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3年前卫星图曝光,常熟的秘密藏不住了…

 常熟老李jlr5mr 2022-10-05 发布于江苏

图片

说到常熟的变化

每个常熟人都能从不同角度

举出成千上万的例子

而有一组照片有点特别

它们来自外太空

一新一旧,对比明显

图片

这是常熟近照,摄于2021年

图片

这是常熟旧照,摄于1969年

看不清?没关系!

今天我们就展开说说

通过这些照片

来看看53年来常熟的变化

01.

千顷碧水的尚湖

万株林木的虞山

是常熟山、水、城相融风貌

和悠久历史文脉的重要承载地

图片

▲ 1969年的虞山尚湖

图片

▲ 2021年的虞山尚湖

解放前几经战乱,加上上世纪50年代的大规模开山采石,虞山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昔日生机盎然的山林成了满山荒草。

1958年春天开始,常熟发动机关干部、工人、学生、驻军及工商界人士8700余人次,以“绿化虞山”为口号在虞山荒坡植树21万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虞山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6%以上。

图片

▲ 1948年远眺虞山

图片

▲ 曾经的虞山,山体裸露

1968年,常熟县根据国家“以粮为纲”方针,实施围湖造田,19000多亩水面只剩下2000多亩零星水泽。

1985年7月23日,常熟举行尚湖退田还湖典礼,清澈的河水汹涌流进干涸了17年的尚湖,尚湖这面“宝镜”又回到了常熟人身边。

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尚湖变农场

退田还湖掀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潮,全市13个乡镇1万多人参与挑出125万方土,筑成长21公里的环湖大堤和1.4公里的串湖大桥,以及总面积0.73平方公里的7个洲岛。

图片

▲1985年7月23日,开闸放水。

如今,站在尚湖南岸往北望

澄净的尚湖宛如一面镜子

虞山美丽的倩影倒映其中

图片

生态修复的常熟经验被称为“尚湖模式”在全国推广,而说起虞山上的林木,上了年纪的常熟人总会提及全民造林的那段时期,在他们看来,让常熟市民骄傲的绿水青山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02.

位于城市之南的昆承湖

是常熟市第一大湖泊

图片

▲ 1969年的昆承湖

图片

▲ 2021年的昆承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昆承湖边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起众多的工厂,周边区域和湖体的无序开发,使得昆承湖的水质和环境逐渐恶化。

2006年10月,昆承湖生态修复工程启动;2012年6月,工程竣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然景观改造也取得成效,穿湖大堤蜿蜒静卧于宽阔的湖面上,将沙家浜、服装城等板块连了起来。

图片

今年,苏州“市域一体化”战略引领下,中新昆承湖园区蓄势待发。根据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未来区域将形成“一湖十岛”的空间布局,打造数字科技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苏州北部低碳城。

图片

03.

城因人聚而兴

人因城兴而居

图片
▲1950年代的常熟(兴福寺塔俯视)

图片

▲ 1969年的常熟

我们可以看到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常熟

城市面积比较小

主要集中在老城区

结构也比较松散

图片

近年来

常熟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城市规模更大、脉络更清晰

图片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拉近了常熟各个板块,乃至与苏州的时空距离,在产业园、居住区、交通枢纽、城市商圈、风景旅游地等各个区块之间架起顺畅、便捷的通道,“环射衔接”的快速路网体系初步成型,常熟,正飞驰在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上。

图片

▲ 2010年、2016年、2022年常熟城市扩张监测(局部1)

图片

▲ 2010年、2016年、2022年常熟城市扩张监测(局部2)

图片

来自太空的“眼睛”

见证了我们过往的努力

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绿色成为发展的主色调

图片

色彩更丰富、结构更有序

常熟市民的

幸福感、获得感也更多了

常熟,这半个世纪的成长

可谓神速!


(
文末小彩蛋
)

在1969年的常熟卫星照片里

其实还藏着一张脸

它在哪里?你能找到吗?

图片


融媒编辑 | 蒋唯一

特别感谢 羿非 航天星云 像雕塑艺术

责任编辑 | 陈竞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