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能模型和它的局限性

 三有新青年 2022-10-05 发布于湖北

三有新青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公众号:三有新青年

微信号:triple-have

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

【三有新青年】作为命运共同体

都应抛弃偏见团结起来

在时间的长河中砥砺前行

有钱,不窘迫;

有爱,不孤独;

有料,不肤浅。





欢迎你,三有新青年!

最近重读了一下《原则》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关于实现人生愿望,达里奥提出了五部流程方法,我把它成为万能模型:

很显然,这是一个分为五个步骤的循环。

模型的思想也很简单,类似项目管理中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或是是麦肯锡里的MECE(不重不漏)原则,生产控制里的PDCA循环(plan do check action)等等。

总之万物皆可拆分,一旦你觉得目标太大或者太复杂,那么不妨将事实拆分,然后先从一个小的改进循环开始实践起,达里奥的模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拆分迭代循环是如此地好用,它降低了我们实践的成本,化解了我们内心的畏难情绪,以至于我把它成为“万能模型”,Tao觉得一点也不过分,直到我看到了一本书——《第五项修炼》。

简单来说,拆分的确是个好方法,但也有弊端。

就好像破碎的镜子是无法最终还原的……

01

读书多了才会成势

在讨论模型前,还是复盘一下Tao的认知变化过程,以及这里能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发。

Tao是模型控,看到特别好玩的模型就很开心,能把生活工作里的内容填到模型里也会很开心,这种从许多实例的抽象出来的模型概念Tao都视作珍宝。

不过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如果我遇到同类型的模型,我就会选取最完整的那个,其它的模型可以由它衍生出来,而达里奥的这个“万能模型”,Tao就觉得很完整。

这里面其实涵盖了WBS、PDCA、MECE的一些思想,也很实用,Tao也很喜欢。

在遇到《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之前,Tao都认为这个模型是完美的,没有太多修饰的余地,然而Tao错了,拆分模型最大缺陷就是缺少系统性思考,它很容易把整体割裂开来分析,虽然降低了入门门槛,但无疑牺牲了系统性的考量。

Tao当然会错,达里奥也会错,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如何发现自己是错的?读到《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时,我的既有模型崩塌了,但很快我就萌生了重建的想法,吸收《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系统思维角度,再次对模型做出提炼。

这个过程让我不禁想起了对白岩松的一次采访:

书可以成势,当你读的不够多时,那都是只言片语和一些信息,当然里面应当有你自己的思考。

读书更重要的是把书里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建立联系,这种联系才是读书意义,做笔记,书友会,都是为了强化这种联系。没有和你已知体系建立联系的过程,读书就是很枯燥和低效的。

人找书很难,书找书很容易。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书又何尝不是呢读书要找有思考深度的好书,这类书往往自己会待在一起,你一锄头挖下去就能发现好几本。

都说读书是与高尚的人谈话,这个在以前我觉得挺对的,著书立说那都是牛人。现在社会发展了,也不是只有牛人才能出书,所以给我们找好书增加了一点难度,不过牛人往往都在一个圈子里,花花心思你总可以找到他们的书。

一旦发现,如饥似渴地阅读,与自己已有的认知联系起来,看看作者的思路与你在哪里不同,求同存异。当然,有很多好书,限于人生阅历,一时Tao还无法理解,没有关系,放一放,时间会帮你淘沙流金,经典总归是经典。

02


制定一个合适自己的目标

扯了些旁的,不过Tao认为这很重要。

要知道和牛人的对话,读书仍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如果你有不同想法欢迎交流。

运用万能模型的第一步是设定目标,框架性的经验是按照smart模型来设定目标。不过这里Tao不想讲方法论,而是分享一下Tao关于理财的目标设定思考。

在简七的《好好赚钱》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给我印象深刻:

要知道,钱是永远都挣不够的,大家或许会很容易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先赚它一个亿……

Tao想说的是,不妨先想一想跳出金钱的限制后思考,你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这样的思考很有趣,Tao问过身边的朋友,有的说想自己建个研究院,然后自己当院长,所有发表的文章都挂上自己的名字,哈哈~

也有的说,买房买车,然后平淡地过日子。

Tao觉得,跳出金钱的限制后思考,你可能对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更加明确,当然所有的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但明白你所追求的东西后更有可能尽快的达到目标。

例如,如果想建自己的研究院,那不妨工作就去研究院,至少这样知道一般的研究院是如何运行管理的,当自己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后可以快速实施。

03


局限——破碎的镜子无法还原

万能模型当然好用,从理论上来看,只要按部就班持之以恒,基本上可以完成大部分的人生目标。

当然,现实中不少人并不能做到持之以恒,这也是客观事实。

但我们需要意识到一点,万能模型并不是天然存在的,它的存在正是因为大部分人类的能力缺陷——无法一次性处理复杂问题。

所以换个说法,万能模型也可以称之为“妥协模型”。

基于人们的短视和能力缺陷,我们把事件进行了拆分。

一个大问题啃不下,没关系,分成25份,分阶段地去完成。

实际上,我们在时间维度上做出了让步,用时间换空间

客观来说,这没什么不好,反而十分符合自然规律,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但我们应该始终铭记,问题和对象是作为系统存在的,万物之间存在联系,并不是孤立地存在。

我们可以采取格物致知的方法来了解学习,但“物”格完后,还得还原。

再一次从系统的角度来审视研究对象,还以研究对象完整性和复杂性,这才更接近真实的世界。

毕竟,没有事物的存在意义是来被你研究的,他们是系统的一种存在,本身就独特而复杂,不移意志为转移!

一起来总结一下:

  1. 介绍了《原则》这本书里的万能模型,按照步骤坚持不懈就能完成大部分的人生目标,当然你先得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排除限制后,发自内心的那种。

  2. 读书可以成势,在没有到达这个阶段前,注意联系自己的已有认知来读书,学会从书里找书。

  3. 事物的存在本身就是系统复杂的,格物的方式能帮助我们集中精力研究重点,但始终不要忘记,“物”格完后,还得还原,否则你的认识极有可能是片面的,从而走向偏执……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了,相信疫情必将成为过去!

恭喜你和我又共同离【三有新青年】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因为现在无法开通留言功能,欢迎你在公众号里私信给【三有新青年】,我会认真阅读,笔芯~

有钱,不窘迫;

有爱,不孤独;

有料,不肤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