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把所有抗过敏的草药凑一块也不如一张方子,原因就在“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经方人生 2022-10-05 发布于四川

          致力于儿童体质全面恢复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

图片

任何人都应该读一读《黄帝内经》。何时而衰,何时而长养,何时为顺应,答案都在这里边,《素问》第一篇就是,这才是我们该重新审视的中医生理观。

“数学家就是数学家,得纯粹。”《一个数学家的辩白》—哈代

所有具备降压作用的草药,凑一块不如一片O号。具备利尿作用的草药,凑一块不如25mg的双克。所有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草药,凑一块不如一片氯雷他定。但辨证论治,组成方子后,效果大变,这个道理是什么?

望闻问切,理法方药缺一不可。

关于草药的药理学研究已经开展几十年了,随着西医的研究越来越多,精力更多的投放在了对草药成分的提取上。为什么叫草药,而不是称呼为中药。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草药才叫中药,有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治法。你说拿着个地里长得草研究一下,要说这是药那不对,中医肯定不认。这草哪里都能长,藏医拿走用了叫藏药,苗医拿走用了叫苗医,西医拿走做药理了,分析出来还能对抗疟疾,这是西医的功劳,跟咱中医没半毛钱关系。立场很重要,别摇摆了。同样的草药,高手在不同的理法指导下就是能治愈别人严重的疑难病。同一种药,不同的理法,结果大有不同。有些患者说我以前用过这个药,用过那个药,有些药都用过,结果呢,两个大夫治疗效果就是不同。我常跟患者说,看中医,一个大夫一个思路,一个患者一个方子。所以,中医内科很累的,尤其首诊,我问诊时间会比较久,目的就是深刻了解患者的体质,家族史,生病过程等等,可以详细到一天之中的状态。没有白下的功夫,详细的问诊使我更主动的客观了解患者情况,由此对我的经方—气化—水路系统体系越来越娴熟。主任见证了很多奇效,希望这些效果可以分享给更多的受困扰的患者。

站在科学的角度我们不做任何评判,但在临床的角度效果是第一位的。药理学搞得再好,临床不管用,讲不过去,患者不认。理法方药对了,尤其理法明确了,可以指导用药,有了效果,就是最好的验证。

草药的单一作用不如西药化学合成药,就可以讲中药也不行?这一定是不对的。中医只有在辨证论治,有理有法的指导下,组成的一张方子,其降压效果、利尿效果、抗过敏效果完全超过西药。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发挥出草药的作用,让其成为中药。

这就是理法的重要性。

认真读一读《金匮要略》,其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就是理法,符合这个理法圈子的疾病状态,体质状态,草药属性组合到一切,才是治愈疾病的基础逻辑。如此再不断延伸的结果才能算得上流派百家争鸣。

那么什么是病痰饮者,什么又是温药。

痰饮水路系统紊乱常见病态。可随气机紊乱到处发病,最常见的鼻涕,就是水路系统紊乱的反应。算得上痰饮为病,而痰饮根据稀薄程度稀者为饮,稠者为痰,更粘稠者为湿。其病理表现又有很大不同,感冒了流清鼻涕,说明为风寒外袭了,粘稠了说明化热了,长久粘稠说明痰湿内盛了。根据病理产物判断情况,是中医望闻问切最重要的方法。

一个人如果判断为痰饮为病了,就是流鼻涕、吐痰、或者有类似痰饮的症状了,都可以按照病痰饮的这个思路出发,怎么治疗呢。那就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温药。温药就是不凉不寒不热的药。是刚刚好的状态。仲景时代文章多一字千金,所以别小看这几个字,绝对成为后世解决痰饮的核心要义。一个人病痰饮了,能用生地吗、能用熟地吗、能用麦冬吗?肯定不行,必须用温药。温药诸如桂枝、细辛、附子、干姜,都属于温药,但附子大热属于热药,干姜也是。理论是理论,理论对了临床也要对上才行。实际操作中,附子干姜才是常用的。为什么,因为温阳化气少不了。只有从根上解决了问题调整了气化,才能从病态体征上得到持久的改善或痊愈。

总说中医难培养,从培养角度看就是很难,因为培养体系有问题。老师不会看病,怎么培养出中医临床家来。遇到难题了,有几个可以坚守中医的。可以信心满满的告诉患者这个病咱中医可以的。我看,越来越少了。擎旗的日渐衰退,薪火传的有些障碍。有意识形态,立场问题。也有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浪带来的问题。中医自身没问题,屹立在那两千年,问题是这一代人该怎么走下去。

止观 明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