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境看林彪,逆境看粟裕,绝境看彭德怀”,三大军神有何区别?

 where5 2022-10-05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不是每个善于用兵打仗、懂得运筹帷幄的将领都能成为军神的,必须要在实战中经得起考验才行。

在我国近代战争史上,军中和坊间总有这么一种说法:“顺境看林彪,逆境看粟裕,绝境看彭德怀”。不了解的人以为这是在拉踩,其实只是对三位军事家不同作战方式的粗略概括。而将领的指挥风格,又与其性格、经历、处事习惯有关系。

那么林、粟、彭三位军神究竟有何区别呢?

Image


先说林彪。

林彪是军事上的天才,但在为人处世上却有所欠缺。他内向孤僻,性格冷硬,很善谋算,指挥稳健又不失灵活,这与他的革命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他18岁就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北伐时初入战场,参加过南昌起义,失败后又跟着湘南武装队伍去到井冈山,从此一直在毛主席、朱德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中央红军的多次重大战役。

井冈山时期,林彪在红四军中从营长一路升至军团长,得到了不少锻炼。他习惯在战前考虑好一切,等基本有把握了,就点出几股部队猛打猛冲,此法屡屡奏效。

真正让他在军中扬名的是抗战时的平型关大捷。

Image

1937年,他率八路军115师进驻平型关,在反复研究雁北地形和日军战备之后,林彪很快察觉出对方大意轻敌、戒备松散的弱点,让主力占据高地隐蔽设伏,又派出骑兵营和独立团在侧翼钳制,最终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从此役就能看出林彪部署周密、指挥得当。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他更是把“精打细算”发挥到了极致。

他每次作战前都会像强迫症一样,将后勤、运输、行军、敌我对比等问题都尽量考虑妥当,把战局中的细节都提前琢磨透之后,确定有胜算了才会出击。

林彪有两不打:没把握的仗不打、事先没准备的仗不打。

Image


因此,总有好事者说林彪“只会打顺风仗”,放到逆风局里就成了软脚虾。其实不然,他只是长期肩负着保卫党中央的重任,不得不小心慎重。但其实多数经他指挥的战役都是以少胜多、敌我悬殊的。

尤其在战后,林彪还很善于总结反思。

比如攻打四平失利后,他熬了几个大夜,反复琢磨己方为何不能识破陈明仁的守城战术,然后总结出侦敌不仔细、发起总攻过于匆忙等教训,并研究出了独属于林彪自己的“四快一慢”、“一点两面”、“三猛”等战术。

粟裕和林彪则不相同。

林彪严谨周密、轻易不会涉险;粟裕更大胆、更灵活、更冒险。

Image


林彪长期围绕着中央红军,由不得他不小心谨慎,但粟裕却长期远离中央孤军奋战,多次在险象环生时都要自己拿主意。对于粟裕来说,被敌军包围就像是家常便饭,不冒险奋力一搏的话几乎没法生存。

比如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不仅要面临张灵甫的74师,还被几十万国军围成了夹心饼,他只能下令用最快的速度全力吃掉整编的74师,才可能有一线生机。事实证明,他的冒险赢了。

抓住稍纵即逝的一丝机会来摆脱险境、逆风翻盘,这就是粟裕!

他有着良好的大局观和高度的前瞻性,别人还在为眼前战局苦恼的时候,粟裕可能已经想到了几年后了。豫东、淮海战役,粟裕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打赢了的。

Image


总结来说就是,若是战局有5-6成以上的胜算,粟裕就敢打;而林彪如果没有7成以上的胜算是不会轻举妄动的。林彪还经常称粟裕打的都是“神仙仗”。

和林、粟比起来,彭德怀就更偏向于勇猛果敢!毛主席曾亲自赠诗给他:“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他性格刚烈,战法泼辣彪悍又极具爆发性,善打恶战硬仗,最苦最难的战局总是会让他来攻坚克险。因此,坊间才会有“绝境看彭德怀”的说法。

比如山城堡之战,彭将军就和当时最受老蒋信重的胡宗南对上了。胡率领号称“天下第一军”的国军主力,装备远比红军精良。他步步紧逼,红军不得已撤到靖远,若此地失守,红军就会陷入被南北夹击的绝境,再一次进行长征。

Image


在极度恶劣的局势下,是彭德怀挺身而出,率红军用“诱敌”计划,在山城堡部署伏击,给了贪功冒进的胡宗南第一军78师一记迎头痛击。

在抗美援朝时期,也是彭德怀挂帅出征,在敌我极度悬殊的噩梦开局之下,和开着装甲车、驾着轰炸机、有着原子弹的美联合军硬碰硬,让老美遭受到了二战以来最大的伤亡与耻辱。

美军被打回了三八线,被迫签订了停战协议。后来,美国人民还把彭大将军列为“世界四大名帅”榜首,稳稳压过麦克阿瑟一头。

无论顺境、逆境还是绝境,不过都是后世划出的标签,只能粗略展现这三位“军神”的部分作战特点和风格,并不是真正的战力比较。


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党和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