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夫子庙附近,十一遛娃拍照好去处,不要门票而且它是人才辈出文人赞颂的名巷

 zzm1008图书馆 2022-10-0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秦淮河,既是南京非常重要的一条河流,并且很多景点也都是在它附近。不仅如此,由于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因此它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除此之外,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秦淮河在历史上发挥着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它还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而且有着“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的称呼。

图片

提到南京,或者说与它有关的旅游印象,可能大部分朋友都会想到中山陵、明孝陵、明城墙、玄武湖、夫子庙、紫金山、鸡鸣寺等。是的,这些既是南京这座城市的知名景点之一,也是这座城市对外展示的一道独特而又靓丽的风景线之一。但是,在这些景点附近,其实还有一些免费好玩的地方。

图片

比如,在夫子庙附近,就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不仅免费好玩,而且还是一条人才辈出文人赞颂的名巷。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这个地方到底是在南京哪里呢?那里又有着哪些不一样的风景呢?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乌衣巷的那些事。首先,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条狭长的巷子,就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图片

其次,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并且,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有关它的详细介绍的景观牌。

图片

不仅如此,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还写过一篇有关它的诗词,那就是流传度比较高的《乌衣巷》。它的具体内容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基本上是对这里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的一种概括性描述,大家可以沿着乌衣巷,也就是现在这条巷子,去寻找一下诗词当中提到的那些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

图片

沿着乌衣巷,也就是大家刚才看到的那个写着乌衣巷的地方,继续前行,可能会遇到一个写着听筝堂三个字的复古老房子,它既是这里的历史人文景点之一,也是来这里游玩值得去逛逛的地方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而大家现在看到的位于乌衣巷的听筝堂,正是晋孝武帝为桓伊所取名设立的演奏场所。

图片

除此之外,在乌衣巷里面,类似的历史人文景点还有很多。比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井,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名字叫乌衣巷井。而有关它的由来,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因王谢子弟穿乌衣而得名,简称“衣服”说;因巷内曾驻扎穿乌衣的兵营而得名,简称“乌营”说;因燕子和王谢家的燕子多而得名,简称“燕子”说。

图片

欣赏完位于乌衣巷的乌衣巷井以后,沿着周围的道路继续前行,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大量的白墙灰瓦的建筑。基本上可以说,每一栋建筑,都有一段与它有关的那些背后的故事。而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栋建筑,它的名字叫晓晴楼。

图片

和刚才大家看到的那个地方相比,现在这个地方无论是从人气还是从历史影响力来讲,都比刚才的那个地方高很多,它的名字叫来燕堂。来燕堂是“金陵四十八景”中的第28景,全名是叫做“来燕名堂”,是一个两层楼高的中式建筑。不过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栋房子,是经过后来翻修而成。

图片

在来燕堂里面,摆放着一尊王羲之的雕像。它是位于房间正中间的为主,也就是正对门的地方。当你来到来燕堂,除了门帘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王羲之的这尊雕像。来燕堂里面主要是展示和摆放着一些与王羲之书法艺术有关的作品,如果说对王羲之以及书法艺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这里游玩的时候好好逛逛这个地方。

图片

当然,在乌衣巷里面,还有一个同样具有非常高人气和历史影响力的地方,它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门前悬挂着几个大红灯笼的房子,它的名字叫王导谢安纪念馆。它既是乌衣巷里面非常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来这里游玩必去打卡的地方之一。不过需要温馨提示的是,这个地方是需要门票的。

图片

王导谢安纪念馆坐落在南京夫子庙秦淮河南岸乌衣巷内,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艺术及王、谢两大家族家世的专题性陈列馆。在王导谢安纪念馆的中间,也就是正对大门的位置,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写着魏晋遗风的照壁。如果对这个照壁的具体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这里游玩的时候,好好地了解一下。

图片

最后,带着大家一起云旅游,看看乌衣巷的这些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吧。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还可以在附近的秦淮河逛逛,欣赏一下南京秦淮河的这些夜色之美。如果说,对这个地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收藏一下。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出发。带着她(他),或者亲朋好友一起,好好的拥抱和感受一下,乌衣巷的这些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