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路径依赖,持续迭代才是王道

 晨曦成长论 2022-10-05 发布于广东

(这是晨曦的第44篇文章)

拉姆·查兰(被誉为“排名世界第一的管理咨询大师”)曾说:企业领导者要摒弃既定假设和所谓的“准则”。一些经典理论已经暴露出局限性。比如,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曾引发20世纪90年代的外包趋势——企业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聚焦自身核心业务。
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对把握渐进式增长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它的局限性是使得企业过多聚焦自身,不能敏锐发现甚至彻底忽视对其业务产生重大威胁的市场趋势。柯达就是实施“核心竞争力”理论却遭遇失败的例子。
我经常会说,不要埋头拉车,要抬头看路。
企业如此。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如此。
01
巩固个人优势,拓展技能学习
《我编程,我快乐》一书提到:这个人想要把自己的职业道路建立在一门特定的技术上,这门技术是由一家特定的公司创造,而他自己又不是这家公司的雇员。这家公司要是停业了呢?如果这家公司现在热门的技术有一天过时了呢?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完全依赖于一家公司的技术呢?
书中还提到:永远不会用自己的技术来定位自己,而是用我已经做过的和我将要做的事情来定位自己,技术只是一种做事的方法。这里我做下延伸——不要以你已拥有什么来做决定,而是以你想要拥有什么来做选择。
紧跟时代趋势,提升个人的技能优势,就需要持续的迭代。就像英语这样的专业能力,以前很吃香,但现在的受欢迎程度跟之前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对于我们而言,除了巩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之外,还可以拓展学习更多的技能。掌握多一门技能,我们的心灵自由度就会扩展,事业机会也会更多。
通过对目标市场、目标用户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谨慎地选择你要关注的技能,并在产品创新上作出迅速快捷的反应,我称之为“敏捷思维”。
当你拥有开放的“敏捷思维”,可以月、季为单位,推进技能的迭代升级,或者对某个新技能进行单点突破。
02
贴合现实逻辑,摆脱“线性思维”
做题家思维,就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思维。往小的说,做题家思维指的是只接受读书考试这种单一的奋斗方式,而忽略如今世界上成功途径的多元性。往大的说,做题家思维是种单一且固执的思维方式。
良好的判断力,是根植于现实的。就像有些人说起畅销书就觉得是肤浅、媚俗,有点刻板印象,但这些人往往又没有翻阅过这些书。很多畅销书已经成了“长销书”,大浪淘沙,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就像有些人看到成功、成事的方法论,就会觉得浮躁、急功近利,显得自己超凡脱俗。然而事物发展皆有规律。如果想要成事,那么我们当然要去关注成事的方法论,而不是带着执念和清高拒之门外,然后又困惑于为何自己付出那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前觉得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现在想想,能如此做到贴合现实逻辑的人,并不多。
如果一种思维观念已经不适合现实的解释,那么就要拆掉思维里的墙,不断去重构个人的思维体系。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一叶障目”的线性思维,会让人忽略了一些可能性探索,错失更多发展的机会。
03

增进“反脆弱性”,打造底层能力系统

塔勒布《反脆弱》一书中说: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这就是反脆弱性。
逃避问题、风险,反而没法促进个人成长。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一个能够不断利用(而非逃避)随机事件、不可预测的冲击、压力和波动实现自我再生的机制。
书中还提到,面对复杂的大环境,简单的应对方法反而更有效。方法复杂了,反而会让事情变得复杂。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个人成长的底层逻辑,依然可以帮人破局。以不变应万变,专注于价值创造,我们就可以更快凝势聚能,在能力层次上不断跃迁。
曾看过一个报道,讲的是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很多教培行业的从业者即使选择转行,也会面临不小的挑战。因为没有多少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语数英、数理化这样的中小学学科知识。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教培老师能够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优秀的写作能力等底层能力,是可以帮ta赢得更多工作机会的。
底层能力的一大特点,就是可迁移。而且,这样的底层能力不会过时,即使放在当下竞争激烈的职业市场上,依然是稀缺的、受欢迎的。
保持觉察,可以让我们摆脱路径依赖。持续迭代才是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