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已经被遗忘的地名较场圩,曾经却是百色城最繁华的商贸集市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10-06 发布于山东

1979年冬天,冷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广西壮族词作家古笛一行冒着严寒前往百色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德峨作为百色为数不多冬天会下雪的地方,古笛一行此次前来不懂是否也是因为欣赏雪景,不过雪景没等着等来的却是当地的圩日,圩场里人潮涌动、一派喜气的景象深深感染了古笛及歌舞团的几个编导,回去后便以此为背景创作出了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赶圩归啊哩哩》。该歌曲朗朗上口,并被编入全国音乐院校及各大、中小学音乐教材,联合国科教文卫组更是指定这首歌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透过这首歌你就能感受得到当年百色圩场的繁华景象。

在我们南方地区多称集市为“圩”,百色城最早出现的圩场叫牛厂圩,位于澄碧桥头附近,当时的牛厂圩规模较小,主要是以黄牛交易为主,所以故名牛厂圩。随着百色商贸的兴起及人口的不断增长,至清光绪八年(1882年)就已经有较场圩、河王圩、石龙圩、六塘圩等等13处,到了民国24年(1935年)增至17个,1950年增至23个。

别看现如今百色各大商场林立,出门逛街购物选择多了去。可在古代百色人逛街的选择性可不多,最重要的地方无非两个,一个就是位于百色东边承恩门外的大街及北胜街,另一处就是位于百色南边泰平门的较场圩。大街(现解放街)就不用多说了毕竟其作为百色商贸的起源地,另一处较场圩估计很多老百色都感到陌生,毕竟这一地名随着解放后已经逐渐淹没于人们的记忆之中,可是在当年较场圩的商业功能可是威名远扬,作为百色最大的圩场并占据着全城所有圩场贸易的半壁江山。

古代把较场做为军队演武、练兵的场所,故也称为“校场”、“教场”。百色较场圩当年就是清朝官兵操练和比武的场所,随着商贸的发展在其四周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易,久而久之形成圩场并称之为较场圩。算是一个官民合用的活动场所,是不是有点像现在军民合用的巴马机场。毕竟地方大空着也是浪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较场圩位于现如今的爱新小学及东风菜市一带,包括现在的恒升大酒店、公园门口右侧的门店、新兴路、爱新街和城乡路的交叉路口,方圆约300多亩,你说大不大。

较场圩三天一圩,每到圩日这里人山人海,每天前来交易买卖的人在3000—5000人左右,这个人流量放在百色现在任意一个商场人气都很旺了,更何况在那个年代。百色城及四周乡邻都到这里赶集,集市上的商品主要有粮食、大豆、八角、油类、水果、烟丝、手工制品、家畜家禽、各式小商品等,年收圩税款3161元毫。较场圩也从原先的露天摆摊发展为各路商人恒居于此,专营商号。市场内那毕壮族老乡、百色城居民、云贵马帮、利园村的阿哥,大家彼此操着各种语言互相砍价,东风菜市作为后来在较场圩原址建立起来的农贸市场依旧存在这一现象,小时候常跟奶奶去东风菜市买菜,看着奶奶用壮话、蔗园话、白话随意切换跟各式摊贩砍价的场景现在依旧历历在目。各民族在此互相融合,语言也不再是交流的障碍,毕竟百色人从小就是在各种复杂语言环境下成长。

当然了,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店。较场圩在清末及民国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得益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的人流量,这里不仅是城内居民跟利园、东旦等村民互相交流的交汇处,还是百色城人流量最大的渡口那毕渡口所在地,那毕渡口一年的渡运量居然是百色其他普通渡口的一百倍(详见下图),大量的那毕村民每天挑着新鲜的蔬菜、山货通过那毕渡口来到百色城贩卖,然后在买回日常所需用品回村。直到2002年那毕大桥建成,每天一大早依然能看到有很多村民开着摩托车架着两担蔬菜去东风菜市贩卖。不过现在这一现象已经大大减少,毕竟现在的那毕村民光靠卖地早就实现了家家小洋楼,户户小汽车的小康生活了,卖菜是不可能卖菜了,这辈子估计都不会卖菜了,菜地都变成三产地等着年底分红呢。

此外,较场圩不仅作为百色城商业中心之一,还是鹅江镇的政治中心。民国时期,国民党县政府在百色城设置三个镇。分别为崇德镇、遵义镇和鹅江镇,而鹅江镇的镇公所就位于较场圩(今二小校内右侧),管辖崇贤、礼贤、博爱(今爱新街)、新隆、隆平、那东、东旦、利园等8条街、村。每个镇均有正副镇长各一人,有文书、会计各一人,镇警两人,专任队副一人(少尉军衔),勤务人员两人。下设民政、经济、户籍等三个股,全镇公所职员共15人。

估计更让你意外的是较场圩居然还是百色近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发源地。民国9年(1920年)百色城第一届运动会就在较场圩举行,纠正一下当时运动会的全名是“田南道属第一次学校运动会”,一些朋友会问什么鬼田南道都没听说,这跟百色有什么关系。民国时期百色的行政划分历经多次改变,在民国二年(1913年)设置田南道,治所在百色,辖百色、恩隆、恩阳,凌云、西林、西隆、东兰、天保、奉方、向都十县,及那地土州,凤山土州、上林土县、下旺土司。管辖区域跟现在百色差不多,不过多了东巴凤等区域,其实解放后东巴凤地区也曾一度属于我们大百色不是?这个鬼田南道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终于废除。

有了第一届就会有第二届,查遍相关史料在百色较场圩共举办了四届百色运动会,最后一届已经是1931年的事情了,有各县中小学生、驻百色军队运动员、机关职员等等,比赛项目新增男、女体操。此后由于战乱及抗日战争就没再举办。不过转折点来到1945年秋,此时日本已经战败投降,在当时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和省府的创设下,又在百色较场圩举行了一次全区运动会。注意了是全区运动会不是全市。当时的百色教育科及县党部主筹其事,聘请各中学体育教师(如余汉钧等)及部分省外体育界人士组成裁判委员会,执行裁判事宜。

那一天的百色城秋高气爽,战区司令张发奎策马到场,随着中国抗战取得全面胜利或许此刻他已经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昂洋洋在较场圩绕场数周才作罢离去。这也是百色有记载以来第一次承办区运动,比2019年在百色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区运动会早了整整74年。

较场圩也有着其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这里当年成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处决进步人士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如原右江苏维埃主席、红七军21师政委陈洪涛因叛徒出卖,于1932年12月22日在较场圩英勇就义,原百色民船工会常务委员、中共党员黄少林是个地道百色仔,同样因叛徒告密被逮捕入狱,于1930年4月被敌人杀害于较场圩。至于为啥爱选择在这里进行处决,可能爱看古装剧的朋友都知道要处决犯人时经常说出的那一句:午时三刻,推出菜市口斩首,毕竟在集市这种地方杀人人流量大,最能达到警示的目的。当然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就是将死之人阴气很重,而菜市集市这些地方人流量大阳气足,选在此处行刑可以压制阴气。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何怕鬼敲门,想必反动武装也知道他们行的是逆天不义之事,想借此地之阳气压制这些英烈,以免半夜来敲门。

新中国成立后,百色城内原有的布局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1958年以后,这一带开始陆续有人建房子,政府也修通公路,同时在其它地方开辟新市场,如在1956年新增设的人民市场(俗称大菜市),此后来这里赶集的人越来越少,这一操场及圩场之地也逐渐被房子和道路所占领,如今已完全消融在百色城区的整体格局之中。较场圩作为一处地名也从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依旧还保留了东风菜市,也算继续延续着较场圩作为农贸市场的功能,在这里向往来的人们静静诉说着其往日的辉煌。记录着百色这座城市的商业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