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任中恒 在人类文明社会,以野蛮的方式强抢别人家的媳妇,都会饱受社会的诟病,不论那个朝代,掠夺民女、民妇,都是一种违犯国法、违背社会道义规则的行为,这种野蛮行径普遍被司法不容、人们不耻。而抢寡妇,却是旧社会国家法律规范的另外事项,这一行为不仅会被法外开恩,而成为中国北方部分地区一种民约俗定的合法行为。抢寡妇不但不受制裁,不受谴责,反而让一些村屯鳏寡孤独找到了一条再续精彩人生的路径。因此,抢寡妇,就成了一个光明磊落的方式,在朗朗乾坤的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把寡女抢走,随之转换门庭,成为别人的媳妇,这一陋习在北方各个民族中曾延续了几百年。在封建社会婚姻史中,抢寡妇反倒是一种古老的家常便饭,在龙江近百年的历史篇章里无数次被记载,附近村屯在解放初还能找到抢来的寡妇,及其再组家庭的痕迹。 其实,旧社会抢寡妇,大都是因鳏夫寡女自己或家庭,为避免正常仪式的麻烦,减少耗费和不可知的变数,所采取的一种急迫方式,免去鳏夫耗神费力,躲避寡女想再嫁而又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因而,抢寡妇就是让一桩条件合适的婚事,早点两全其美,尽早的木以成舟,成为铁定事实,不再节外生枝。虽是一种简单粗糙的操作,但其节约、俭朴,高效、速成,被社会普遍接受,尽管有些野蛮和无视女方意愿。
龙江曾有一个抢寡妇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听东屋老奶奶絮絮叨叨讲述的。 冬日入夜,老奶奶躺在炕头,侧着身子,嘴里长烟杆的铜烟代锅里,还一闪一闪的亮着。奶奶又开始对孙子孙女讲她那永远说不完的“瞎话”或叫做夜话了。
第一章 抢来黑里沟的寡妇到西川
那年,西太平川的老方家兄弟,不仅为大哥从黑里沟抢来了一个聪明智慧的寡妇,而且这个寡妇后来还给西川这个方氏家族,带来了福分,让方家事业发达,避免了诸多的厄运,直到土地改革,老方家的人才分散到各地,虽然结束了穿金戴银的富庶生活,但各股的日子过得都不错,几十年都沾了那个抢来的寡妇幸运之光。 那个寡妇叫马莲儿,她是的东川老白家的老姑娘,大号叫白莲花,尽管长得人高马大,可身材匀称,心灵手巧,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还有一手撇棒槌的绝活,距离十丈远,她洗衣用的铜棒,一旦槌撇出去,十拿九准命中目标,更为可取的是她那张比蜜还甜的嘴,见啥人说啥话,尽挑家人邻居爱听的话说。 民国十三年,十七岁的马莲儿明,通过媒正娶,用八抬大轿抬着,嫁给了黑里沟一个大户人家的刘老疙瘩。丈夫家很有实力,家有百多垧土地(两方地),几十头牛马,雇佣的长短工就有十几人,一家人地租收入、倒卖牲畜收入,秋头倒卖点农产品,赚的钱花不尽,用不完。 老刘家共有四十多口人。刘老疙瘩这辈儿,哥四个,老疙瘩,就是家里最小的,结婚那年才十八岁,上有三个哥哥,外嫁两个姐姐。刘家家主老父亲叫刘德福,表象十分威严,内心极为善良,他管理着自家的百垧土地及殷实的家业,养育着成群的儿孙。刘德福这人也有一个封建社会共有的特点,社会往来频繁,外界朋友很多,很受社会尊重。对家,那就是非常的严苛,在重视后辈的条件下,严格规范每个人行为,凸出重男轻女。凡是生了孙子的儿媳,都非常吃香,不论分布料、发份子,给红包,分配用品及糕点糖果等,都倾斜孙子多得媳妇。马莲儿看在眼里,嫉妒在心。可自己真不争气,结婚十年了,成了不下蛋的母鸡。 大嫂生四个儿子俩闺女,二嫂生了三个儿子三个闺女,三嫂也生了四个儿子。大嫂二嫂家的大儿子还娶妻生了刘家的第四代孙子,而且三个妯娌一个比一个精明美丽。刘老爷子天天轮流抱着重孙子,满屯溜达,到处显摆,货郎一来,大把大把为重孙子花钱。公公婆婆及三个妯娌都不待见马莲儿,马莲儿自己被家庭忽视,心里也不痛快,但她一直把大哥家的三儿子视为己出,当儿子对待,她尽管对公婆有些不满,但在行动上一贯的对公婆孝敬有加,对妯娌笑颜相对,对十几个晚辈总是态度和蔼。担她内心总有一个想法,就是想与丈夫一起离开这个家,出去闯荡一番,创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让公公婆婆和妯娌们看看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丈夫不是吃闲饭的,也能出人头地,证明她自己也绝非等闲之辈。 可是,大家庭分家绝非易事,这个议题谁都不会不会轻易提出,一旦提出就会遭到全家的鄙视,认为不敬不孝。那么大的家业,也不能按着每个人的意愿去分离,谁过早提出,谁就是会离心离德,不会得到应该得到的好处,对此马莲儿对此很审慎。 民国二十年,铁路给朱家坎带来越来越活氛的商机,机灵的刘老疙瘩认为沿线给人们带来了福音,这是离开家族约束的一次机会,自己闯一个新事业的梦想越来越强烈,镇子里苏联人、日本人、天津人、关里人多,五方杂地,商客云集,自己去混个买卖,应该不成问题。 刘老疙瘩以开辟新项目为名,并做出赚到钱后立即送回家里的承诺,从父亲手里借来四十光洋做本钱,来到朱家坎,张罗开办一处新买卖。家里的那匹黑马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刘老疙瘩的坐骑,隔三差五就往朱家坎跑。后来他找到一个收购亚麻的商机,每天收一两车,就有好几个光洋入账,刘老疙瘩就与马莲儿商量离开黑里沟去朱家坎买块地儿,弄个门面长住下去。可是,当下还不能说分家事宜,否则买房买地的钱哪弄去。于是马莲儿说缓一缓,待赚到第一笔钱,返给家主老父亲,那时在提出加大投入的事宜,老爷子见到回头钱,很快就会得到同意再掏钱,届时不费口舌。 于是开始了他们收购亚麻、线麻、青麻,然后卖给日本亚麻株式会社,一天一车可赚两个光洋,一个秋冬就也可纂五十大洋。买块地儿,盖几间房也就两百光洋,老爷子如能出点血,搬去朱家坎就大事告成。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