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jlc108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知本提纲作物生成阴阳原理
2022-10-04 | 阅:  转:  |  分享 
  
知本提纲作物生成阴阳原理(一)“阴阳交济、五行合和”的总原则《知本提纲》的农学阴阳论也以作物生长的一般原理作为逻辑起点。阴与阳具有不同性质
与功用,它们的互补与配合是天地万物形成、存在的基本条件。农作物的生长也依赖阴阳相合。《知本提纲》云:“盖阳生为变,阴成为化;变则
启其端绪,发其新机,化则脱其本根,易其故形。阳变阴体,阴化阳气,阴阳和,造化成,而品汇繁昌。此耕道之大端也。”《知本提纲》在继承《
农说》农学阴阳论“阳生阴,成”原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阳变阴化”。《知本提纲》农学理论的一大特色是引入了五行论,以增强《农说》作物
生成原理的理论解释力。与阴阳解释并列,《知本提纲》解释万物化生通常加入五行解释。《知本提纲》云:“盖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阳施阴承,
阴化阳变,阴阳交而五行和,五行和而万物生。....阳交济,五行合和,自然万物生育。“阴阳平而变化出,五行和而人物生。”(卷“阴阳交
济、五行合和”,是《知本提纲》对自然万物生育的一.般解释。《知本提纲》不只是一本农书,农学理论只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知本提纲
》作物生长原理的总结提炼还要依赖于它对天地万物的解释。而事实上,《知本提纲》在阐述、介绍农学理论时也主要引用“阴阳交济、五行合和”
或相近表述作为作物生长的理论根据。因此,我们把“阴阳交济、五行合和”归入《知本提纲》的作物生长原理,把它看成《知本提纲》农学阴阳论
的逻辑始点。(二)新五行的含义那么,《知本提纲》的五行具体指什么?与传统五行是否相同?《知本提纲》云:“气之清而动者,是为天火之
阳;气之浊而静者,是为土水之阴。...清阳浮越在表者,凝为少阳之天。浊阴降就重心者,结为少阴之地。太阳化火,随天而转;太阴化水,浮
土而息。”(卷一),在继承中国古代“气生万物”思想的基础上,《知本提纲》创立了“气天火地水”新五行说。气是五行之一,是其他四“
行”的本根,更是自然万物的本原。清、动之气化为天、火二行;天、火是阳气的具象表达,性质分属少阳、太阳。浊、静之气化为地、水二行;地
、水是阴气的具象表达,性质分属少阴、太阴。可以看出,“阴阳交济”与“五行合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展开。阴指地
、水,阳指天、火,对于自然万物来讲,“阴阳交济”就指天、地、水、火四者的协同配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称《知本提纲》的农学理
论为农学阴阳五行论,只叫它农学阴阳论。《知本提纲》新五行论与传统五行学说有明显差别。其一,概念内涵.上不同。两种五行名称并无一对
应的关系,新五行并非由简单更换传统五行名称得来。传统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者是并列关系,它们可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可用于类分自
然万物。《知本提纲》新五.行气天火地水不是并列关系,这主要包含两方面:一则天地火水四行以气为根,由气生成;二则天与火性质相近,二者
结成同盟、常相伴随,地与水的关系也如是。新五行也不能用于描述事物发展阶段和类分万物。其二,与阴阳的关系不同。传统五行与阴阳是并列关
系,二者虽有关联,却属于不同系统,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内涵上的界线相对清晰;《知本提纲》新五行与阴阳是附属关系,新五行附属于阴阳,是
对阴阳的具象表达。其三,本质不同。传统五行是五种具有内在关系的性质,是一个准公理化系统,是一种本质科学,而《知本提纲》新五行主要是
功能性.概念,天、火可提供阳气,地、水可提供阴气,这一点将另拟文详述。在此基础上,针对农作物生育的具体情况,《知本提纲》实现了五行
的具象化表达。对于自然万物来讲,气、天、地、火、水的配合是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农作物来讲,促进生长的因素则具象化为气、风、土、日、水
。气与水不变,我国古代一向坚持气生万物,而即使在今天,水依然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素;风成为天功能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使者,土成为地功能
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代言,日成为火功能在作物生长中的掌印人。至此,《知本提纲》新五行说的含义与源流已经初步彰显,但“阴阳交济、五行合和
”依然内容不足。对于农作物生长来说,五行如何配合、阴阳如何交济,尚需更具体的描述。(三)生成原理的具体内容总体来看,天主行施布种,
地主含载生化,二者功能比较固定,是作物生长的两种主干力量。水、火主要用来调整天、地的此消彼涨,以达到五行合和不偏的结果。《知本提纲
》坛:“天主行施,地主含化,惟凭水火之调变。居表而运行以施种者,天之职也;居中而承载以生化者,地之职也。然其聊合贯通,惟凭水升火降
,方能调变不偏,而后材料全备,万物始得发育耳。”五行的配合、调节要回归“阴阳交济”的总原则。之所以要用水火调济天地,之所以能用水火
调济天地,是因为它们各具分属的阴阳性质。《知本提纲》云:“土为少阴而气啬,水为太阴而气寒,必得阳火蒸发,始能生物。....本太阳而
气烈,风本少阳而气燥。...必复得水阴之气,敛其过泄之阳,合其润泽之阴,阳变阴化,阳生阴成,包含融结,以大发育之功也。”这是对“独
阴不生、孤阳不长”原则的具体贯彻,更是对“阴阳交济、五行合和”原则的具体阐释。对于一个农作物来讲,只有水土的滋养无法生长,因为水土
属阴而独阴不生,必须济以太阳的照射;只有风吹日照也无法生长,因为风日属阳而孤阳不长,必须配以水土的滋养。反过来说,风日之阳主变主生
,水土之阴主化主成,须阴阳交济、风日水土互补配合,才能促进作物发育。然而,“阴阳交济”绝不是无原则、无时机的简单混合。《知本提纲》
曰:.“倘阳蒸不极,经水夺而有化无变,生气既滞而不畅;阴敛不时,遭旱泄而有变无化,物力亦散而难凝。.....阴所以敛亢阳,然必待
日阳蒸发己极而后敛,则生气无有不畅。若未极而夺之,是有化无变,而生气自滯。日阳所以蒸阴体,然必须水阴收敛合时,而蒸发始无过泄,则物
力无有不凝。若之时旱泄,是有变无化,而物力亦散。"根据《农说》,“生”、“变”对应生长期,“成”、“化”对应成杀期。与此不同,《知
本提纲》并未明确把作物生理周期分作生长期和成杀期,“变”与“化"(或“生”与“成”)只能理解为作物生理变化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不在
时间上相继,而在.逻辑上互补,正所谓“变则启其端绪,发其新机,化则脱其本根,易其故形”。也就是说,要保证作物健康生长,须有“变”有
“化”。然而,保证“变”、“化”二者同时发生的条件就是“阴敛合时”,唯当“阳蒸方极”时才宜“水阴收敛”,是为“阳极阴收”。若阳蒸不
极而阴敛,则有化无变;若阳蒸过泄才阴敛,则有变无化。和《农说》一样,《知本提纲》也更重视作物生长中阳气的作用。为了保证作物健康顺利
生.长,《农说》强调“畜阳”,提出“阳畜阴周”模型。相应地,《知本提纲》强调藏阳”,提出“阴敛阳藏”模型。《知本提纲》曰:受炎日之
暄照,得雨收敛,更迭耕劳,掩藏阳气于内,来年麦发,自有力矣。....将.积阳掩入地中,一经霜雪,阳气闭固而不出;次年春种,发生
自必鬯茂。"“阴敛阳藏”是保证“阳极”的重要条件之综合以上,可把《知本提纲》农学阴阳论的作物生成原理概括为“阳变阴化、阴阳交济、
阳极阴收、阴敛阳藏”。“阳变阴化”与“阳生阴成一样,强调阴阳二气在作物生成过程中的不同功能。之所以在原理中未提及“五行合和”,因为它是“阴阳交济”的展开式,已经包含于“阴阳交济”的内涵中。“阴阳交济”既强调阴阳二气互补才能生育作物,又强调互补适时、“阳极阴收”。为更易达到作物的“阳极”状态,应注意营造“阴敛阳藏”的生理环境。
献花(0)
+1
(本文系jlc1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