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黎随笔】凌晨寄语(之九十八)​《周易》中的人生智慧之刚柔相济

 华豫之林 2022-10-06 发布于河南

 凌晨寄语(之九十八
《周易》中的人生智慧之刚柔相济

金黎

《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意为:刚柔相济,即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之目的。
古往今来,能够有刚柔相济之情怀与谋略者,曾国藩可算一个。我们常说:兵无常势,文无定法。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这种性格属于善变型,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乃性格之精髓。
据说,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军后,进京面圣,北京万人攒动,皆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更是不会错过给这位湘军头领看相,不料,他们看到的曾国藩,并非相貌堂堂。可见,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矣!
曾国藩风光之时,也知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家,辞去一切军事职务。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请他出山,并封他兵部尚书头衔,有了军政实权。
诸位,曾国藩当时急流勇退的方式,充分彰显了此人刚柔相济之性格,与非同一般的刚柔相济之智慧。
实质上,刚柔相济,鄙人以为,还是一把双刃剑。用对了方向,用对了时间、地点、和被用的人,与用错了方向,用错了时间、地点、尤其是用错了被用的人,那么,这把双刃剑会起到两种不同的效果。
譬如:我们回顾中国革命历史,您会看到毛主席从1921年在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开始,走到遵义会议,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如此一路走过来,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甚至是艰难险阻,可是,他是怎样的信仰坚定,深谋远虑,刚柔相济,才取得成功呢?
1923年6月,毛主席担任中央秘书,与陈独秀等一起负责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但在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这次会议他因在湖南老家养病没有出席)上,他没有被选入中央委员会,这是第一次起落。
1927年,他与朱德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一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壮举,遭到了瞿秋白主持的中共中央的批评。1927年11月撤销了毛泽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的职务。这是第二次起落。
毛泽东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起落,是他关于加强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正确意见没有得到当时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没有继续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被迫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
毛泽东受到的最大的第四次挫折,是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统治中央期间,遭到错误的批判,并被剥夺了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1932年10月,他离开红军的军事领导岗位长达两年之久。
对于这样四次打击,而且,实践证明,除了第一次因病,其它三次皆是对毛主席错误的打击。
试想,毛主席在这样每一次被打击中,是怎样的忍辱负重,每一次又是怎样深谋远虑、求同存异、刚柔相济,才能够将同志们团结起来,才能够使红军走出困境啊!
倘若他没有坚如磐石之信仰与海纳百川之胸怀,倘若没有刚柔相济之大智慧,是不可能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吧?!
遵义会议之后,众所周知,红军虽然已经被迫长征,可后来,张国焘拥兵自重,另立中央。再后来,王明从莫斯科回来,也是野心勃勃……
毛主席不但要考虑红军与民族之前途、命运,而且还要以刚柔相济的智慧去对待张国焘与王明。毕竟张国焘与王明,绝非等闲之辈。
实际上,中国历史中,只要是开国之君,一定有或多或少地具备深谋远虑与刚柔相济之智慧。譬如当年汉光武帝有这样一份诏书,我们即可见其刚柔相济之一斑,诏书云:
“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义惟诸侯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慄慄,日慎一日。”
意为:如果说杀赃官,不徇人情是杀一儆百,使功臣们畏惧小心,那么下诏告诫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由此可见,刘秀的良苦用心,可见其刚柔相济,非同一般之智慧。
我们也不妨以周文姬昌为例,他如果不是有刚柔相济之智慧,也会像当时并称为“三公”的另外两个侯爷一样,被商纣王杀害。长篇历史小说《周文王传奇》正是以此为开篇。当时,为什么将他囚禁羑里城监狱?而没杀他?后来,崇侯虎千方百计要杀害姬昌。为什么商纣王又放他回到西岐?他回到西岐,又如何战胜方方面面的艰难险阻?
《周文王传奇》中一个又一个险象环生,惊心动魄;一个又一个艰难困苦,亘古未有。试想,周文王姬昌倘若没有刚柔相济之智慧,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吧!?
笔至此,我们还应该明白:正如我们前面谈到,刚柔相济是一把双刃剑。主要看什么样的人使用它。
譬如,当年蒋介石难道不知道刚柔相济吗?他当然知道。他对井冈山五次围剿,如果不是第五次红军中洋顾问李德之教条指挥,他也未必能够逼迫红军长征。看他当时拥有重兵,可为什么几次围剿红军那样的“星星之火”,却是屡次不能够得逞呢?
这正是因为,蒋介石虽然也明白刚柔相济之智慧,但是,他用这把智慧之双刃剑的目的、时间、地点、被用的对象全部是错误的。因此,无论他怎样煞费苦心,怎样的刚柔相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以至于红军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燎原为了一个新中国!
看到此,也许有人会说,上面谈到的刚柔相济者,皆不是一般黎民百姓,那么我们普通的黎民百姓怎样刚柔相济呢?
其实,古今中外,任何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都是从普通人走过来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伟业,皆是因为在为人处世上,比我们黎民百姓在时间、地点、人脉处理等方面,有更多的刚柔相济之智慧而已。
实质上、只要是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两面性,即刚柔相济。再刚强的人也有柔和的一面,再柔和的人也会有刚强的表现。
人生在世,做人要刚柔相济。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气概;柔是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姿态。
古往今来,刚强耿直的人总是咄咄逼人,但做事容易适得其反,而太柔弱的人不足以服众,容易被人拿捏,唯有刚柔并济,才能所向披靡。
柔是一种魅力和收敛,而刚是一种力量和权威,把两者发挥到极致,才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往往才能够骋驰于天下,才能够大事必成!
往往刚柔并济的人,懂得掩饰自己的锋芒,看似柔若无骨,实则气韵深藏,且往往是内刚外柔之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大意是说,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弱胜过强,柔胜过刚,这个道理普天之下的人们没有谁不知道,然而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
同理,像老子谈到的“弱胜过强,柔胜过刚”一样,知易行难。那么,如何有“刚柔相济”之人生智慧,也将是“知易行难”啊!
因为,关键是刚柔相济之度,刚柔相济之时间,刚柔相济之对象等,或者说,何时应该刚?何时应该柔?对什么人何时应该刚?对什么人何时应该柔?您是否做到了刚柔有度?恰如其分!?对人对事,要该刚则刚,该柔则柔,刚柔相济,方可万事胜意!
朋友,您以为如何?

    作者简介金黎,本名马金声,河南省安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国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高级职称,历任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安阳市文联副主席,安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

     曾在鲁迅文学院进修结业,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河南等14个省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30多家报刊发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散文、杂文、评论等作品二百余万字,获国家级奖6项(金奖2项)、省级奖8项,长篇历史小说《文王易梦》荣获第四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小说一等奖。有6项创作成果创安阳第一,有多篇作品入选刊,或被多家报刊转载、连载。《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曾经发表多篇评介金黎作品的文章。

      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等出版小说选集、报告文学选集、杂文评论专著、论著等4部。1993年、1997年著名作家刘绍棠、魏巍为其小说选集《夜合花》、报告文学选集《碧海长歌》作序、题书名。1995年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了其小说选集。

      2017年团结出版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周文王传奇》上下卷。2019年出版《金黎文集》6卷。

      曾发表、创作6个话剧剧本和电视剧本。2002年应邀参加河南省作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其散文《俄罗斯见闻》21篇被《中国艺术报》、《中国工人》、《莽原》、《散文选刊》等多家报刊连载、选载。

     青年时曾在安阳地毯厂绘画图案,并擅长绘画、书法及画人物肖像。曾任《安阳日报》第一任美编,文艺部主任,影视文化报主编,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宣传干部,安阳市先进工作者。

     其传略被载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和《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等多部辞典。   

【华豫博览】文化资讯公众平台

 责编:谷乡

 本期作者:金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