分享

143| 写作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mynotebook 2022-10-04 发布于湖南

这些年,朋友们经常问到两个问题,有的问:写公文可以学习文学创作的理论吗?也有的问:公文的写作的理论可以用到文学创作里吗?

我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尽管写作各有不同,但最底层的逻辑却是相通的。这个观点,我在公众号文章《069|公文真的不能“文艺”点儿吗?》(点击阅读)里已作了阐述。

理由是:应用文(或者说公文)和文学文二者并没有质的区别,他们只是语言的两种运用方式而已。二者如同中国语言之树上开出的两朵鲜花,同根同源,血脉相通,有着相通的文化基因,很难将二者彻底区分开来。

不错,不管是什么文体,本质上都是表达,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近期,随着拙著出版以来,许多读者都谈到了这一点,说我的书虽是公文写作书,但对其他工作也有启发意义。其中一位名为“白菜yq”的读者写了一篇书评,说:“这本书中谈到的写作之法,同样也适合于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创作活动。

下面,让我们看看原文:

三国时的曹丕写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用文字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与精神食粮。写作的价值,也不言而喻。

最近我读了《笔杆子修炼36堂课:公文写作精进之道》这本书,作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灵动的思维、生动有趣的语言,循循善诱,揭示写作的“底层原理”,读来受益匪浅。

这本书重点探讨的是公文写作,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意识到公文写作与一般的文学创作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

比如,公文写作往往有较为统一固定的格式,在内容方面也有较大的限制,往往需要与实际相结合。而一般的文学创作相对而言,涵盖的内容会更加广泛,允许有很多天马行空的内容出现。

公文属于应用文,是为解决问题而生,谋的是“事”、辅的“政”,成败的关键在于对工作的理解、对事情的洞察、对人性和社会的把握,在于是否深入分析问题、把握形势、领会意图、提出务实管用的措施,而不仅在于文字修辞、调遣。

然而通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在这本书中谈到的写作之法,同样也适合于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创作活动。换句话说,倘若我们希望能够在写作方面有所成就,那这本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我们。

在公文写作方面,我们同样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够让自己写出更加优秀的公文。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积累,需要不断的摸索。

倘若我们的工作就涉及到公文的写作,我们更加需要及时地去调整自己的认知,要培养自己灵活的思维,能够从大局入手,紧贴实际去创作。

公文写作虽然给我们的感觉是其写作内容范围较小,但实际上想要写出让人满意,又贴合实际的公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这首先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对事实有着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分析,如果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办,那写公文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又要做到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并且能够抓住重点。公文说到底是为了节约成本,解决问题而存在。

正如作者所说,光是掌握基本写作经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笔力深厚的写作者,历史、经济、法律、哲学、工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各学科知识都得有所涉猎。不仅如此,还要对工作有深入研究、理解,还得有强大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对于日常的知识,素材积累,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建议也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很高的价值。比如要保持“空杯”心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素材做好分类,将更方便我们的记忆与使用;要用批判性思维去欣赏他人的作品,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

作者提醒我们,写作是一项穿透力极强的硬核能力,是件“利器”,不仅会对一个单位产生重要影响,还能决定一个人的立身处世、进退荣辱。

如果我们要进行公文上的创作,应该用一颗谦逊,诚恳地态度认真地学习,一篇文章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有时候是超出我们的认知范围的。本书能够让我们在公文写作方面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图片

《笔杆子修炼36堂课:公文写作精进之道》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销量持续列当当语言文字新书热销榜第一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