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的时候,有一种“桥梁架子”乞丐,只要出手就能要来钱

 历史解密坊 2022-10-05 发布于辽宁

在过去的旧社会中,乞丐沿街乞讨是很常见的一种行为,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乞丐的乞讨方式也有许多的门道。比如,民国时期的北京城,有个乞丐会桥梁架子,只要这招一出手,就不可能要不到的钱财……究竟什么是桥梁架子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对很多人来说,乞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乞讨也有学问,不然为何有的乞丐天天能吃饱,甚至还不缺钱用,但有的乞丐却三天饿九顿。根据社会学家们的调查和研究,他们发现乞丐在乞讨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文讨和武讨。

所谓文讨,是指一些乞丐有文化,能唱小曲,写书法,说评书或者写对联等,通过这种方式换取人们的施舍,因此这类乞丐算是十分体面的乞讨群体;而武讨就相对比较暴力,比如沿街卖惨,用棍棒敲打脑袋,甚至还有一些直接暴力抢夺等等,因此这类乞丐也最惹人厌,不管在哪里都如同过街的老鼠一般。



除了以上两大类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乞讨方式,基本上可以说每个乞丐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否则在饥荒流年的时候就会被饿死,因此他们总会利用自己的特长想办法要点吃的。对于大多数的乞丐来说,他们要么是没有特长,或者发现不了自己的特长,于是就只能用最通用的方式乞讨,即上文中提到的卖惨,或者是死皮赖脸的伸手要钱,但结果往往也都不太理想。比如,民国北京城有一个乞丐叫王三,他的经历直到现在还广为流传,被人们时常提及。

王三本是个普通的乞丐,和其他的乞丐相比也并没有独特之处,一开始他也只会跪在地上沿街叫喊,但不过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乞丐。一日,王三和平时一样乞讨,一天下来就只要到了一个馒头,到晚上的时候还留了半个等饿的时候再吃,结果他在去破庙睡觉的路上看到一个人躺在了地上一动不动。

于是,王三上前仔细查看,发现是个十几岁孩子晕倒在地,浑身上下还有被鞭打的印子,他见孩子可怜就决定把他背到破庙。第二天,王三又把那半个馒头放在碗里加水弄成了浆糊,再一点点的给小孩灌下去,就这样小孩也慢慢的醒来,恢复了意识。



经过一番询问,王三才只知道这孩子叫小齐国,是一个杂技班里面的徒弟,因为他们的师傅得罪了军阀惨遭杀害,其他的徒弟也都被毒打不让再表演杂技,所以他们就不得不乞讨,但是他们又不会乞讨,没几天就饿死了好几个人。

于是,王三就带着小齐国一起要饭,有一次他发现小齐国能用脑袋顶东西,比如在头顶上放一摞子碗都不会掉下来。王三灵机一动,他让小齐国教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王三也掌握了在脑袋上顶东西的诀窍,然后他们又一起练习,鼓捣出了一种绝活,并将其命名为桥梁架子,不仅能乞讨,还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到街上人多的时候,王三就带着小齐国出去乞讨,但不再是和往常一样,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桥梁架子。比如,王三和小齐国来到一家饭馆外面,他们将事先准备的座椅也都一并带着,然后将桌子抬起来顶在头上,一开始是两人一人顶一条桌子腿,居然能让桌子稳定不倒,同时二人还走来走去;

然后,把椅子再放在桌子面上,居然还不会倒下来。此外,一旁的人都看傻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行为。就这样,王三的桥梁架子吸引了很多的人来,于是有些人觉得精彩就会给赏钱,同时他们为客栈老板带来的人气,也会得到饭菜。



还有一次,王三路过一家棺材铺子,于是他就走进去找店主乞讨,结果店主不但没有给,反而还把他轰了出去。于是,王三就和店主打赌,说他能把棺材顶在头顶转圈,对此店主肯定是不相信,还说王三吹牛皮。店主话音刚落,王三就走到一口棺材跟前,然后双手一用力就把棺材举了起来。王三深呼一口气,小心翼翼的再把棺材放在脑袋上,同时又稳稳转了一个圈,最后棺材也没掉下来。店主也看傻眼了,还说王三是神人,赶忙拿了几块大洋给他……




就这样,王三成了乞丐圈里的名人,后来他被另外一个杂技班相中,于是就摆脱了乞讨的命运,成为了一名杂技演员……由此可见,乞丐也有厉害之人,就看自己的特长能不能被发现。

参考资料:
《中国乞丐大揭秘》作者:程刚 ,出版社:吉林摄影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