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审视天才和精神病:我们从小崇拜的那些伟人竟都是精神病患者

 关夫之 2022-10-04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梵·高自画像

天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词汇,往往具有肯定褒奖的成分在内。但是,当我们仔细研读人类天才的历史,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天才还有阴暗的背面,只是被太多的人忽视了而已。了解了天才的真相,或许你这一辈子,乃至下一辈子,都不想再去做什么天才了。

这绝不是我在危言耸听。

曾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丁肇中说过:“一个天才,和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中间的距离是非常短的。”

其实,何止是“非常短”!天才和神经不正常的人简直就是同一物语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所以,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德就说:“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带有几分疯癫”。巴尔扎克则断言:“天才就是人类的病态,它就如同珍珠是贝的病态一样。”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文章图片2

尼采

德国哲学家尼采先后写出了《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等惊世骇俗的伟大作品,但是1889年1月3 日,癫疯的他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彻底地精神分裂,失去了理智。

那一年他45岁。最后十年几乎都是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度过的。

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梵·高,因《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画作享誉世界,但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精神病患者。

1888年,35岁的梵·高因与另一画家、他的好友更高发生争吵,更高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左耳,“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竟成了梵·高的巅峰之作———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

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是年他37岁。

文章图片3

梵·高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尼采说:“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梵·高说:“上帝退场了,而我就是圣灵。”但认识他们的人都说他们是疯子,避之唯恐不及。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先锋的伍尔芙,一生在饱受疯癫和幻听等精神分裂症折磨中完成了她《戴洛维夫人》《灯塔行》《雅各的房间》等不朽的作品。她说:“发疯使我文思如泉涌,所有事情在大脑中都已成形,当灵感来的时候,文章很快就写成了。”

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一生几乎都是在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中度过的,但是他摘取了经济数学领域的博弈论———这一皇冠上的明珠。

纳什在小时候就很孤僻内向,稍大些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古怪”或“离经叛道”。

他有时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一只左脚,有时告诉人们他是南极洲帝国的皇帝,在他30岁事业走到顶峰时,精神疾病的长期潜伏也终于冲破了极限,彻底爆发。

尼金斯基是20世纪初俄罗斯天才舞蹈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在舞台上,他能够以最轻盈、最动人的技巧,跳出最具难度的舞步。他用他精湛的舞蹈艺术打破了因循已久的古典芭蕾模式,推翻了古典芭蕾的美学,被西方称为“舞蹈之神”。但就是这么一位光彩绚丽的舞蹈之神,在30岁的盛年,就因为精神分裂症的不间断发作而成为舞蹈以外的另外角色———“疯子”。他多次进出医院疗养,却再也不曾回到理性的世界。

文章图片4

尼金斯基雕塑

英国科学家巴龙·科恩研究发现,伟大的科学巨匠牛顿实际上也是个抑郁症患者。他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牛顿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惊世成就之外,他还是个自私、狭隘及好斗的怪人。牛顿几乎从不爱开口说话,就是对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也是表现出冷漠或坏脾气。有时即使没人听课,他也会对空无一人的教室讲课。

牛顿在他50岁那年,终因抑郁与偏执而导致精神失常。

很多人也许想都不敢想,精神病患者怎么可以和天才挂上钩?那些一个个如雷贯耳、我们奉若神明的的艺术奇葩、伟大天才,居然是我们称为“神经病”的人。然而,我们无法怀疑它的真实性,正如我们无法怀疑我们身体存在的真实性一样。

看看下面这串熟悉而又令世人敬仰的名字,谁能想象得到,天才辉煌光环后面竟掩盖的是一群神经错乱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的爱因斯坦,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属精神分裂症患者;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为循环精神病轻度躁狂症患者;

被誉为柴油机之父的德国科学家狄塞尔,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海明威,杰出的俄罗斯讽刺小说作家果戈里,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等都患有相当严重的病态心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常有歇斯底里的癫痫发作;

文章图片5

列夫·托尔斯泰漫画肖像

19世纪俄国杰出画家弗鲁别利则在精神病院里了结终生;

享有诗人音乐家称号的德国作曲家舒曼,精神上喜怒无常,情绪狂躁,最后自杀;

嗜酒如命的前苏联作家乌斯宾斯基因患进行性麻痹症,自杀于精神病院;

卓越的军事天才拿破仑和19世纪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均身患羊癫风;

还有被尊称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贝多芬,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蒙克,中国的诗人徐志摩、苏曼殊、海子……

叔本华说:“天才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天才具有普通人不具有的超凡的直观认知能力。就普通人来说偶尔也会因为强烈的意欲而发奋努力,进而显得优秀。但是跟天才相距甚远。意欲和表象的双重世界就是普通人与天才之间的区别。大多数人都有强烈的个人意欲,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一定尽心尽力,而如果和自己不太相关,或者说不能带给自己利益,就懒得去做。而天才恰恰相反,天才从事他所在的行业,完全是出于本能,发自内心,他们思考事物的本质。”

叔本华这段话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天才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天才具有普通人不具备的超凡的直观认知能力。二是天才的言行完全出自于本能,发自内心。也就是说,天才的言行完全不按照所谓“常理”出牌,换言之,天才就是神经不正常的人!

黑格尔说:“天才是真正能创造艺术作品的那种一般的本领以及在培养和运用这种本领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力。”而这种活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资禀”。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天才,是指拥有一定的天赋(即天份:不是可以学到的东西,包括: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 和天然资质的人(如:体质、嗓音等)。

一般认为,智商80到120之间叫做正常,110到120属于较聪明,达到130叫做超常,超过160叫天才,就是具有卓越想象力、创造力和突出的聪明才智的人。

所以,爱迪生又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根据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人体学等科学常识,我们知道,人是一个社会、生物等的综合平衡体系统,如果一个人某方面远远超出正常人的水平,那么他的另一方面必然会远远低于正常人的水平。否则,这个综合平衡体系统就要遭到破坏,他就不可能正常地生存于这个社会。

日本美学家、精神病学家岩井宽写了一本书叫《境界线的美学》,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他通过病迹学的案例分析,探讨了艺术史上众多天才人物的创造本源。他利用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巴什拉对人的意识界定的理论,把正常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一个现实完美的圆体,通过分析指出,精神残缺者的世界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因为它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存在着缺损,这个“圆体”也就有了凹陷。正是由于这种缺损的存在,精神残缺者就必然会在其内心世界从其他方面给予某种补偿,这种补偿结果就使得智力在某个方面形成明显的凸出。从而达到整体上的和谐统一。

文章图片6

仔细观察精神残缺者的世界,我们会发现,精神残缺者的这种圆体的圆心与边缘的距离不能相等。某一点距圆心很远,而其他的点则比平均距离更近。

岩井宽认为,这凸出的部分进入艺术科学或者其他领域的范畴,便构成了创造的可能。因为,精神残缺者虽然在平均指数上属于低能者或者白痴,但他们在内心的某一点上却拥有超常的天赋。

这一点, 还可以从“白痴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身上得到验证,众所周知,舟舟一上舞台便两眼发光,具备了一名指挥家的天然风度,魅力十足。可是生于1978年的他,智商却只相当于3岁孩子的水平。舟舟可以指挥包括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内的几个世界顶尖级交响乐团。但是,他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穿鞋袜,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专人料理,是一个十足的白痴。可也许正是这种痴呆成全了他音乐指挥方面卓越的才能。

举世闻名的美国高盛集团,于2010年考察研究世界上最杰出的1000个天才,囊括了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最后总结出天才与一般人不同的5个特征:

1.孤独感。

据统计,1000个天才中有896人感到非常孤独,剩下的人中也偶尔会感到孤独,几乎没有哪个天才可以完全融入人群。

2.性观念混乱。

这些天才中有很多是同性恋、双性恋、恋童癖、恋物癖……总之,没有几个是正常的异性恋者,很多天才终身未婚。

3.童年孤僻。

很多天才在儿童时期都有性格怪戾、想法“荒唐”的怪异表现。由于“卓尔不群”,童年时要么被玩伴孤立,要么本人看不起其他小朋友,所以都是在孤独和怪僻中度过。

文章图片7

4.轻度人格分裂。

天才们外在的“阳光”表现和他们在家中或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然表露,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不同性格。

5.偏执狂。

天才们内心深处极度自信,在某些方面会表现出的是一种罕见的偏执狂。英国心理学家非利克斯·波斯特博士通过多年的研究后宣布:“创造性的才华和病态的心理,确实有着某种联系。天才中多有精神疯狂病症,而精神疯狂症又时常能激发灵感和创造性。因此,许多高智商的人也都患有精神病。”

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政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显精神病特征,如希特勒、林肯、拿破仑、丘吉尔;科学家中占18%,如高尔登、门德耳、安培、哥白尼、法拉第;思想家中占26%,如罗素、卢梭、叔本华;作曲家中占31%,如瓦格纳、普契尼、舒曼;画家中占37%,如梵·高、毕加索;小说家和诗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达46%,如福克纳、普鲁斯特、劳伦斯、莱蒙托夫……

文章图片8

丘吉尔塑像

另外,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看,除了比较严重癫狂的精神性疾病外,如精神分裂、严重的情感障碍,如躁狂、双相(1)等,其余大都在医院治疗外。

神经症性问题,诸如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猜疑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很聪明、很敏感,都是比较成功的人,但是没有安全感,缺乏关爱,很压抑。

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完美主义的人,患强迫症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个内向安静、成长环境压抑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观察太细致、太敏感的人则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猜疑等轻度精神病症。

由此可以看出,就某种意义而言,天才几乎就是精神病的代名词。

文章图片9

我们必须明白,天才只是某个领域的天才,超出这个领域,所谓的天才就有可能是精神病甚或白痴。所以,天才就是想的和正常人想的不一样。被人理解叫天才,不理解就是神经病。

等你明白了天才和精神病关系的时候,你是否还为别人称赞你是天才而沾沾自喜吗?其实,当你真是天才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时候,你就可能已经丢失了正常人的欢乐和享受;当你仅仅是一个平庸者的时候,你也可能意味着摆脱了精神疾病的折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既然天才的概念已经大大超出我们正常人的概念范畴,我们是否该为这些难得的天才创造一个更宽容、更被理解、更和谐的环境呢?

我们这个长期把精神病视作洪水猛兽的社会,是否也该反思一下,那些常年被关在精神病医院的精神病患者———被我们认为是不正常的人,他们天才的灵光是否被我们扼杀了呢?

注释

(1)双相,医学名词。双相兼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是心境在正常、高涨(躁狂)、低落(抑郁) 之间往返摆动的一种现象。双相障碍又以临床症状的多样性和病程的复杂多变性著称,极易得精神分裂症,治疗难度极大。

作者简介

李琳之,历史学者,出版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等十余部著作。其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和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三部著作,构成了其从公元前4000至前1046年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是国内外第一套用考古学结合文献学揭示出黄帝至周初历史发展脉络的系列图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