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载难逢~万载不遇~熊耳山落珠壁~天下第一壁

 常在巅峰 2022-10-05 发布于山东
前几日惊闻青岛崂山著名景点“石老人”自然坍塌,石已烂,海还未枯,我们依然要相信爱情吗?
有人说是一夜雷电之后,石老人突然坍塌,雷电真的要背锅?真的是突然吗?突然这个词用的合适吗?
个人认为石老人的形态是存在物理上力的平衡的,漫长的地质年代,长久的海浪侵蚀使得这种平衡不断地被打破,老人只能通过不断的“瘦身”来保持平衡,这次迫不得已,只能自断头和臂了!

半夜被噩梦惊醒,梦见熊耳山上的落珠壁崩塌了,大珠小珠落玉盘啊,差点砸蒙我,一边想着多捡几块钟乳石,一边想着躲一躲,躲着躲着便想跑起来,却又跑不动,就醒了,不如趁着夜黑人静,写写这千载难逢~万载不遇的“天下第一壁”~熊耳山落珠壁吧!
前天跟着枣庄十六中地理学社去熊耳山野外考察学习,再登熊耳山,已经没有了初登时的好奇心(有兴趣的可阅读初登熊耳山)多了一些思考,这或许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提到熊耳山,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大裂谷,很多人都忽略了入裂谷之前的这个景点,先欣赏欣赏落珠壁的照片吧!

提到喀斯特地貌,自然而然的想到地上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我国北方气温和降水远不如南方,所以南方的喀斯特地貌整体发育较壮观,地上喀斯特看桂林山水,中国国家地理曾经用“千载难逢,万载难遇”形容桂林山水,再一起回顾一下原因吧:
(1)巨厚的纯净石灰岩出现,厚到几千米,据测量,桂林盆地的石灰岩有2000米-3000米厚, 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这种石灰岩是在大海中沉积,经过几亿年的压实成岩过程才形成的。
(2)经过多次地壳的构造运动,造成了岩石众多的节理和裂隙,为之后的溶蚀留下了通道。

(3)周边的地壳在构造运动中抬升的速度比桂林盆地快,使桂林盆地成为三面环山、一面有出口的相对低洼的汇水区。

(4)桂林三面的山必须是非喀斯特山。如果是喀斯特山,这些山就会把降水吸收,并且渗透下漏到地下,不会 聚成水量丰沛的河 流。幸运的是,桂林盆地东有 海洋 、西有驾桥岭、 北有越城岭,这三条山脉都不是“吸水”的喀斯特山,而是由其他岩石构成的。从东、西、北三面的非喀斯特山上流下来的具有很强溶蚀力的所谓的“外源水”,是形成桂林峰林平原的必要条件。

(5)桂林高温多雨,雨水足够多,天气足够炎热,桂林北面越城岭的主峰猫儿山年降水量达到2500毫米,是那一代的暴雨中心,桂林及东西两面的山区的降水量都在1500毫米以上。

以上五点,缺一不可,同学们往往只记住石灰岩广布和流水侵蚀了,漓江水系如刻刀般雕蚀着深厚的石灰岩,溶蚀了盆地中一个个山峰的坡角,使其坡面不断崩塌平行后退,将其塑造成一座座分离的山峰,形成峰林平原。山与水的组合,也就形成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景。

地下喀斯特也属广西、云南、贵州较多,关于天下第一洞的争夺,永远都没有停止过,我们北方的溶洞就不争了,今天就独辟蹊径,试问天下溶洞,哪一个能见天日?能露出地面供世人欣赏呢?哪里又能像熊耳山落珠壁这样能够享受日光浴呢?所以,邓老师说:“熊耳山落珠壁是千载难逢,万载难遇的天下第一壁!”

试着解释一下其形成过程:

(1)浅海相沉积形成的石灰岩,这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壳抬升,石灰岩露出地表。

(3)处在断裂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多次地壳运动造成了岩石众多的节理和裂隙,为之后的溶蚀留下了通道。

(4)降水较多,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地表水溶解着石灰岩里的碳酸钙,从地上流入地下的水大多已溶解有一定量的碳酸钙,但当其到达裂隙时由于环境中温度、压力的变化,会使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于是水对碳酸钙的溶解力降低,使本来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结晶析出,形成了落珠壁,大胆的想象一下,落珠壁附近应该是熊耳山上受地壳运动最大,裂隙最大,岩溶地貌发育最好的,此时的落珠壁在岩石中间,还晒不到太阳,或许经历了上亿年的黑暗吧!

(5)三百年前,大地震,无穷大的力量被释放出来,整个山被震开了,震出了东面的大裂谷,西面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好的落珠壁附近,一瞬间坍塌了,所以我们进山时才会看到: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巨石遍布山野,千姿百态,或横躺、或斜伸,错综复杂,时高时低,巨石中还夹杂着零落的石碾和石碓,典型的地震遗迹

这样,落珠壁就见到了天日,开始接受风吹雨打日晒,开始了新的被风化侵蚀过程,所以壁上会有石块掉落,所以才有了我的梦,我的担忧,一位地理老师关于人与自然的担忧,不知哪一天的风雨交加夜之后,落珠壁会不会坍塌呢?强烈建议相关部门做好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莫步石老人的后尘,天下第一壁值得我们去保护!

天渐渐亮了起来,就啰嗦这些吧,此时比梦醒时清醒的多,洗洗睡了吧,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欢迎大家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