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甘岭战役中,英雄蔡兴海用手榴弹玩儿“空爆”,歼灭四百名敌军

 君临天下100 2022-10-04 发布于湖北

“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战士,为保家卫国尽了自己的职责而已。我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他们才是英雄。”

2010年的一天,一位头发全白、面色红润的老者,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出了上面那句话。此人,便是在世数量已经不多的抗美援朝老兵之一蔡兴海。看着他如今和善的样子,谁也不会想到,他竟然是一个能将手榴弹玩儿出“空爆弹”效果的神人!他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曾经创造过以9个人击毙敌人四百余人的奇迹!

蔡兴海是陕西省泾阳县人,他兵龄不算长,1949年才参军入伍。1952年,他作为补充兵员进入朝鲜,并且很快成了12军的一员。

12军是在1951年3月入朝的,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还有1951年秋季局部战术反击作战。长期的作战导致其损失太大,不得不补充兵员保持战斗力。蔡兴海也就是这样,进入了这个以四川子弟为主的部队。

接下来,12军参加了1952年的春夏巩固阵地作战、以及秋季战术反击作战。蔡兴海表现出色,所以被火线任命为12军31师91团8连4班副班长。此时他还不知道,一场硬仗即将到来。

1952年10月,美军为了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悍然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想要攻下五圣山以及上甘岭附近的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之后,就是大约一百公里的平原。如果让美军占领了这里,他们就能对志愿军的后方进行威胁。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以及大量的飞机,对志愿军的阵地进行了饱和轰炸。在3.7平方公里的狭小空间内,几小时便落弹几万枚,山体标高被削低了两米,岩层也被炸酥了。

对于敌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能做的,唯有以死相拼。虽然因为后方坑道系统的存在,战士们能在里面躲过敌人最猛烈的轰炸,但是阵地,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的。于是在战役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志愿军经常是白天在坑道里养精蓄锐,晚上则发动反攻夺回阵地。

这种打法,已经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伤亡了。但是,敌人的炮火毕竟太过猛烈。在进入相持阶段之前,很多部队都是战损严重。比如15军45师135团8连,他们的阵亡率竟然达到了500%!原本仅有200人不到的队伍,在战斗中多次被打光重建,最后属于8连建制的烈士,竟然达到了八百余人!战场的惨烈,可想而知。

战争的残酷,既会激发一个人的血性,也会激发一个人的智慧。蔡兴海就是在这场战斗中,经过仔细的观察,发明了“手榴弹空爆”这种危险而又好用的战法的。

蔡兴海战斗的地方,是在597.7高地主峰最前沿的9号阵地。战役开始之时,这里正是由志愿军12军31师91团8连4班负责防御的。当敌人开始进攻之后,那种震天动地的架势,确实让战士们吃了一惊。他们只能躲在坑道里,期待着晚上反击时刻的到来。

之后的十几天,反复上演着白天敌人炮火攻坚、晚上志愿军反击的拉锯战模式。9号阵地一次次的易手,承担了数不清的炮火攻击,就连阵地上的土,也呈现出了一种焦黑色。

“当时,我随手抓起一把泥土,里边都有至少三四块弹片。”在回忆战场形势时,蔡兴海曾这样说。

对于他们班来说,境况确实是比较困难。由于这一仗打得仓促,志愿军后方没有储备足够的弹药和兵员,一切只能临时调整。所以,9号阵地既没有重火力支援,也没有兵员补充。可他们每天要面对的,是至少数百名敌人的围攻。

战场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旦9号阵地的人拼光了,后面的阵地就会暴露出来。志愿军的战士们没有一个怕死的,但是,他们却害怕无法完成任务,让后面的部队承受损失。战士们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能在保存自身的同时,尽量多地消灭敌人。

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太难了。想要一下撂倒一大片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手榴弹。但是,手榴弹的数量,能不能做到让战士们“自由发挥”呢?

答案是否定的。为了拿下上甘岭的表面阵地,敌人每天都在不断地增加火力密度。后方的补给,已经基本断绝了。战士们不但没有吃喝,连武器弹药都已经快要接济不上了。尤其是手榴弹,平均分到每个人手上,也就是五六颗的样子。按照一颗手榴弹能炸死三到五个敌人来计算,4班手上的这些,也就能干掉一百多个人,这显然是不够的。

为了能尽量节省弹药,上级早就发布了打阻击战的精神:放近了再打,尽可能地保证每一颗手榴弹都能消灭相应数量的敌人。但是,敌人也不是傻子,也会闪转腾挪,一旦他们看到手榴弹落地,都会本能地闪避。所以,手榴弹的效果往往会达不到预期!一旦让敌人冲过了那要命的几十米距离,阵地就有可能失守。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不单是4班,就是整个8连的指战员,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终于在11月2日这一天,善于观察的蔡兴海找到了答案。

这天白天,情况依然如故。敌人的重火力,如同篦子一般犁过阵地。9号阵地,又遭受了一次重火力打击。战士们在坑道里等着,炮火刚一停下,他们就冲了出去,向着蜂拥而至的敌人倾泻子弹。

此时,一个刚补充进来的新兵太过紧张,拉着了一颗手榴弹之后没有扔,而是杵在那里发愣。

“你干啥呢?赶紧扔啊!”眼看手榴弹要爆炸了,蔡兴海不由得大喝了一声。那个战士如梦方醒,懵懵懂懂地就把手榴弹扔了出去。

这枚手榴弹,在新兵的手里已经捏了两三秒钟了。当它飞在半空的时候,弹体内部的延期药已经烧到头了,于是就发生了爆炸。这一炸,效果可是不得了,弹片无遮无拦地向四面八方倾斜。处在手榴弹正下方的敌人来不及躲避,就被密集的弹片杀伤了不少。

蔡兴海看得清楚,这一下,至少有七八个敌人躺在了地上。于是,他也开始有样学样,拉着手榴弹后,过个两秒钟在将它扔出去。结果他发现,这种“空爆”的效果出奇的好,敌人根本躲避不了!这不就是战士们苦苦找寻的大规模杀伤敌人的方法吗?

一天的战斗,慢慢过去了,当天开始擦黑的时候,敌人偃旗息鼓,志愿军战士们也撤回了坑道。趁着这个机会,蔡兴海向8连的指导员报告了自己的发现,并希望能在全连推广。一些老兵在听了他的说法之后,也都点头支持他。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后来便给这种方法起了个名字,叫做“打空爆””。

但是,指导员却眉头紧锁,半天没说话。他也是个老兵,自然能明白这一招的杀伤力。但是,手榴弹的空爆时间要如何掌握呢?一旦计算错误,让手榴弹在自己的阵地上爆炸,那后果不堪设想。

一般来讲,手榴弹的延期药能够燃烧三秒多钟。在两秒左右出手,是比较稳妥的。但是,战士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秒”这个时间单位并没有准确的概念。一般所说的“数两个数”,很多人都掌握不了节奏。节奏一乱,那“空爆”的危险系数就增加了。

就在此时,另一个班长将物资的清单拿了过来。指导员一看,眉头拧得更紧了。如今,全连的手榴弹只够每人分到三四颗了。就这,还是战士们趁着夜色,下山收集了一些回来的数字。第二天的战斗,还能够支持下来吗?

指导员想了半天,对蔡兴海说:“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保证手榴弹扔出去的时间?如果能让战士们准确掌握,我就推广你的方法。”

蔡兴海低头想了想,接着又抬起手臂比划了几下,然后一拍大腿,说道:“指导员,我找到办法了。”说着,他拿起一颗手榴弹,然后将手臂抡了一圈,抬头问道:“指导员,这是几秒?差不多两秒吧?”

指导员看了看表,点了点头。

蔡兴海继续说道:“我也算了一下,我把胳臂抡一圈,应该就是两秒钟左右。今晚,咱们组织战士们,按照我的节奏来练习,做到人人都能在两秒钟抡一圈。明天敌人再冲过来,就让战士们用抡胳臂来计算时间,这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指导员低头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虽然此举仍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在物资供应恢复之前,只能用这种“空爆法”来顶一阵了。

当天夜里,志愿军战士们在进行了刻苦的练习,通宵达旦。第二天黎明之时,大部分人已经对这种节奏形成了肌肉记忆。蔡兴海非常高兴,接下来,就是在战斗中,验证自己的办法是否真的管用了。

天空彻底放亮之后,敌人的炮弹如期而至。战士们通过四通八达的坑道口,逐渐进入各自的阵地。4班班长以下还有9个人,他们仍然回到了自己的老位置9号阵地上去。当敌人开始发动进攻的时候,4班战士们按照昨天晚上练成的节奏,将手榴弹一颗颗地扔了出去。

随着一声声爆炸,敌人开始成片成片地倒在了地上。但是,蔡兴海却又发现了问题。

志愿军手中装备的,是两种手榴弹。一种是普通的小型手榴弹,主要是对付步兵用的。还有一种,是弹体较大、威力也较大的反坦克手榴弹。由于分量的不同,两种手榴弹的滞空时间也不同。如果大的手榴弹打远处,战士们的准备时间会比较长。而小的飞行距离远,如果往近处扔,往往落了地还未爆炸。这样一来,“空爆”的效果便体现不出来了。

略一思索,蔡兴海就想到了应对之策。他对自己的战友们说:“记住:先打近,后打远。近的用反坦克手榴弹打,远的用普通手榴弹打!”

战友们立刻按照这种方法去做,结果让杀敌效果更上层楼。

但是,战场仍然是惨烈的。随着弹药的不断消耗,志愿军的火力输出逐渐变弱。敌人的攻击势头,则更加猛烈了。四班班长急了,抢过机枪就开始打。结果由于没做好隐蔽,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倒在了血泊之中。

班长阵亡,那么就需要再找一个人来指挥作战。在集体表决下,副班长蔡兴海临危受命,成了代理班长。

看着潮水一般的敌人,蔡兴海拉着其他战士的手,坚定地说道:“同志们,人在阵地在!我们一定要守住这里,和敌人血拼到底!”大家一声呼喊,都各自立下了宁死不退的决心。

敌人的新一轮进攻,很快就开始了。而志愿军战士们受到班长阵亡的影响,体现出了“哀兵必胜”的强大,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到了夜幕再次降临之时,他们总共击退了敌人的7次进攻!9号阵地的前面,撂下了足足四百多具敌人的尸体。

更让人高兴的是,在4班剩下的9名战士中,只有三人受了轻伤,没有人阵亡!这也就意味着,志愿军的一个班,以牺牲一人(班长)的代价,消灭了敌人四百余人!这种战损比,放到哪里都能说是奇迹了。

战斗结束后,蔡兴海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不但被授予了“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而且和著名烈士黄继光一样,荣立特等功。这对他来讲,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1956年,志愿军回到国内,蔡兴海没有立即复员,而是在部队里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来部队听说有部队要去西藏驻防,他又自告奋勇跟随。在那个寒冷的高海拔地区,他一干就是17年。

1982年,蔡兴海从部队里退了下来,在机电设备公司任党支部书记。在这个位置上,蔡兴海简洁奉公,不占国家一点儿便宜,同时也不允许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收受贿赂。当有人想拉他“下水”时,蔡兴海总是回答:“我是一名党员,我如果搞不正之风,就是对不起我当年的宣誓。我这个位置是党给的,我就一定要对得起党。”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诞生了一大批和蔡兴海一样充满智慧、而又有原则的人。他们不但在战场上发光发热,在其他的工作中也堪称楷模。能有他这样的干部,是老百姓的福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