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抗联战士被俘后假降,途中狂吃敌人存粮,将对方引入绝境后逃脱

 青史如烟 2022-10-04 发布于山东

1937年冬,晌午,汤原县西北沟石场屯。

刚从旁边村子检查工作赶回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原汤原游击总队)稽查处处长黄有,才踏进村子不久,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高岗处大树上的哨兵,不见了,往日村民们敞开着的院门,此时家家闭户。

察觉不对的他,正准备拐头向村外走去,就听见前面一阵“叽里咕噜”的喊声,黄有的心一沉,日本人来了。

日军是当天拂晓突袭的这个村子,敌我悬殊,驻守在这里的部队只得匆匆撤离,因为撤得仓促,来不及通知尚在外面的黄有。

就这样,黄有被捕了。

带队的日军长官,看着眼前这个面露惧意的抗联成员,心生得意,他让翻译告诉黄有,不要害怕,只要黄有带他们找到密营,自己不仅不会为难他,还会给他一个大大的赏赐。

听完翻译的话,黄有原本有些潮红的脸,渐渐平静了下来,他看了看周遭的日军,眼瞅着根本无法脱身,便点了点头,告诉翻译:

“我知道抗联队伍的密营在哪里,只要你们允诺事后放了我,我就带你们去。”

当天下午,黄有便带着这三百多名日军,踏入了密林之中。

在随后的日子里,黄有领着一众日军,穿山过林,东绕西转,在积雪没膝的深山雪林之中艰难跋涉,有好几次经过抗联的密营,他都直接转身将对方领到了另外一个方向而去。

在这段时间里,每每到了吃饭的时候,黄有就大喊肚子饿,而且一拿到日军的罐头、饼干,就敞开了使劲吃,每每吃得肚饱腹撑,才肯罢休。

而日军这边,全仗着他来领路,也不好拒绝他的索求,只是每每看着对方吃得如此狼吞虎咽,纷纷感慨抗联队伍里面的伙食,绝对是相当恶劣的,否则此人也不至于吃得如此狼狈。

就这样,黄有边吃边走,带着日军的队伍渐渐深入了小兴安岭东麓这个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当中。

十几天过去了,日军长官再也按耐不住,他让翻译拉着黄有问,“到底有没有头?你说的密营到底在哪儿?”

黄有扭头看了看那边等候焦急的日军长官,平静地指着前方的一处密林,对翻译说:

“别急,你看,这不就到了嘛。”

密林深处,赫然出现了一间简陋的房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抗联密营的日军上下,顿时兴奋不已。

众人端起枪,向着房舍冲去,靠近后,翻译向里面喊话,无人答应。

黄有站在一旁,他早知道没有人会答应,因为这所密营,已经废弃一年多了。

见里面的人不理会劝降,一众日军便开始向着房舍射击,打了一会儿,数十名日军大喊着冲了进去,随后众人愣在当场。

只见屋内,空空荡荡,没有任何生活痕迹,地面上的枯草都长得老高。

“哇呀呀!”日军长官的脸涨得通红,他拿着枪一把顶住了黄有的脑袋,周围的日军士兵们更是纷纷亮出了刺刀,逼了过来。

黄有感受到了死亡的贴近,但他没有慌,他擦了擦脸上的雪,故作疑惑地说:

“不对呀,上次还在这里的。你们别急,再过两座山,还有一个更大的营,他们一定迁往那边去了。”

都到这个时候了,不相信的代价,太大了,日军长官恨恨地收起枪,让翻译告诉黄有,再找不到营地的话,就会立即枪毙他。

黄有则拍着胸脯向对方保证,下次一定能找到密营。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一众日军睡熟之时,黄有悄悄爬起了身,装作解手的样子,轻手轻脚地走出了日军的营地,然后悄悄钻进了附近的树毛子里,当他走出两里地的时候,身后突然听到一阵喧哗。

日军已经发现他逃跑了,不过此时已经晚了,黄有趁着夜色和密林,撒开脚,向着真正密营的方向,狂奔而去。

当天晚上,黄有一直踏雪奔跑,跑得精疲力尽,跑得再也跑不动了。

随后黄有坐在了一个背风的地方,准备休息一下再走,然而,当他坐下之后,一阵强烈的困意顿时袭上头来,过度的疲劳,让黄有一下子睡了过去......

后来,一名路过此地的抗联战士发现了他,随后认出黄有的战士,急忙将已被冻得僵直的黄有背回了营地。

这是三军留守一团的营地,醒来后的黄有对二连连长宋喜斌讲述了,自己将日军引入深山之中的情况。

随后,宋喜斌便领着四十余名战士,按照黄有的讲述,寻找并袭击了那支日军队伍,当时那支队伍已经迷失了方向,正如一只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

慌乱之际陡逢袭击,自然毫无抵抗能力,这次交战,日军四五十人被当击毙,其他人等则趁乱逃入密林当中。

根据后来的消息证实,除了寥寥数人最终跑出山外,三百余名日寇,几乎全部在迷途中被冻死或饿死。

此次胜利最大的功臣非黄有莫属,然而,胜利却并没有给宋喜斌等人带来太多的欢悦,因为黄有的身体,不行了。

因为黄有昏迷后,被发现得实在是太晚了,他的四肢因为冻伤发生了溃烂,当时日寇严密封锁山林,营地没有药物,除了林子里的草药外敷外,没有能够止伤的有效药品,黄友的伤势日益恶化,最终只剩下了个囫囵身子。

这是一个留守营地,营地里大多是抗联伤员,当伤员们逐渐恢复之后,大家开始陆续回归部队。

但此时的黄有,已经不可能再随军同行了,抗联当时的艰苦,带上黄有无异于置其于死地。

最终,组织上决定,留下一些粮食,让两名同志照顾他,等抗联情况稍有好转,组织上再派人来将他接到更安全的地方去。

冯治纲

然而,四个月后,当第六军参谋长冯治纲率领几名同志,再次前往留守营地,看望黄有同志的时候。

空荡荡的营地里,一片凄冷,毫无生气。人们绕寻营地,才最终在窝棚外的一个塔头墩上,发现了早已离世的黄有,当时的黄有保持着爬行的姿态,想要爬上塔头墩,去吃上面的草......

黄有画像

当时,有不少人以为,是留下的两名战士擅自离去,最终导致了黄有同志的悲剧,然而,经过多方打听之后,大家才最终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那两位同志一直留在黄有的身边,后来三人的粮食吃完了,这两名战士不得已,先后出山寻粮,却最终不幸被敌发现,相继牺牲在了回山的路上......

在那个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