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大成 | 2022年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年

 skysun000001 2022-10-05 发布于北京
当地时间10月4日,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法国科学家、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教授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科学家、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研究员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和奥地利科学家、维也纳大学教授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因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共同获得这一奖项,具体贡献体现在纠缠光子实验、证明贝尔不等式和开创性的量子信息科学。

图片

也曾经有2位中国人(中国国籍)和4位华裔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包括:
第一位和第二位是中国物理学家(获奖时还是中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籍)、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李政道和中国物理学家(获奖时还是中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籍)、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杨振宁因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共同获得1957年物理学奖。值得一提的是杨振宁还是清华大学现任教授,他在1954年提出的杨—Mills规范场论(即非阿贝尔规范场论)是20世纪后半叶伟大的物理成就,杨—Mills方程与Maxwell(麦克斯韦)方程、Einstein(爱因斯坦)方程共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图片

李政道与杨振宁获诺奖时刻

第三位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Samuel C.C.Ting),他因发现一种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驱性工作(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J粒子”)而与斯坦福大学里克特教授(B. Richet)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片

丁肇中获诺奖时刻

第四位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朱棣文(Steven Chu),他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与美国科学家威廉·丹尼尔·菲利普斯(William Daniel Phillips)和法国科学家、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Claude·Cohen-Tannoudji)共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朱棣文还曾出任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威廉·丹尼尔·菲利普斯曾在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校庆时受邀莅临发表演讲。

图片

朱棣文获诺奖时刻

第五位是美籍华裔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崔琦(Daniel Chee Tsui),他因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电子在强磁场中的分数量子化的霍尔效应)这一特殊现象而与德国科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Horst Ludwig Störmer)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Rober B. Laughlin)共同获得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片

此次直接上一张崔琦教授到访清华大学的照片,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教务长汪劲松(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接待崔教授,自私一下,谁让劲松是大成亲师兄呢(我的地盘我做主 :) )

第六位是英国、美国双重国籍华裔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教授高锟(Charles K. Kao),因“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而与美国科学家、贝尔实验室的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 Smith)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片

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多工作主要是通过特殊光照射钙原子的方法发射纠缠光子,并在两侧使用滤光片测量光子的偏振,证明违反了贝尔不等式。

图片

阿兰·阿斯佩则通过一种新的激发原子的方法,使其以更高的速率发射纠缠光子,并可以在不同的设置间转换,以摈弃任何可能影响结果的预先信息。

图片

安东·塞林格则是对贝尔不等式进行了更多的测试,通过将激光照射在特殊晶体上以制备纠缠光子对,并可随机切换测量设置,特别是利用“墨子号”卫星的实验来控制滤光片并确保信号间不会互相影响。

图片

今年获奖的安东·塞林格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的团队利用2016年8月16日发射成功的“墨子号”(笔者大成还一直是中国墨子学会青年研究会副理事长)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合作参与了中科院主导的洲际量子通信实验。

图片

量子卫星“墨子号”

上个世纪年华人实验物理科学家吴健雄就构建出了纠缠制备;诺奖致辞中提及到安东·塞林格的文章和实验工作中都涉及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的潘建伟教授团队。

图片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

无独有偶,在量子霍尔效应(反量子效应)的全部原创成果则是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薛其坤团队,因此,如果薛其坤教授团队的成果受到评价,可能大概率是第一成果完成者(杨振宁话)。

图片

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看起来,今年是中国科研成果距离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的一年。

图片

任重而道远。许多人好像在评议诺贝尔奖的科学领先性或臧否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全球创新性,拜托,诺贝尔的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三大奖,还是最大概率地覆盖了引领全球发展的科学进展,没有什么太大的政治歧视。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创新理论对逐步重视,中国获得诺奖的成果会越来越多。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