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界高龄名家传集之张文涓、晏甬、李慕良、张鑫海、李金泉、赵云鹤、梁庆云、吴小如

 cxag 2022-10-05 发布于辽宁

图片


赵绪昕先生

戏剧评论家 作家


菊国人瑞  梨园耆宿

——京剧界高龄名家传集(九)

赵绪昕

张文1923-):女,苏州人,京剧老生女演员,现年99周岁。9岁开始学戏,师从教师陈秀华,后拜师“靠把大王”张荣奎,余叔岩弟子杨宝忠、琴师王瑞芝,成余派老生正宗传人。11岁登台,献艺于北京、天津,侯喜瑞等前辈为之配演,十分走红,并得到过余叔岩、孟小冬、马连良、谭富英、张伯驹等指点与提携。1940年代成婚后息影舞台多年。1950年代重回舞台,常演于北京、上海,曾任北京市青年京剧团副团长。1960年以后,在上海市戏曲学校执教,其间继续钻研余派老生艺术,并间或演出《搜孤救孤》《捉放曹》《法场换子》《武家坡》等余派经典剧目。

图片
张荣奎 张文涓师徒合影

她的嗓音醇厚,乐感好,唱法正,吐字清,韵味醇,深得余派特有的“高音立、中音堂、低音苍”之神韵,演唱依情发声、以声传情。常演的剧目如《四郎探母》《战太平》《搜孤救孤》《法场换子》《武家坡》《捉放曹》《奇冤报》等。她一生收集有许多京剧资料,移居美国后,又搜集到很多在国内难得一见的京剧资料,她特意回国,将这些精心保存的资料捐赠给祖国,为京剧事业尽一份力,为丰富京剧宝贵的史料做出贡献。

张文涓《定军山》片段


晏  甬(1916-2008):男,河南省光山县晏河乡人,戏剧编导家、教育家,享年92周岁。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参加河南省抗敌后援总会巡回话剧第3队,任演员兼导演,演出《打鬼子去》《保卫卢沟桥》等。1939年转到抗敌演剧10队党团支部书记,导演《黑地狱》《军民合作》等剧。1940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文艺组组长、延安部队艺术学校教务副主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教员。编导秧歌剧《钟万财起家》《陈家福回家》等。1946年随鲁艺迁到东北佳木斯,任东北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文工三团副团长、戏剧系主任、教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戏曲研究院院长。

创作、改编评剧《小姑贤》《杨二舍化缘》、京剧《反徐州》《陈州粜米》四个剧本,前三剧演出获奖,《小姑贤》拍成电影。1954年调任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文学研究室主任,1955年出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开始投入戏曲教育事业。1956年主持筹建中国戏曲学院,1958年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1963年学院停办,主持创编京剧《红旗谱》。1976年以后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1978-1982年间编歌剧《大军西去——“梅岭三章”之一》《贺龙之死》《乡情》剧本,1981-1989年编出舞剧《闹海》《贬牡丹》《牡丹亭》《咪咪》。出版有《晏甬戏剧创作》等书。

图片


李慕良


李慕良(1918-2010):男,汉族,字孟鄂,湖南省长沙生人,京剧音乐作曲家、琴师,享年92周岁。出身梨园家庭,其父李赶三为京剧丑角演员,曾与欧阳予倩、田汉等共事。李慕良7岁向朱天祥学京剧老生,9岁练琴,12岁登台,15岁在长沙拜马连良为师,17岁随马连良到北京继续学老生,同时练琴。1937年拜师徐兰沅学琴艺,后专工操琴,同年为言菊朋、言慧珠操琴吊嗓,为言菊朋灌制的唱片《碰碑》《定军山》《空城计》《二进宫》《捉放·行路》伴奏。

1940年后专为马连良操琴,并随马加入北京京剧团,任琴师兼剧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他的琴艺在吸收孙佐臣、陈彦衡、徐兰沅、杨宝忠、王少卿等名琴师技艺的基础上,对传统操琴技术和京剧音乐有很大突破,并善于创新,形成了他个人的独特风格,有人将他的琴艺和音乐创作称之为李派。1963年老舍赋诗赞他“幼小喜丝竹,功成二十年。韵声长自远,意在手之先。春水流仍静,秋云断复连。翻新裁古调,歌舞倍增妍。”

图片

李慕良 马连良

经他改编唱腔和音乐伴奏的马派名剧如《十老安刘》《青梅珠海论英雄》《打登州》《串龙珠》《胭脂宝褶》《苏武牧羊》等。与裘盛戎合作创出《赵氏孤儿》中脍炙人口的[汉调二黄]唱腔,为赵燕侠《白蛇传·合钵》创作[徽调三眼]唱段等,对马派、张(君秋)派、裘(盛戎)派、赵燕侠等艺术流派唱腔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秦香莲》《赵氏孤儿》《海瑞罢官》《白蛇传》《赤壁之战》《舍命全交》《碧波仙子》《春香传》《红梅阁》等大量剧目创作唱腔和音乐,参与现代戏《杜鹃山》《沙家浜》《南方来信》《智取威虎山》《红岩》《战宏图》《芦荡火种》(《沙家浜》)等的音乐创作,为京剧演唱现代戏做出重要探索。他在练琴之余,喜爱读书、书法和绘画。1990年有关部门联合在北京、上海举办庆祝他从艺60周年“李慕良作品音乐会”。

曾任北京京剧院办公室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等。出版有《李慕良京剧音乐11首》录音盒带,发表论文《京剧流派的产生与发展》等。除京剧唱腔和伴奏音乐外,还创作京胡独奏曲《万年欢》《新东方赞》《凝思曲》《长征颂》等多部京胡音乐作品。其子李祖铭承袭父业,为中国京剧院琴师,次子李祖龙在北京京剧院应工花脸演员。李慕良的学生众多,遍及国内外。


张鑫海谈麒派锣鼓

张鑫海(1918-2010):男,江苏省吴县人,京剧鼓师,享年92周岁。10岁随兄学习京剧乐队打击乐器的演奏,先习小锣,后拜王瑞林为师,在上海大世界、先施公司的戏班搭班学艺。由演奏小锣循序渐进改奏大锣、铙钹等乐器。14岁跟随周信芳的移风社到北京、天津、济南等地演出3个月,此后长期在周信芳的戏班乐队工作。周的原鼓师张世恩因母亲病重离职后,张鑫海升任为鼓师,时年仅为14岁,即开始担此重任,得到周信芳的鼓励与支持,从此正式成为麒派的御用鼓师。17岁开始给于素莲、白玉艳、李仲林等司鼓,另为麒派演员徐鸿培司鼓12年。

1950年以后,他为周信芳、盖叫天的演出司鼓。从打小锣算起,他伴随周演出40余年,周信芳演出的现有音像资料中,大多由他司鼓,如《文天祥》《秦香莲》《海瑞上疏》《义责王魁》等。1956年拍的周主演的《宋士杰》、1961年拍的《周信芳舞台艺术》电影,给盖叫天拍的京剧电影《史文恭》《武松打店》等,以及动画影片《大闹天宫》中的京剧配乐,《没头脑和不高兴》中京剧音乐部分,以及1970年代拍的京剧电影《智取威虎山》《磐石湾》,都是张鑫海司鼓。

在拍摄电视剧《周信芳》的过程中,他应邀担任前期选演员和京剧艺术顾问与指导,有人称“周信芳戏演得好,离不开打鼓佬”,这“打鼓佬”就指的是他,他为周信芳的表演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他与王燮元并称京剧南派鼓师的代表人物。

图片

李金泉《罢宴》剧照


李金泉(1920-2012):男,原名李景泉,北京人,京剧老旦演员,享年92周岁。13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金”字科,初学老生,后从文亮臣、徐寿祺、孙甫亭、刘俊峰、时青山等学老旦行。1940年毕业,1942年拜李多奎为师和义父,搭杨宝森、奚啸伯、马连良、梅兰芳、金少山、周信芳、谭富英、荀慧生、张君秋、李万春、李少春、李盛藻等戏班演出。1951年参加中国京剧院。他基本功扎实,嗓音高亮但偏于纤细尖锐,演唱传神,塑造人物形象突出,表演有激情,能唱善做,长于编创新唱腔,是一位创新派的老旦演员。


李金泉 袁世海《李逵探母》片段

曾为《罢宴》《李逵探母》《岳母刺字》《谢瑶环》《一饭千金》《沙家浜》《红灯记》《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等剧目中的老旦角色设计部分新唱腔,参与对《三关摆宴》《金龟记》《八珍汤》《火醒神州》《清风亭》《火焚绵山》《北国红姑娘》的整理、改编、设计唱腔或艺术指导。演出《钓金龟》《李逵探母》《罢宴》《穆桂英挂帅》《岳母刺字》《大登殿》《六月雪》《响马传》《王佐断臂》《遇皇后·打龙袍》《太君辞朝》,新编戏《宋景诗》,现代戏《白毛女》等。晚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老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学生有李鸣岩、王晶华、王梦云、郭跃进、赵葆秀、郑子茹、王晓临、谭晓玲、袁慧琴、刘莉莉、成彧雯、温娜等。

图片

赵云鹤饰黄天霸(左三)


赵云鹤(1920—2012 ):男,汉族,海参威生人,祖籍山东省武城,京剧文武老生、武生、红生演员,享年92周岁。出身梨园世家,其祖父赵青山(又作庆山),艺名赵鹏飞,梆、黄演员,先演山西梆子穷生,后改工京剧武丑;父赵松樵,曾用艺名九龄童,工京剧老生、武生、红生,兼演花脸,集演、编、导、戏曲教育于一身。云鹤自幼随父学艺,8岁登台,后拜张少甫为师,并受教于瑞德宝、林树森,拜周信芳为义父,得亲传。他家学渊源,博采众长,19岁挑班,演出其父的“赵派”独有剧目外,还演出大量文、武剧目,以及新编戏《逼上梁山》《闯王进京》《三打祝家庄》《状元媒》《红菱艳》《荣辱鉴》《宝烛记》等,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等,技艺精湛,深获赞誉。

图片

师徒三演《古城会》分饰关羽

左起赵云鹤、赵松樵、李铁英


他的戏路颇宽,嗓音高亢洪亮,武功扎实,关羽戏得自瑞、林、周及其父的亲授,父子均享“活关公”的美誉。1949年7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南军区文工团京剧团,1951年任江苏省京剧团团长,1956年被评为市级、省级先进工作者。1959年随团出访北欧五国,演出《三岔口》饰任堂惠、《雁荡山》饰贺天龙、《挑滑车》饰岳飞、《虹桥赠珠》饰二郎神。出访期间,代表中国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第7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他在演出的《火判》中饰闵远一角,极获好评。

赵云鹤 景荣庆 《古城会》片段

在新排戏《红菱艳》中饰房玄龄,获全省新剧目汇演的演员奖,《荣辱鉴》中饰演石天成获荣誉表演奖,与沈小梅合作主演的《宝烛记》获首届文华奖的新剧目奖。1987年7月离休后仍然心系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精心培养青年演员,倾囊传授京剧艺术,为京剧事业的振兴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被同业赞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1989年参加在天津举办的赵松樵舞台艺术生活82周年的纪念演出盛会,与父赵松樵、师兄李铁英三人合演《古城会》,引起轰动,留下珍贵影像资料。

图片


梁庆云(1922-2014):男,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京剧老生演员,享年92周岁。其父为店铺记账先生,喜爱京剧,受父影响,11岁开始学京剧,练拉京胡3年。16岁中学毕业后在邮局工作,研习余(叔岩)派老生,演出《空城计》等,得苏慧卿、高叙初教授,后拜鲍吉祥为师,学“谭”宗“余”,并从迟月亭练“把子功”。1942年后痴迷杨宝森艺术,开始宗杨(宝森)派。1948年到北京,观摩杨宝森的演出,3年时间内只看杨的戏,唯恐与其他人混杂不清。

【二黄原板】

清晨起会一阵龙争虎斗

战不过杨再兴脸带含羞
岳云儿犯军规理当斩首
倔不过满营将苦把命求
惟有那莽牛皋气冲牛斗
拔宝剑他就要自刎咽喉
口声声怕绝了岳门之后
那时节 老萱台 
盼孙不到 盼子不返 
每日里愁锁眉头
若赦了岳云儿不曾斩首
责打了四十板鲜血流
为国家要收服那忠良之后
因此上把父子的恩情一旦丢
叫人来掌灯笼小心防守
【散板】
收服了杨再兴方展眉头

唱词参考


1950年华声电台邀他直播演唱《文昭关》,约请杨宝森的鼓师杭子和、琴师杨宝忠为他伴奏,得到杨宝忠的指点。1953年赵荣琛介绍他参加沈阳戏曲研究院京剧团,后参加北京、天津、吉林、新疆各地剧团演出。未等到向杨宝森先生拜师,杨先生即病逝,成为他终生的遗憾。1962年加入河北省京剧团,与罗蕙兰、郭少衡等长期同台合作。1965年与贯盛习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现代戏《战洪图》。曾演出的剧目有《伍子胥》《杨家将》《南阳关》《捉放曹》《举鼎观画》《上天台》《洪洋洞》《哭灵牌》《清官册》《击鼓骂曹》等。

图片

吴小如


吴小如(1922-2014):男,原名吴同宝,曾用笔名少若,祖籍安徽省泾县,北京大学教授,京剧研究学者,享年92周岁。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吴玉如是著名教授、诗人和书法家。小如秉承家学,对诗词、书法造诣颇深,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自幼喜爱戏曲,收藏和聆听京剧唱片,1945年开始在京、津报刊发表书评、剧评、散文译作等。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


【西皮原板】

列国纷纷刀兵起

周幽王宠褒姒搅乱华夷

昨日先生本奏起

楚国来了伍子胥

内侍臣摆驾御街里

【摇板】

为访贤臣保社稷

唱词参考


历任津沽大学中文系助教、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等职。1950年代以来,写出大量剧评文章,对梨园掌故博识多闻,对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的艺术深有感悟,深熟北京富连成科班出身演员的演出,评论文章直言求实,不加粉饰。工余师从一些老生名家学唱京剧老生,对京剧老唱片有所研究,收存有大量老唱片。撰有《我从贯大元先生问业始末》等,出版戏曲著作《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吴小如戏曲文录》《台下人语》等。弟吴同宾曾任天津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参考资料:

1.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中国京剧史》中卷第1版、2000年4月出版《中国京剧史》下卷第二分册第1版

2.吴同宾、周亚勋主编:《京剧知识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第1版

3.赵绪昕:《鹤翔云天赴蓬莱》,《中国京剧》2012年第10期

4.赵绪昕:《赵松樵评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

5.《百度》《北京戏曲曲艺圈》等网络

(未完待续)


京剧三鼎甲六周年总目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