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武力不输常遇春,可惜跟错人

 四季视野 2022-10-05 发布于北京

随着元朝改革的失败,王朝也到了最后时期。正所谓“天灾人祸”,在国家疲弊不堪,元朝政府腐败横行的时候,还爆发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与蝗灾。河南地区尤其严重,有一户姓朱的人家,一家五口,仅剩一人,这个人叫朱元璋。

朱元璋是从元末混乱局势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最强势力。在元末时期,能够与朱元璋争雄的只有一人,那就是陈友谅。陈友谅兵多将广,差一点就可以一统天下。他手下有一员大将,无往不胜,差点杀掉朱元璋,这个人叫张定边。

张定边堪称元末第一猛将,他与陈友谅是拜把子兄弟,他为何能称为元末第一猛将?陈友谅失败之后,他的结局如何?

一、乱世枭雄,取半壁江山

张定边,出生于湖北沔阳州湖弦口,家里从事渔业维生。

史书记载张定边:“身形魁梧,善兵法,精拳术,擅岐黄。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出身而言,他与陈友谅是一样的,都属于小地主家庭。

而朱元璋出身就比较惨,家里人饿死,他连个埋葬自己亲人的地方都没有,还多亏自己的同乡张继祖,朱元璋才得以让自己的双亲入土为安。所以从出身来说,张定边要比朱元璋强很多。不过可惜的是张定边投靠了陈友谅,跟错了人,导致自己最后失败。

陈友谅在元朝末年曾经当过元朝的官吏,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再加上张定边与他情同手足,他便跟着陈友谅死心塌地地打拼。

至正十五年,张定边跟随着陈友谅投靠了倪文俊的部队。倪文俊同样也是出身于渔家,他是南方红巾军元帅,曾经拥立徐寿辉为“天完政权”皇帝。陈友谅投靠他之后,与张定边、张必先一同打仗,屡立战功。

在帮助倪文俊攻克武昌、汉阳之后逐渐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势力。参军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陈友谅就被封为元帅,张定边与张必先被封为副帅。徐寿辉称帝第二年,倪文俊因为刺杀徐寿辉失败逃往黄州。

张定边知道后,建议陈友谅进攻黄州。当陈友谅把倪文俊剿灭之后,吞并了他的军队。至此陈友谅的势力进一步增强,甚至已经威胁到了所谓的“大完政权”皇帝徐寿辉。

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徐寿辉在当了五年皇帝之后,陈友谅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控制了徐寿辉,自封为“汉王”。此时,他的势力已经覆盖了中原的半壁江山。

当时,朱元璋与张士诚根据地占据东南。他们根据地加起来,还超不过陈友谅一个人的势力强大。而且陈友谅当时是由长江上游向下游打,占据着地利优势。陈友谅打得朱元璋节节败退。而陈友谅靠的是红巾军的精锐,是徐寿辉多年积攒下的部队。

在打下太平城,进驻采石镇之后,陈友谅的主力,仅仅距离朱元璋所在的金陵根据地一步之遥。而此时朱元璋的主力正在与北方的张士诚交战。如果不出意外,这一战,陈友谅稳赢,但就在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之时,陈友谅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导致他后来迅速失败。

二、英明神武,可惜认错主

陈友谅自封“汉王”之后不长时间,受不了权力的诱惑,在采石镇杀死徐寿辉,自立为帝,建立“陈汉”政权。从这一时刻开始,从形势上陈友谅就开始走向了失败。

张定边力劝陈友谅不可杀掉徐寿辉,陈友谅不听,张定边心痛道:“你可真是糊涂啊!”

陈友谅这个错误的决定,才导致了后来一步步的溃败。当陈友谅杀掉徐寿辉的时候,张定边仿佛看到了最后的结局。那个时候,张定边的心里一定在滴血。

很多人觉得,陈友谅的失败是因为朱元璋太强,不仅有刘伯温给他出主意,又比较聪明,再加上朱元璋又有常遇春、徐达这样万夫不当之勇的大将。其实,朱元璋有的这些人才,陈友谅也有。

张定边能力绝不输于常遇春和徐达,他帮助陈友谅打下了武昌,征战于荆楚之间。攻打两江、闽浙、经历不下百战,从无败绩。陈友谅对他从无防备,张定边也得以发挥他最大的能力。

陈友谅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只是因为陈友谅没有听从张定边的谏言,执意杀掉徐寿辉,最后导致失败。其实陈友谅的失败跟刘备特别相似,刘备在拿下益州与荆州之后,距离成功也仅有一步之遥。

拿下益州之后,刘备没有听诸葛亮的谏言,马上自己封自己为“汉王”。当时汉献帝还在曹操那里,汉献帝没有给予刘备封王,刘备自己封王,就相当于“反叛”。刘备称汉王之后,又称帝,那在天下人看来就是僭越。

刘备如果不僭越,那么天下人会认为刘备会恢复汉朝。所有汉朝的贵族的利益会受到保障,刘备一旦称帝了,就变成了“汉贼”。一旦成为汉贼,汉朝贵族就没有联盟的理由。

可以看明白的是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孙刘联盟就破裂了。接着回来就是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刘备被“火烧连营”,直至最后“白帝托孤”。

陈友谅英雄一时,十分像刘备的翻版。

不过陈友谅有两点不如刘备:

首先,刘备好歹还占据四川,有了四川根据地,诸葛亮后期还有一定的支撑。而陈友谅一称帝之后,四川的明玉珍马上反叛了他,自称“陇蜀王”。陈友谅没有了四川,仅仅靠着胡广一代,无险可守,造成了他只能前进无法后退的局面。

其次,刘备还有“仁德”,直到最后,他还有一个“仁德道义”的支撑。陈友谅没有刘备那种“仁德”,反而十分的残忍,所以,陈友谅失败得格外迅速。

陈友谅的失败不是因为朱元璋有多么强,而是因为陈友谅没有控制住自己称帝的念头,没有听从大将张定边的建议。最后导致自己的军队一团散沙,没有进攻的想法。

所以,最后朱元璋能够不断大批收拢对陈友谅不满的、投降过来军队与士兵,从而以少胜多,一举击败陈友谅。

然而,张定边之所以被称为“元末第一猛将”,是因为他为了能够帮助陈友谅获胜,去做了一次“拼命三郎”。

三、“拼”出来的“元末第一猛将”

张定边被称为元末第一猛将,其实这个称号的背后,反而是一种悲凉。这份悲凉是因为他要在鄱阳湖之战中,意图自己在万军之中取得朱元璋的首级。

这个想法够大胆、够野蛮。但是,这样做也是张定边最无奈的选择。要是还有一点办法,张定边作为陈友谅军中二号人物,也不会出此下策,主将以身犯险。

张定边就如同北伐的诸葛亮一样,充满着无奈与悲凉。如果陈友谅打着徐寿辉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整个红巾军都是他的势力。靠着多年积攒下的红巾军精锐,征伐朱元璋与张士诚就会毫不费力。

可一旦陈友谅成为“汉”,那么将士们拼命那么多年奋斗的红巾军获得的战功,谁来保证呢?大战之前,更换主将都会伤及士气,更不用说把皇帝都换了。那陈友谅焉有不败之理?

张定边看到了下边士气的低落,更看到了将来会发生的倒戈。那么只能在自己这边不显露“败相”的时候,出其不意采用刺杀的办法来击败朱元璋。只有朱元璋死了,陈友谅才有一线成功的可能。

张定边选了几个死士,自己持剑站在旗舰上,率领着两个副舰径直冲向朱元璋的舰阵。这一次他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就是要自己一死,换来陈友谅成功的希望。

朱元璋方面没有预料到张定边会这样做,等到朱元璋的舰队回过神来,张定边早已经冲到了中军之中。这个时候,张定边周围围了三十多艘朱元璋的舰船。朱元璋的士兵把张定边包围之后,由于不知道张定边的意图,也不敢向前。

只见张定边带领着死士突然冲出,张定边亲自拿着剑在舰前砍杀,三只舰船砍杀出一条血路,直指朱元璋的舰船。一路之上,张定边勇不可挡,砍杀了朱元璋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

眼见着张定边的船只要冲杀过来,朱元璋的船想要尽快调转船头躲避。谁料此时,船竟然意外搁浅!正这个时候,张定边离着朱元璋越来越近,张定边如嗜血的狼,誓要杀死朱元璋。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到了。只见常遇春不慌不忙,拿出弓箭一下便射中张定边。张定边一看大将常遇春在,知道这次行动注定失败了,自己又受了伤,只能回返。在回返过场中,竟然无人敢挡。

张定边以身犯险,并不是因为他是“莽夫”,而是他想求一线成功的可能。可惜的是,命运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四、保后主失败,结局成谜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张定边预测的一样,大批的陈友谅的汉军,不仅一触即溃,还出现了大量的投降。有很多将领甚至带领士兵,都投降到了朱元璋那一边。

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陈友谅杀掉徐寿辉,改换了朝代。其实徐寿辉本人性命没人会在乎,但是将领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前途,很多将领是跟着徐寿辉打天下的,打下了天下封王封侯。

陈友谅杀掉了徐寿辉,原先的努力都成为了泡影,将领自然怀恨在心。最直接的就是明玉珍,直接自称陇蜀王,宣布自立。

在被朱元璋击败后,张定边保护着陈友谅逃亡武昌,朱元璋一边收复汉朝投降的军队,一边追击陈友谅的军队。陈友谅眼见自己的地盘与军队,已经快速的归为了朱元璋所有,决定集结最后的军队拼死一搏。

可是,军队的颓势已经十分明显,结局毫无意外,陈友谅被飞矢击穿头部,当场身亡。陈友谅死后,汉军大乱,太子陈善儿被朱元璋的军队俘虏。

张定边拼死冲杀,他载着陈友谅的尸体与他的二儿子陈理,逃往武昌。到了武昌后,张定边立陈理为皇帝,自己带领残余部队巩固城池。武昌被朱元璋的军队困守两月之后,张定边无奈出城突围。

事已至此,结局难改。

历史上对于张定边后来的结局有好几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张定边战死沙场。还有野史记载,张定边投降于朱元璋。不过,其中还有一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据记载,“大厦已倾,擎天独柱,劝慰士卒,解甲归农;挈妻携子,浪迹江湖,改名换姓,以避祸凶。

张定边突围之后,他探听到陈理已经弃城投降。张定边知道大势已经无法挽回,便也遣散军队,自己卸甲归田。后来张定边改名换姓,流落与乡野。

然而,更有传言他在遣散军队后,为了躲避追缴,削发为僧,法号沐讲禅师。

出家为僧后,他专心研究医术,为周围的村民义诊。传言他在栖霞山采药过程中,曾经路遇猛虎,他只是一禅杖就将猛虎打死,可见张定边武功功力之深。

写在最后

张定边敢于在万军之中,取朱元璋首级,这份勇气,这份精神,不愧为元末第一猛将。可是正如朱元璋所言,大将应该运筹帷幄,号令千军万马,怎可以单身赴险?朱元璋所言虽然有理有据,但当时的张定边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他知道陈友谅已经穷途末路,只有拼死赴险,才有一丝成功的希望。

陈友谅轰轰烈烈起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至于从开始就陪着他的张定边,也做到了鞠躬尽瘁,拼到了最后。

或许作为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张定边可能会遗憾无法完成自己的理想。虽然张定边的结局成谜,可或许他真的得以善终,而他的威名也流传到了现在,这可能也算是他人生的另一种圆满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