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便是诺贝尔文学奖了。 曾经莫言获得诺奖前, 说了这么一句话: 残雪是谁? 只怕不止万分之一, 十万分之一的中国人, 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但她却连续四年, 成为诺贝尔文学奖潜藏的“中国黑马”。 她在诺奖预测榜上, 是十分热门的人选, 知名度比肩莫言,超过余华, 甚至比村上春树还要炙手可热。 今天, 这个没什么国人知道的“残雪”, 她的故事却震撼了整个世界。 她本名邓小华, 有着不同寻常的出身, 父亲长期从事地下党工作, 建国后曾任《新湖南报》社长。 哥哥是著名人文学者邓晓芒, 如此显赫的文学世家, 却并未能带给她什么锦绣前程, 反而是迷茫流失的未来。 父母亲被劳动改造,外婆饿死, 她小学毕业就不能继续读书, 十来岁半大的孩子, 做过铣工、装配工、 赤脚医生、个体裁缝, 身处卑微之地, 她看到了也经历了世间百态, 心中那股文学的火焰开始剧烈燃烧。 17岁她读完《资本论》, 冷酷现实,孑然一人, 茫然四顾, 她以文学作为刺破暗夜的锋芒。 小学毕业,业余写作, 身处底层世界,依然没有放弃希望, 这股涌动着的澎湃力量, 让她掀开人生励志篇章。 1985年,她以残雪为笔名, 发表了第一部作品《黄泥街》。 她说残雪有两层含义, 一是高山之巅皑皑的白雪, 一是脚下污泥侵染的脏雪, 天上地下,不可同语, 可她偏要将这分化的两极凝成统一。 这怕是一个不可及的梦, 然而善梦者才杰出。 有人下笔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 有人文采似干涸池塘江郎才尽, 残雪笔下才华倾江海, 竟如同肆意汪洋,气势磅礴。 她执笔三年,就令文坛惊艳,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哲学论文及随笔。 也许是唯一的, 目前仍坚持先锋写作态度的作家。 她的身上,依然有那种“士”的精神, 写作没有畏惧二字, 她也是真敢说: “现在不少年轻人不爱读书, 搞得跟文盲一样, 既没有中国文化也没有西方文化, 却遭遇了一个释放所有恶的时代。” 中国人对日常生活的态度, “自我意识”的缺乏, 让她担心的不仅是中国的文学, 更是中国的青年, 物欲横流的时代, 抱负和理想在“捞一把”的互坑中, 陷在欲望之中出不来, 她忧心于文化的一脉相承, 甚至大喊“危险!” 国内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 因为她越是埋头于写作, 越是不愿交际, 她总是很焦急,岁月日渐消弭, 年纪大了写作精力能力就不如从前, 她要尽可能多的留下些思想, 留下些作品, 这是她给未来的礼物。 相较于一些追寻体面的包装和粉饰, 残雪对此从来嗤之以鼻, 只顾埋头写,不愿弯腰求名气。 因而她仿佛是个, 和时代格格不入的“异类”, 好像文坛没有听过她这么一号人物。 但是在国外,在世界, 残雪这个名字, 早就已经卷起风云,如雷贯耳。 对这样的评价, 十年辛苦无人问, 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残雪, 已经连续四次, 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 她的榜单热度超过了余华, 和多年陪跑的村上春树, 这位冷门的中国女作家, 像突然杀出的一匹黑马, 在熙熙攘攘中送来一抹别样风华。 全球都在关注诺奖花落谁家, 作为热门人选, 残雪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但她说:“这只是一个奖, 这个奖的结果有成千上万的可能性, 目前是预料不到的。” 哪怕只有小学文化, 哪怕只是业余写作, 哪怕只是冷门文学, 她依然靠着坚持不懈,独树一帜, 让作品走进了美国、日本的教材, 让作品入选世界小说集, 而她自己入围诺奖热潮, 这样一位实力雄厚的中国作家, 我们今天不能不知晓! 残雪加油, 无论是否拿得下诺奖, 能将文学梦坚持到今天, 她都已是世界不可忽略的“文坛巨星”, 作为一名中国人站在世界舞台上, 亮起一抹璀璨的民族文学之光, 她值得我们所有人的祝福,褒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