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是软肋,更是铠甲

 乾小鲲 2022-10-05 发布于上海

晚上好呀朋友们

转眼国庆假期已经过去一大半儿了

这几天大家都是怎么度过的?

是在家宅到天荒地老,还是基本都在外面浪?

作为不爱出门星人的鲲,当然是前者啦

刚好趁这个假期重温一些老剧

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悉这部经典作品:

没错,就是百看不厌的《父母爱情》

这部剧之所以能经久不衰

大概是因为总能让人觉得轻松、亲切和温暖

这次看的时候,鲲再度被一个片段触动

那就是女主角安杰决定随军上岛前的那一段

一个从小生活优渥的小姐

孤身带着两个孩子,在条件简陋的码头

等待着遥遥无期的恶劣天气结束

让鲲一下子联想到了一句话:

母爱让一个女人变成了坚强的母亲

为人父母的沉重或许就在于

从被呵护的对象到成为别人坚实的依靠

不仅要支持自己的生活,还要为孩子遮风挡雨

其间有多少不容易,又需要多大的勇气?

可能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完全了解

爱是软肋,更是铠甲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爱情,更适用于母爱

而且在我们的文化中早有相似的表述:

慈故能勇

出自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天下人都说道太大了,似乎不像任何东西。正是因为道大,所以才跟任何具体的东西都不像,要是像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琐碎细微的东西。

道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跟“爱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唯一确定的答案就是:不存在确定的答案

所以老子在这一章的第一句话就是说:

真正的大道是没有形状的

就像空气和水,可以完完全全覆盖任何物体

本质是灵活,流动,无拘无束的

正是因为无形,所以适用于万事万物

要是被某种具体的形状框住了

那还叫大道吗?

 能成为任何形状的猫本质也是流动的

道隐于微,也显于微

生活到处都有道的表现

但如果这些表现当成“道”的本质特征

反过来规定“道”是什么样子

就是本末倒置了

比如表白、送礼物这些是爱意的表现

如果把它们当成“爱”的根本

没有表白就是不爱、不送礼物就是不爱

则会让爱成为僵死的束缚

再比如最近流行的“松弛感”

本来这种松弛自如的状态

是一个人内在自信从容的自然流露

但如果把这种表现反过来当成要求

刻意、东施效颦不说

还会带来新的压力

离真正的“松弛”越来越远

道的“无形”

是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外在的表象

去把握事物最本质的真相

所有有形的东西都是变化无常的

而道是其中恒定不变的东西

是所有不确定中那个最根本的确定性

我有三件宝物,我一直持守保护着它们,第一件宝物是慈爱,第二件宝物是节俭,第三件宝物是不敢处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才生出真实的勇气;有了节俭,才能有广阔的空间;不冒进、不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天下人之上,才能成为万物的统领者。

在对“道”的解释铺垫后

老子把自己的人生锦囊交代了出来

三个词: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其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慈」

如何去理解这个“慈”呢?

鲲首先联想到的是佛教中“慈悲”

“与乐曰慈,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

拔苦味悲,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

二者合称为“慈悲”

强调的是佛拔苦与乐的大慈大悲

而道家的慈强调的是人的选择

人能感知他人的苦乐是人的天赋

但受感官、环境、认知等种种限制

许多人丧失了和他人共情的能力

这说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慈”

慈爱之心,是需要好好保护的

在保全自己都困难的时候

柔软善良其实是一种选择

而且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君子远庖厨的教育,就是教导人保护好内心的柔软

不要变得麻木、冷血

但只有内心还柔软的人,才有慈爱的能力

在这个擅长投机取巧的时代

慈看起来其实是有点“傻”的

因为慈和善总是一起出现,而善总是和软弱挂钩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人善被人欺,善良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善≈滥好人≈默默吃亏

所以人宁愿选择巧诈,把巧诈视为最有效的手段

鲲想到十年前还特别流行的“厚黑学”

很多人自称“过来人”的懂哥十分推崇这一套

到处教人做人:脸皮要厚,心要黑

那个时候还没有“爹味”这个词

但很多人已经在言行中坚定地贯彻“爹味”了

提出厚黑学的李宗吾本意是批判厚黑

厚黑真的有效吗? 

就像第一句说的:

人们不能理解“道”,因为道没有形状

而人习惯把“成功”的表面原因

当成其根本的规律

在某些时期某些环境,厚黑学或许有用

但这种作用注定是违背天道的

这样的发展,是经不起考验的

浪潮一退……懂的都懂

在现在的正常社会中

还在相信并践行这一套的

总有一天是要被社会毒打并重新教做人的

慈,不是愚善

不是为了良心上的舒服或者道义上的漂亮

什么是真正的慈?老子说:

慈,是能让我们内生出源源不断的勇气的东西

就像前面说的:爱是软肋,更是铠甲

慈爱,让人自内心产生最真实的勇气

慈心必然让人自我约束,这就是俭

说到这个,鲲就想到最近在豆瓣刷到的一个话题

大致是关于:你花过的最莫名其妙的一笔钱

(具体名字记不清了)

回答包括但不限于:

只用过一次的按摩仪、买了就吃灰的健身器材

好看但不实用的眼影、衣服……

在不约而同地反思消费主义的同时

大家也越来越认同“节俭”的观念

尽管也是由于外部环境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意识到“俭”的必要性

节俭的本质是自我约束

不买不必要的东西,不让自己被欲望绑架

把更多的确定性掌握在自己手里

有钱也不乱买

至于不敢为天下先,可以看看之前写过的“勇于不敢”这章

保持退守的姿态,为全局做更深远的考虑

在新生事物面前“持保留意见”

实际上是做大浪潮中的逆行人

这同样需要莫大的勇气

但只有这样冷静、目光长远的人

才有选择正确方向的能力

成为众之所附的领导者

老子反对创新吗?当然不是

但需要明确的是:不是随随便便捣鼓个新玩意儿就叫创新

真正有效的创新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合“道”的

不敢为天下先,也不意味着为天下后

不冲动冒进,懂得过刚易折的道理

也不要固执保守、墨守陈规

跟天下的脚步保持一致

才能长远地发展

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要成长,一定会有试错的过程

但最好不要抱着随便试试的心态

偷懒地以为多试几次总有结果

把自己放在“试验品”的位置

容易让时间和机会成为“消耗品”

如今的人舍弃了慈心而选择勇武,舍弃了节俭而一味扩张,舍弃了谨慎的退守态度,一味争先冒进,死路一条!

慈爱,用来打仗就可以胜利,用于守护则可以固守。老天要救谁,一定是用慈心去守卫他

读完前面两段我们就会知道:

勇、广、先其实都是表现

它们的根基是慈,是俭

是不敢为天下先的退守

领导者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背后

是对人民的根本需求的理解和尊重

为天下人做长远的考虑

在老子写下这段话的时候

社会上的人们争相追逐眼前的利益

追求一时的成效,目光短浅

到处是霸王之术、权谋、巧诈

有权势者以粗暴的手段横征暴敛,同时挥霍无度

社会上流行着各种短视的、冒进的思潮

这样的发展方式注定是无根的

会让整个社会陷入危机

历史发展到今天

权谋巧诈,追逐利益之事

其实一直都存在

跟老子所在的春秋时代相比

当代的今天或许更甚

人们都被裹挟在欲望之中,焦虑内卷
这也是鲲为什么要分享修心方法和理念
重读道德经的原因

为什么在三宝当中,最根本的还是「慈」呢?

因为想要社会稳固、长效发展

最根本的是要保障老百姓的利益

通过顺应“道”,顺应自然、社会的种种规律

让人民生活安定,民心所归

所以能战无不胜,守无不固

天地不仁,天道不会突发慈悲拯救人民于水火

真正让社会稳固安定,让集体坚不可摧的

只有以慈保卫社会的人

参考资料可选以下:

① 古: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

② 现:《傅佩荣讲道德经》、《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也欢迎留下你的感悟和见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