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总理年轻时不抽烟,为何晚年抽烟了?外宾得知原因后哭了

 小天使_ag 2022-10-05 发布于湖南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有抽烟的习惯,而且烟瘾比较大。在革命战争时期,像毛主席这样的领导人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工作时间过长有困意的时候,抽一根烟缓一缓也很正常,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除了毛主席外,许多开国将帅都有抽烟的习惯,他们都是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或多或少有些烟瘾。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一般没有抽烟的习惯,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一根烟都不沾,自律性很强。

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11月,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罗马尼亚外贸部部长布尔蒂卡,两人谈论没多久,周总理便向身边的助理要来一支烟,将它点燃了。

这一举动让布尔蒂卡有些惊讶,当时与周总理有过联系的各国外交官都知道,周总理是不吸烟的,更不会在正式场合下吸烟,他十分注重外交细节和形象。

点燃一根烟后,周总理随即向布尔蒂卡做出了解释,深表歉意。布尔蒂卡得知周总理吸烟的原因后,非常心疼他,当场流泪了。那么,周总理为何会在正式的外交场合下吸烟呢?背后有怎么样的隐情?

周总理为何没有抽烟的习惯?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镜头耐人寻味。当时我军正在打辽沈战役,周总理与毛主席等人焦急等待前线的消息时,特意从警卫员那里要来一支烟,动作娴熟地抽了起来。

那么,这能否说明周总理有抽烟的习惯呢?答案是否定的。电影是文艺作品,镜头中有真有假,或许电影为烘托当时的紧张气氛,特意安排了周总理抽烟的画面。根据长期在周总理身边的人回忆,周总理本人没有抽烟的习惯,他一般不抽烟的。

周总理之所以没有抽烟的习惯,主要有两个原因,对他的影响比较大。

其一:周总理的家风很好,不论是周总理本人还是他家里的几代人,很少有抽烟的。家风能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习惯,周总理能成为这么优秀的人,与周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其二:一条校规的影响。年轻时期的周总理曾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该校有一条校规的不准吸烟。

根据周总理邓颖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说:南开学校就“不许抽烟”这条校规,在执行时有过一场小风波。原来当时南开学校的校长张伯苓先生有抽烟的习惯,学校的学生就联名给校长张伯苓提意见:

你不让我们抽烟,但你身为校长,为什么带头抽烟呢?

被自己的学生这么一说,张伯苓也不好意思了,为了教好学生,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他在一次学校集会上当场把手中的烟掐灭,并且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宣布:

以后我如果改不了,就不配当你们的校长,也没资格管教你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互相监督,决不抽烟!

张伯苓先生说到做到,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在学校抽过烟,慢慢把烟瘾也戒掉了。当时周总理是南开学校的学生,受张伯苓先生的影响,坚决遵守校规,不去触碰香烟这种东西。

周总理的确没有抽烟的习惯,即便在最危险的革命战争时期,也很少触碰烟。一来是受到家庭影响,二来是受南开学校的影响。

当然,周总理没有抽烟的习惯,不是说他几十年来没有抽过烟。1970年11月,周总理在会见外宾时,就当众抽了几口烟,这是为什么呢?

周总理与马歇尔的交谈

据周总理的秘书王伏林回忆,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周总理与马歇尔在谈判时,就抽了几口烟。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想要独占胜利的果实,一方面加紧抢地盘,一方面寻求美国的帮助。美国派遣马歇尔将军来到中国,主持国共两党的谈判工作。

整个和谈过程中,蒋介石没有任何诚意,马歇尔也受到美国政策影响,更多是倾向蒋介石这一边。周总理知道这次谈判就是一场骗局,但又不能不谈,否则会被对手落下破坏和平的口实。

每次谈判,周总理都是带着翻译章文晋参加,马歇尔是美国人,不懂中文,每次都要讲英语,由章文晋翻译。

谈判开始时,周总理点燃了一支香烟,每次章文晋翻译过后,周总理先是抽两口烟,吐出烟雾后再回答。整个谈判过程中,周总理的回答简直是无懈可击,有理有据,不仅内容精辟,而且一点即破,弄得马歇尔和国民党谈判代表非常尴尬。

事后有记者问周总理为何在反驳马歇尔的话中,用语能够如此犀利,准确击中对方的要害呢?

周总理听完后哈哈大笑,他告诉记者:马歇尔发言时,我大概听懂他说了什么,等章文晋翻译一遍,我再吸上两口烟,就有足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所以在谈判中回答得比较容易了。

与周总理的交谈中,马歇尔完全落入下风,谈判一结束,周总理就又不抽烟了,他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

会见外宾抽烟,疲劳过度要提神

新中国成立后,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得知周总理不抽烟,便在他的办公室的会议桌上放了一块“请勿抽烟”的小牌子。

只是后来周总理考虑到许多同志有抽烟的习惯,将这块小牌子撤掉了,不让他人看见。许多在西花厅工作的同志考虑到周总理的健康,不让他吸二手烟,还是尽量少抽或者去外面抽。

七十年代初,周总理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睡觉的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经常连续工作两天以上。

有一次,周总理连续工作20个小时后,有工作人员前来汇报,秘书钱嘉东看周总理实在是太困了,便提醒道:总理,您还是坐下来听吧。周总理摇摇头,苦笑道:我已经不能坐下了,一坐下恐怕就立马睡着了。

1970年11月12日,已经连续工作十余个小时的周总理先同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进行长时间会谈。会谈结束后,周总理和随行的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简单整理后,又要会见已经到访的罗马尼亚对外贸易部部长布尔蒂卡。

当时,周总理已经非常疲惫了,会谈又不能站着,坐下后就有了睡意。可面对国际外宾,周总理不得不打起精神,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来一支烟。

为表示歉意,周总理向布尔蒂卡道歉,他说道:我困得不得了,只好抽烟。即使我不跟你谈话,我也不能睡觉,还要做别的事情。

会见外宾,周总理是不抽烟的,这次是在他极度困乏的情况下,为了提提神,不得不抽了一支烟。

就这样,周总理用一根烟强撑着身体,与布尔蒂卡谈完了相关的合作,整个过程很顺利,让双方都满意。事后,布尔蒂卡看着疲惫的周总理,非常心疼他,到最后偷偷流泪哭了。

结语

周总理为新中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这种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总理本人没有抽烟的习惯,只是在特殊场合下,才会有“目的性”的抽几根烟,完全是为了公事。

像周总理这样的完人,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是罕见的。周总理一心为公,为人民服务,他是人民心中的好总理,我们永远怀念他。

参考资料《周恩来“抽烟”的智慧》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