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逝岁月」我所经历的八十年代(1)

 明gbqvx13q17f5 2022-10-06 发布于湖南

【流逝岁月】我所经历的八十年代(1)

1979年的春天我到了吉林四平,继续我的高中生活。每天都在为高考准备着。很快就进入了1980年。1980年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初的年份。八十年代是中国人最有激情最有希望的年代,至今人们都怀念那个时代!

我要说的是1980年,是我的1980年!先从我高考之时说起吧!1980年的高考日期是7月的7、8、9日这三天。记得我这三天考完试之后,就在家里面等待通知,当时也不知道能有个啥结果,但在我的内心总有一种感觉,我一定能考上!我是在吉林省四平市参加的高考。

当年参加高考的人太多了,无论是在校的应届毕业生还是社会上的考生,人数非常巨大。于是在吉林省就搞了一个初试,这样初试就可以筛掉一些人。当时初试我是在四平市第四中学校进行的,我还缴纳了三角钱的考试费。3月16号上午考数学。3月23日上午考政治和地理。3月30日上午考语文和历史,下午考外语。这三天都是星期天。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无意中还保留着当时的准考证呢

等待入学通知书的心境是焦虑的,每天我都盼望着。这段日子里,我阅读杂志图书,去四平文化馆的阅览室阅读,再一个事情就是看电影。差不多我两天就要看一部片子,好像要将这段高考复习阶段没有观看的机会都要找回来一样。

还记得与霍纪元同学一同看过外国影片《苦海余生》,与刘彦舞一同看《吉鸿昌》,与向阳波一同看过《夏伯阳》。当然自己看的电影就更多了:《希望在人间》、《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为了和平》、《可怜天下父母心》、《羊城暗哨》、《忠诚》、《十天》、《海魂》、《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这些是我现在能记住的影片名字,更还有许多现在都记不得名字的电影了。仿佛要把被耽误的电影都看完一样,正如那个时代流行的一句话:努力学习,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是啊,这段时间看电影,也要把被四人帮耽误的电影看回来!现在回想起来仿佛是一种极为贪婪的态势。

电影是这样,图书同样也是如此。因为高考之前想阅读一些书籍,但怕耽误学习,就没有阅读,每天只能学习与阅读课本还有高考的复习资料,主要是要做各种习题。至此终于得到了阅读的机会了!于是我就在这段等待的日子里阅读了一些书籍:《茅盾文集》、苏联小说《磨刀石农庄》、王蒙写的《青春万岁》、《巴金文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李宗仁归来》、《爱因斯坦》、郭沫若自传《少年时代》等书籍,还有一些杂志和话剧剧本。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阅读真是如饥似渴,如同饥饿者见到刚刚出锅的牛肉馅饼,那饼还热气腾腾油汪汪的……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文章图片3

这是1980年8月6日那天在四平烈士纪念塔的下面拍摄的

就在8月25日那个上午,我去了学校,等待我的入学通知书。快到中午的时候,我接到了我的入学通知书!我感觉我非常兴奋,这个结果正是我想要的。录取的学校是:吉林财贸学院,对外贸易专业。学校在长春。正如那个时候流行的一首歌里面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是的,我的生活也开始充满阳光了!

1980年的9月8日的上午,我和同学向阳波去四平站买了一张去长春的火车票,同时将一个木箱子托运到长春。这个木箱是妈妈的陪嫁物件,我上学带到了长春。后来我大学毕业,这个箱子一直跟着我到了哈尔滨。这是一个棕红色的木箱、松木、四角都镶着精致的金属护角,很是美观雅致……

记得我是乘中午时的火车去的长春,到达长春站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半钟左右。长春,这里曾经是日本人建立的“满洲国”时期的首都,那个时候,这里叫新京。走出出站口就能看到在长春的各个大专院校的接待站都树立着校旗和招牌,引领着新生前去集合地集合。接待新生的人都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很熟练地引领我们这帮新生,并帮助新生去火车站的行李房领取行李并将其都搬到了车上,我们是乘学校接站的大客车前往学校的。

长春站坐落在长春城的北面,我们坐在大客车上沿着斯大林大街从北向南驶去,当时这条街叫斯大林大街,现在更名为人民大街了。在满洲国时期这条街叫大同大街。吉林财贸学院当时处在斯大林大街与解放大路交叉口的东南角处。

当时的吉林财贸学院,学生只有一栋学生宿舍楼,一栋教学楼,还有一栋办公楼。校园很小,尽管很小却还都被工地所占满。因为学校正在建造新的宿舍楼。我们在学校教学楼的一楼大厅进行报到,然后老师就进行分班,我被分到了外贸803班,80级外贸专业共有两个班级,还有一个804班。宿舍被安排在当时唯一的宿舍楼的三层320房间,房间摆放了上下铺床,共十人。学生食堂就在学校南侧,穿过一条街道的教师家属住宅的一栋平房中。那房子好像都呈现出青灰的色调。是满洲国时期日本人留下的,这一片区都应该属于过去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的房产。

文章图片4

这就是我们当时即将完工的学生新宿舍,后来我们就入住到这座楼了。再后来这座教学楼拆毁了,时间为2009年的秋天。这座楼矗立在这个世上仅仅29年。我曾经目睹了拆毁这座楼的过程。

学校的食堂当时的伙食质量并不好,主食主要是高粱米饭,馒头、大米饭。菜基本都是家常菜,就是时令菜了。饭票主要有三种: 馒头用粉红色,大米饭用绿色,高粱米饭或者是大馃子都用白色。最金贵的是绿色的票!是吃大米饭的票!要知道每个月只有二斤大米票!一次吃掉四两大米饭,一个月才能吃五顿大米饭呀!可怜得很!我记得曾经有个同学总想将那些白色的饭票染成绿色的饭票,去吃大米饭!后来也不知道他是否做得成功。

文章图片5

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四年中我们都是在这座楼里面学习的

我们的教室就在教学楼的第三层,中间是很宽敞的走廊,教室排列两侧。那楼是南北走向,教室的窗户都是面向东西两侧,东侧可以见到学校的校园,西侧的我们则可以望见斯大林大街,也可以望见渐渐西下的晚霞。教学楼地上主体建筑是三层,还有地下一层。此楼的中心部位则为五层(可以见上图)。

后来我经过非常繁琐的手续才看到了有关这座楼的资料,这里为满洲国国民勤劳部旧址,1934年建设完工,该建筑也称第三厅舍。当时为地上二层,中部三层。该建筑最初由满洲国的财政部使用,1942年10月,又由满洲国民生部国民勤劳奉公局使用。到了1945年3月,满洲国民生部被撤销,以其原所属国民勤劳奉公局为基础成立满洲国国民勤劳部,成为满洲国中央第九部,仍使用此建筑。后又由满洲国营缮需品局、建筑局使用。

中共建政后,此楼先作为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使用,后作为吉林财贸学院教学楼,在此期间中部接建两层,两侧分别接建一层,这样就形成我入学时候的那个模样了。我们班级教室的第三层就属于被接建的那一层。

文章图片6

这就是当时的吉林财贸学院的办公楼(现已拆除)

我们学校的办公楼在教学楼的道南,中间隔着的那条道路应该叫至善路。这座办公楼建于1934年。办公楼是当时满洲国吉黑榷运署的办公楼,吉黑榷运署就是垄断经营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食盐的机构。到了1935年4月1日,此楼又有鸦片专卖总署的迁入。1937年1月1日,满洲国政府就将鸦片、食盐、火柴、石油和酒精这五类商品管制机关与专卖署合并,成立专卖总局,隶属伪经济部。1937年七七事变后,盐也成为满洲国重要的配给品之一。1939年,在这楼里的鸦片专卖总署改名称为禁烟总局;1944年,又改名为满厚生部的禁烟司;1945年3月,又改名为禁烟协会。再后来这座楼就成为吉林财贸学院的办公楼了,再后来我们就毕业了,再再后来的本世纪末这座楼就被拆除掉了……

1980年的时候,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提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口号是这么喊的,行动也是这么做的。整个国家处处都是百业待兴,积极向上。国民个个都有着万丈激情,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学校当时无论何物都是稀缺紧张的,宿舍紧张,图书短缺,就是学校唯一的阅览室的座位也是稀缺的,每天晚饭后我们都要提前进入阅览室抢占座位。阅览室在教学楼的三楼的突出部分,每天晚上阅览室的管理员开门之前就有很多的学生将门口给围堵上了,一旦管理员将门打开,立刻就有人迅猛地冲进去,占上座位。

1980年开始了中国激荡人心的时代!相信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一定会记得,也一定会怀念!那个时候,我们的口号是: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我们这代人将振兴中华作为己任,奋斗着……

1980年,是我生梦的季节!吉林财贸学院,是我生梦的地方!

文章图片7

这就是我们老黄楼320宿舍一同睡觉的兄弟们!1980年12月3日下午拍摄的

看!这就是我们外贸803班老黄楼320寝室的兄弟们。在一个十分逼仄的宿舍里住了我们十个人。当时我住在门口左侧的上铺,下铺住的是叶松龙同学(此照片中最前右侧),吉林蛟河人,干净利落,全身都散发着英气。可惜的是就在1995年的那个冬天,一场意外,他失去了生命。正值英年之时,令人痛心呀!至今我还能想起他来,当我们关灯入睡之时,在黑暗中他总是问一句:我们的门是否插上了?

我还要说说老来,在这张照片里上排最右的那个!老来姓来,但不老。我们叫他老来完全是一种尊敬。他很会说话,话中夹杂着无限的幽默。他的说话让我想起列宁,列宁很会讲演,讲的都是革命的道理,老来讲的都是很接地气的话语。列宁的个头和他的个头相仿佛,列宁头发稀少,老来黑发茂密。直到今天我还能想起老来当初的幽默话语和声调。我们有一门课程是政治经济学,老来就课本里面的原理与我们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讲得非常贴切精彩!

320寝室总是有太多的故事要讲述,让我们怀念。可是时间不长,就在10月16日那天我们的辅导员周老师找我,她说系里决定让我和804班的孟同学对调,我去班804班,他去803班。因为803班没有党员,804班有两个党员。就这样在10月18日那天我就去了804班。开始了804班的学习生活。那个时节天气开始凉了。学校食堂的越冬白菜和大葱就在我们宿舍楼下晾晒,我曾经掐过几根那晾晒的葱叶带到食堂就餐吃了,没有感到辛辣,而是一种甜爽……

文章图片8

这就是我们的校徽,学校的题名是郭沫若的手书,在1958年郭老题写了两个校名,一个是我们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另一个是:吉林大学。郭老的书法是非常精美的,故宫北门的故宫博物院那几个字就是出自郭老的手笔,另外还有中国银行也是出自他的手笔。这枚校徽是我们刚入学报到的时候学校发给我们了。可惜我的那枚却在我毕业之后丢失了。人生中总会有些遗憾相伴随,如果没有遗憾的话,那都不叫人生!还咋好意思说你有过人生?这就是我对人生的一个别样的理解。

我们是外贸专业,就应该更加重视外语,我们学的语种是英语,学习英语就应该听、说、写都要会,就应该多听。咋听?那个时候外国人出产了很多录音机,我们都买录音机来做学习的辅助工具。妈妈给我了130元钱,我花了135元钱买了一部日本造的三洋牌的饭盒样式的录音机。买来的时候,我兴奋的不得了!记得买来录音机的那天是10月26号。有了录音机可以听外语了,但实际我听的邓丽君歌曲要比外语多。那个时候正是邓丽君的靡靡之音盛行于整个中国,那声音让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拒绝不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也许很多事情他都不记得了,但我敢说邓丽君的歌声他一定忘不掉的!

文章图片9

这就是当时的我们学校的位置图

长春的街道起的名字很好!南北走向的叫街,东西走向的叫路!人们一听街道名称就知其走向。这点我们一定要大大地赞扬才是!可是将大一些的十字街道都称为“广场”,就让人们不可理解了。比如我们学校的这条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叉路口的中央处地带砌成一座大花坛,于是这一地带就称作“解放广场”。我理解的广场就如天安门广场,长春的地质宫广场等等,一定是面积广大、视野宽敞的平坦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地带才能被称谓广场。

我们学校的位置就是在这个交叉地带的东南角(上图)。北侧,解放大路的另侧,也是这个交叉口的东北角是人民公园,满洲国时期,这座公园叫大同公园,解放大路叫兴仁大路。我们学校斜对着的那个方位,就是西北角,是长春市图书馆。满洲国时期的新京世界红卍字会满洲总会。1958年,长春市图书馆迁到此处。我入学不长时间,就发现了这个好地方。这里安静、学习氛围浓郁,另外这里的图书也很丰富,还有距离我们学校特别近。这座图书馆的西边就是当时吉林大学的化学白楼。故这里很多学生模样的读者都是来自吉林大学的学生和我们学校的学生。这座图书馆的北侧就是曾经很有名气的长春孝子坟。也许长春市图书馆搬迁至此之时,那座孝子坟已经搬迁了,都在1958年这个年份。

记得是在1980年的11月份的时候,我从别人手里借来一本戴厚英写的小说《人啊人》,因为在我的手里只有一天的阅读时间,第二天就要还给人家。于是我就带此书到长春图书馆的阅览室快速阅读。就是我去上厕所的功夫,一个老阅览室的管理员,发现我放置在桌上的这本书,他就大嚷起来:这是谁看的书?此时我刚刚回来,他一见到我就发狠发狂地训斥我来。你怎么能看这样的书呢?这书你是从哪里弄来的?我很惊诧!这时一个高年级年龄也很大的学生就站起来说:这书咋啦?咋不能看?你有啥资格管理别人阅读啥书?这时有一位女图书管理员过来,将该书夺了下来放在我的桌上,将他强行扯走了。从这件事情上看,极左的思想一直都沉淀在人们的脑子里,挥之不去呀……

文章图片10

这座建筑就是当时的长春市图书馆,这张图片是图书馆的大门。据说这座建筑在1993年被拆除掉了。

日子很快就进入了1980年的11月份,冬天来了,学校举办了全校冬季越野赛,记得应该是在11月6号的下午,从学校出发沿着斯大林大街向南跑,到工农广场再返回。全学校几百人参加,我名列21名。

我们当时的娱乐生活不如现在的活动的项目多,我们只有看电影、还有一些体育活动。当时的电视机也是非常珍贵的设施。记得当时的中国每个家庭并没有普及电视机。我们学校也没有几台,但每个系办公室都有一台。当时的贸易系的领导还是很理解学生的,每个周六的晚上就将电视机搬到一个班级教室,让同学们观看节目。

那段日子,我们每个周六的晚上都要看美国佬拍摄的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非常精彩,情节引人入胜,剧中的演员角色都非常有特点,他们都是监狱中的刑事犯人,二战中美国军队让他们出狱为美国政府服务,服务结束后他们就有机会获得自由。比如剧中有个叫戏子的家伙,他相貌堂堂品格高贵,有一副长官的模样,每次深入德军的内部都是机智灵敏,沉着应对。还有一个小偷,砸门撬锁的行家,炸药专家……后来,这部系列剧突然就停播了,也不知道是啥原因。很多年之后,有人在网络上讲,停播的原因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看了这部电视剧后,就进行模仿剧中的人在社会上犯罪。

还有,我记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1980年的11月份的时候,我们从电视机中观看审判“四人帮”的政治案件。电视屏幕上的画面至今我都记得,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现在回想起来仿佛并没有走得太远……

由于学校食堂办得不令人满意,78级学生大哥们带头罢课,我们也参加了。吉林财贸学院在恢复高考之后,是从1978年才开始招生的,比别的学校要晚招生一年。故78级是我们学校当时的最高年级,他们对学校的食堂和学校后勤管理方面表示强烈不满,让学校的领导给予解决。他们将食堂制作的馒头用一颗钉子钉到食堂写着菜谱的黑板上面,旁边写着:袖珍馒头!没有油水的汤!等等。并在学校的食堂门前写了布告。我至今还记得那些文字的前两句:同学们:我们饥寒交迫,我们远居他乡……总之对学校的管理非常不满。后来学校就加强了管理,这场风波也就平息了下来。我只记得我们班有一个下午没有上课。

看电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一项极为重要活动内容。记得我们经常去看电影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是东南方向的电业俱乐部,再一个就是正北方向是军人俱乐部。

长春电业俱乐部这座建筑曾经是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的白梅会馆。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简称“满电”,其前身是满铁1908年在大连设立的电气所,1926年5月,满铁撤消了电气所而成立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从此电业开始从满铁分离。到了1931年的冬天,日本人几乎占领了东北的全境。这样,在1934年11月1日,日本人就在新京(长春)以南满电气株式会社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满洲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很快满电就成为满洲国仅次于满铁、满业(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之后的第三大企业。近四年之后的1 9 3 8年3月2 1日满洲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易名为满洲电业株式会社。

文章图片11

满电的标识

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白梅会馆,通化路与树勋街交汇处东南角。在满洲国时期这里的地点是:新京顺天区通化路201号及东光路202号。是集社员及社区居民活动、娱乐、商业及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其中一层为大讲堂、门厅、酒场、俱乐部、会议室、办公室、食堂、厨房等;二层为放映室、卫生间和浴室等;地下为商店、仓库等。

长春电业俱乐部应该是我们学校学生常去的电影院,就在我们学校的东南方向,步行可以在10分钟之内就可以到达,我们学校的教室员工家属区就在那里。过去都属于满电的范围。我在电业俱乐部1980年的秋冬季节曾经看过电影《阴谋与爱情》、《复仇》、法国电影《老枪》、日本电影《啊,野麦岭》等等片子。这些电影几乎都是在电业俱乐部观看的。那个时候,我只知道电业俱乐部是一处娱乐场所,放映电影。并不知道这里曾经是日本人组建的电业株式会社的白梅会馆。知道这些信息都是在从本校毕业之后的事情。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回到长春的时候,找个机会一定要到曾经的母校附近走走,看看过去没有在意的东西是否还依旧如初,也验证一下1980年那个冬天留给我的记忆是否已经改变。

据说,现在的电业俱乐部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模样了,已经更名为吉林省电业文化宫。好像登上了更高的一个台阶。究竟怎样我不知晓,我并没有亲眼见过,仅仅是一个听说……

文章图片12

这就是满洲国时期的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白梅会馆

文章图片13

这是1980年代的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白梅会馆旧址,时为电业俱乐部。当时我经常来这里观看电影

除了电业俱乐部之外还有一处观看电影的地方,那就是军人俱乐部。军人俱乐部一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与部队相关联的地方。是的,这里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管理。这个军人俱乐部的建筑曾经是满洲国时期的满洲国协和会的旧址。它与人民公园只有一墙之隔。在人民大街与咸阳路交叉口的东南角处。

满洲国协和会是满洲国的外围政治团体组织,日本人用武力将中国东北控制起来了,但人们的内心却不是顺从的。为了让中国人从内心顺从日本人,更加方便地对其进行奴化教育,就正式成立一个专门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组织,这个组织就是满洲国协和会。协和会是1932年满洲国成立不久的7月25日成立的。1936年7月25日协和会成立4周年举行纪念会,改名为“满洲帝国协和会”。 协和会的本质,就是以皇民化为目标的民族协和,实施建国精神,以实现日满一德一心、民族协和、王道乐土、道义世界为理想的天皇的圣意。协和会中央本部机构庞大,设有总务部、指导部、实践部、训练部、文化部、青少年部、调查部等10多个部门。协和会直接参与到满洲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中,成为日本人的帮凶。东北民间称之为“蝎虎会”。

文章图片14

协和会的会旗

文章图片15

协和会的徽章

文章图片16

满洲国协和会旧址,后来的长春军人俱乐部

1945年的秋天时节,日本人投降了,大批的日本人也都逃亡了。这座建筑就成为苏联红军长春卫戍司令部。1947年又成了长春工人俱乐部。到了1950年,朝鲜爆发了战争,一些朝鲜工作机关撤退到了中国,当时朝鲜电影制片厂搬了进来,成为他们临时的驻地。到了1958年,军方觉得这里很不错,于是就由沈阳军区接管了,改为军人俱乐部。从此,大批的转业军人也都纷纷来到这里举行各种活动,没有活动的时候,这里就放映电影和其他演出节目。

文章图片17

这是1965年国庆16周年的招待票

在1980年时,尽管我经常来此看电影,但并不知道这里曾经是那个臭名昭著的满洲国协和会。可见当时的历史教育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口号声中,并没有深入到实际当中去。再后来又将部分房舍改建为吉林省军区第二招待所。

曾经的八十年代的军人俱乐部那座建筑,现在啥样了我并不知晓,只是希望这座建筑能保留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历史的走向,成为人们来时路旁的一棵树、一块石……

应该是1980年的初冬,我曾去过长春城南的南湖公园,在湖畔有两座孤零零的房子,那就是吉林省外文书店。我和同学胡振宇一同去的,他是长春人,那时我们都称呼他老胡。他对长春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那天上午下了一场雪,我们到了南湖,那可是另一番天地:白白的雪静静地铺满了南湖的岸边,湖水是静静的、这里的世界也是静静的。仿佛听不到任何声音,我们两个只能听到我们踏雪的吱嘎吱嘎的声响,还有我们喘着的气息。

省外文书店并不大,书店,如果说是图书仓库好像更为合适些。这里几乎所有的都是外文书籍,绝大部分的图书都是英文的,我挑选了一套《最新英语对话》六册。那里面的插图十分精美,虽然简笔速写画,但给我的感觉就是精美!我在翻阅很多书的时候,发现书的最后一页最下角印刷着这几个汉字:内部发行。购买完书后,那书店的一个女销售员悄悄地跟我们说:最好不要让我们的外籍老师看到。当时我并没有明白她这句话的意思,在回来的路上,老胡说好像这些书都是盗版印刷的,让外国人看到了岂不是麻烦了?聪明的老胡如是说,让我明白不少!

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学校学会了跳交际舞。也是高年级的学生教我们跳。记得有几次去会计统计系的班级,他们有专门教跳舞的老师,实际这些教舞的老师也是78或79级的学生,凡是去学跳舞的同学都非常认真学习,特别卖力地舞动。一开始就是教四步舞曲的舞步,播放的舞曲是《送你一支玫瑰花》。后来同学们都学会了交际舞,就开始举办舞会了,一开始是一个系举办,进一步就是专业举办,能达到顶级的情形就是班级举办!当然班级举办的时候,可以邀请兄弟友好班级前来参加,这样人多气氛也好。

日子过得很快,1980年就要过去了,在198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星期三,上午我们上课四节,中午我们休息,下午三点多钟,我们在学校的食堂吃的饺子,啥馅儿的?现在忘了。在那个时候,能在学校吃上一顿饺子,真是不易! 吃过饺子后,我们开始布置教室,然后我们就开始开一个班级的party。同学们在一起开始玩耍,还跳舞。

直到1981年的元旦钟声敲响之后,我们才开始陆续休息。就这样1980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1981年!

在长春,1980年的最后一晚,我站在教学楼的台阶前,望着天空,有几颗星在闪,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是凉的感觉。永别了1980年!1981年,新开始的又一年!

孙雷

2022年10月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