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读什么课外书最有用?

 盘锦正心国学 2022-10-05 发布于辽宁

孩子究竟应该读什么课外书,才最有价值?

世面上流行的畅销书籍,不可胜数,哪些是有用的?读什么书最实用?为什么孩子爱读课外书,阅读写作却拿不到高分?最近好多家长问我这个问题,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困惑。

我有些心得与大家分享,仅供参考:

一、学前:我极不建议孩子们读绘本(科普除外)。

诚然,绘本很受孩子欢迎。它有故事、有对话、有色彩、有趣味。但看惯了色彩与故事的孩子,他就不会对有深度的书籍感兴趣了。稍有难度的书他都不喜欢,也读不进去。如此,长大后充其量看个《米小圈》、《马小跳》、以及各种言情武侠小说。请各位家长思考一下:这些书能带给孩子什么?除了一些热闹的情节,还有什么?

它的语言优美吗?智慧高明吗?逻辑缜密吗?启人深思吗?

没有。

只是一些俗套的热闹。孩子看过,哈哈一笑,抛诸脑后耳。

在他/她生命中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痕迹了吗?

几乎没有。

所以你看:我们孩子智慧的浅薄,语文能力的羸弱,早在孩子六岁前,就几乎注定了的。

跟各位讲,书店里卖的儿童读物,几乎都是诸如此类,难道不是?我常去转书店的儿童读物区,很是失望并忐忑:我们在给孩子些什么?在他们强大的、肥沃的精神土壤下,埋下了什么种子?

那让学前的孩子看什么书?

当然是经典为上的。如果不能读经史子集,那至少可以读读所谓的
“四大名著”——要原文原本,不要删减版!所谓删减版,就是最有价值的都删除掉,留下的是最没用的情节。以《西游记》为例,删减后的版本,只是让孩子们看到一个和尚,带着一只猴子,一头猪,一个似僧非僧,一个似马非马,这样一个团队,组团打妖怪?有什么意义?

孩子们会从中懂得中国人对文化的态度吗?会品味“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的意境吗?会领略“千峰开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的情境吗?所以您看,美好的东西,在删减版中是找不到的。

要么别读,要么读原文!

我为什么要给“四大名著”加引号?因为这是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红水三西这四部书,是在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后,逐渐被国人捧上“神坛”、封为“名著”的。这并不是因为其有多高明!是因为参照物不同!

对于百年前的读书人来说,他们是读经史子集长大的,有高度文化智慧的。那么这四部书,于其而言,不过“杂书”而已,闲时一读罢了,没什么意思。

但对于百年后的我们——只读白话文长大的孩子——来说,哇——看不懂哎!虽然不太看得懂,但貌似很好看哎!

所以始称其为“名著”。

所以,是能力眼界的不同,才有了今天的“四大名著”。这是极可悲的,以前的中国人写的书,现在的中国人竟看不懂。我们连《论语》都背不全,连《尚书》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不说文化层次,仅在文学上,我们从祖辈那里继承了什么呢?  我们要让自己和孩子变成什么呢?贾浅浅?

当然我没有在贬低这四部书,其能经久不衰,自有其价值所在,反正我是写不出来的。只是很遗憾,孩子们在荒废美好时光,让浅薄读物影响了原本可以拥拥有的高度。

所以在学齡前的孩子,如果不能通读这部书,至少家长可以买原文的音频,放给孩子听。听得多了,意境也好,美句也好,也能吸收一些。对原版有了印象,长大后再读,便是顺理成章了。

或者,看到这文章的家长,如果有兴趣,开个直播,专读这四部书的原版,读得有趣味些,哪有孩子会不喜欢呢?不比《熊出没》好看?

各位不要以为:我们自己看不懂的书,孩子也看不懂。要知道,论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孩子是无敌的、与生俱来的天分。而我们成年人,这份求知欲几乎消失殆尽了。

即使用两年时间读一本有高度的书,读到熟记于心,也比一年读一万本破书来得有价值。

经书一本,敌杂书万卷。

不仅这“四大名著”,《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都可以给学前的孩子听,都极精彩。

二、小学阶段:

如果学前按上面的做法坚持下来,七岁时孩子读原版《三国》等书,是很正常的事。不仅如此,其他有高度的典藉,孩子都有能力阅读。而且他会有高度的文字能力,阅读写作妙笔生花。

如果不能的孩子,要读什么书呢?

道理如上,诸如《米小圈》《马小跳》等类就别给孩子看了,没意义的。看再多也不会提升他的语文阅读写作能力。

因为:白话=没文化

没有人能用白话文写出古文高度的美感来。这是白话文本身的资质决定的。就譬如再优秀的小学生,也不能跟博士生的专业能力相媲美。

但有个例外,就是科普、专业(政治、历史类)书籍。

还有两本我希望孩子们必读的白话文书籍:《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

这两套书,即使一年读一本,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他会更清晰、直观地接近历史、接近伟人,领略其智慧、旁观其行事;知道一件事情的完成,有多么的不易、多么考验智慧与能力。如此,孩子会受深触动,再不会抱怨学习与生活的苦——因为他会知道,与那个艰难的时代相比,我们没有资格抱怨,唯有努力,方不负人生、不负家国。

小学阶段,可以加上初高中,如果能读完这两套书,孩子智慧的提升,是任何一本白话文书都无可比拟的。

除此之外,《西游》等书,不能只读一遍,没什么意义,要孩子 每章读三篇,不熟就五遍,还不熟就再来两遍,只有读熟了,才能记清楚,才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否则只粗略看一遍,与不看又有多少区别呢?只是安慰自己说:”我的孩子读过四大名著的。” 自欺欺人罢了。

至于初高中、先把课内知识学通,拿到漂亮的成绩单。有余力,再读《毛选》《邓选》,也甚好。为什么不在这个阶段读经史子集?因为他们没时间。经史子集是要几十遍、几百遍地读,才能读进去的,适合比较闲的十岁之前。初高中的孩子,精力有限,好好学课内吧,中高考考好了,再好好读书。好书就在那里等你,上大学再读也来得及。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我希望,孩子们都能不荒废时光,在适当的时候受到适当的教育,才不埋没了他们的聪明与才气。

莫等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惜当下读书时。

微陋浅见,与君共享。乞博君一思:儿时读书,敢不慎与?

(当然,上述推荐不是最高明的,只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才如上建议。从智慧的角度出发,有很多智者哲人将智慧经验传授给我们,等着我们去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