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好 “ 五输穴 ” ,能解决人体一大半的问题

 海洋暖流 2022-10-06 发布于广东

凡是针灸临床经验丰富的人,都能体会到五输穴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用好了它们,能解决人体一大半的问题!

什么是五腧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五腧穴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

图片

各经的五腧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杨玄操〈难经〉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用以形容四肢各经的末端穴。

荥:指小水成流。《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图片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说文解字》:'输,委输也。'杨上善《太素》注:'输,送致聚也。《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尔雅·释水》:'直波曰经。'杨上善《太素》注:'经,常也。水大流注,不绝为常。血气流注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图片

合:指水流汇合入深。杨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用以形容位于经穴之后肘膝关节附近的第五穴。

图片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五腧穴, 就是从我们的手指端或者脚趾端开始,一直到我们的胳膊肘或者膝盖处这一段距离,每条经络上各有五个穴位。

然后把五个穴位的流动想象成一幅画面:

把手指端或脚趾端开始的穴位想象成一口地下出水的井开始往外冒水(井穴);水越冒越多积成一滩水(荥穴),最后流出来以后成为了一条小溪(输穴);小溪继续往前流,水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一条很大很深的大河(经穴);大河越流越大最后汇聚到大海(合穴)。

图片

五腧穴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五腧穴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要说说大家最最关心的五腧穴作用了。

既然老祖先发明了五腧穴,肯定有它的作用所在。今天我们根据《黄帝内经》及《难经》中关于五腧穴的应用介绍来给大家具体解析下:

图片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隔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咱们先看看看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腧穴的应用:

井穴:病在脏者取之井

井穴对脏器非常敏感,有强刺激作用。对动脉血管阻塞等疗效显著,在急救的时候,多会用上井穴,比如中风时常刺激井穴,《乾坤生意》中说“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侯,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

这点明了井穴急救的特殊作用,当然井穴并不仅仅只有急救的特殊作用,它还有其它妙用,究竟有何妙用,请看万物疗法公众号10月2日发表的文章小小井穴,竟有这么多妙用》

图片

荥穴: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中医中有五脏配五色的说法,青色对应肝,红色对应心,黄色对应脾,白色对应肺,黑色对应肾。

很多时候,我们根据身体部位颜色的变化就能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比如一看到发黄是多是脾出了问题,脸色发黑或是与肾有关。

涉及到这种颜色的问题,我们选取穴道的时候可以用荥穴。

图片

输穴:病在时间者取输穴

与时间有关的病可以选输穴,比如如果有人每天晚上因发气喘起来,或晚上三点起来,要五点才能睡,我们要下他肺经的输穴。

输穴有益气化湿之功,善治中满、倦怠、溏泄、疼痛之疾。前面亦说到病时间隔时甚者取之输,二者结合,不难看出,输穴对风湿疾病也很适用。

图片


 经穴:病变于音者取经穴

经穴之五行属性在脏属金,金与发音有关,金与肺相应,与风寒有关。

经穴能温通经络,疏散风寒,经穴对于病变导致声音失常之症状,皆有疗效。对于各经病变累及某一器官,功能失调者也适用。


合穴:病在饮食取合穴

对于饮食不节所致之病变合穴有特效,例如:肠胃有关消化之病多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等合穴。

此外,“合治脏腑”,合穴能益经气、调整内脏器官之功能活动,主脏腑一切慢性病,有健脾强胃,具有培元之功,善治逆气、胀闷、泄泻等症。

图片

《难经·六十七难》中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节重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根据这个来梳理五腧穴的应用:

井主心下满,心指的是心脏,心脏下方或者附近出现胀满,胸闷不舒服的时候,可以用经络的井穴;

荥主身热,就是调节身体的热证;

输主体重节痛,体重指的就是身体沉重无力,节痛指的是关节疼痛;

经主喘咳寒热,说的就是气喘,咳嗽之类的问题;

合主逆气而泄,用来调节六腑病症居多。

图片

接下来再介绍五腧穴的基础理论及其运用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包括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其中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具有特殊性能的腧穴被称为特定穴,其中五腧穴就是特定穴中的一种。

1、对五腧穴的认识

五腧穴即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井、荥、腧、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五腧穴配属五行,阴经的五行属性为木、火、土、金、水;阳经的五行属性为金、水、木、火、土,五腧穴表达脏腑经络之气从小到大,阳气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从始至终流注的五行模式。

阴井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阳克阴经,以下4个腧穴,则按照五行生克规律依次排列,这种搭配既说明五腧穴如水流的连续性又说明阳经对阴经的五行排列是相克的,道家绳疗提示这种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是符合阴阳交泰观点和阴阳互根道理的。在经脉气血流注中,五腧穴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尚需对经气流注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是否一致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走向是由胸走手,手走头,头至足,足至胸腹,来回顺逆往复,说明经气运行的顺序和环流无端。

五腧穴的脉气流注则主要说明五腧穴的位置和作用,说明每一类穴因位置不同,深浅不同,治疗作用也不同,其排列只有从远端到近端(由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一种排列,并不因有阴阳手足经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两者所阐述的意义不同。

另外五腧穴的分布排列与卫气在四肢的运行有关。

卫气与经脉腧穴有密切的联系,卫气性质“慓疾滑利”,弥散力很强,可以不受经络的约束和局限而扩散到脉外,故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说。

《灵枢·邪客》曰:“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肢分肉之间而不休也。”由此可见,卫气的运行分布,基本与五腧穴在四肢的排列大致相当。火功开锁疗法提示五腧穴循行理论也与《足臂十一脉灸经》学术思想有关。

《足臂十一脉灸经》记载的十一经脉的循行,皆起于手足远端并呈向心性走行,其脉气皆起于四肢末端而走向头胸腹,脉气由微至盛,这与五输脉气循行理论相一致。但五腧穴具有以四肢末端作为经脉之气的根本,以头面躯干为根结的向心性流注特点的产生早于十二经脉顺序交接。

2、五腧穴的功能

五脏之精气营运于阴经,六腑之精气营运于阳经,五脏六腑之气出入于五腧穴,所以五腧穴既可以反映脏腑经络疾病,又可以治疗脏腑经络疾病。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指出:“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腧;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下面就从五腧穴各自的五行属性角度阐述五腧穴的主病特点。

2.1井穴

“病在脏者取之井”,由于精神气血魂魄藏于五脏,五脏主五志,神志病与五脏有关,故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突然改变之症,但应注意此种神志突变、意识昏迷是属阳实闭郁之证,而不适合阳气暴脱之证。阴经之井属木,阳经之井属金,木与肝相应,金与肺相应。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与肺共司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

且井穴为阴阳两气在四肢末端相互接通转化之处,阳气从四末流注至内脏,阴气从内脏流注至四末。针之可通调阴阳逆乱气血,开窍启闭、宣通经气,指灸导引术提示现代研究表明由于井穴位于感觉最灵敏的四肢末端,其神经调节反射作用最亢进,调理阴阳能力最擅长。井穴可以强心,促进血液循环。

而厥证的发生是由于阴阳气机逆乱,气血阴阳不相顺接所致。可见病在脏者取之井是有依据的。另外井穴放血又可清诸脏腑之热,宣阳解表,用于痰热扰心、邪热内陷心包、肝阳暴亢所引起精神的异常、外感、高热证候,以及气机突然阻滞不通所致的急腹痛。但在临证选穴时,要注意阳经与阴经的井穴作用是有区别的,阳经井穴可祛邪泻实,阴经井穴可行气活血、补虚。

元代医家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倡用一种“大接法”,并用十二井穴,采用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之法治疗中风[9]。如少商、商阳放血可治疗咽喉肿痛、牙痛、中风、心包经中冲、心经少冲,可清心开窍;肾经涌泉可回阳救逆;临床中由于饮食失调导致的睡眠障碍,可取厉兑、隐白以收安神作用。

2.2荥穴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阴经之荥属火,阳经之荥属水,《类经·疾病类》载:“水火失其和,则为寒为热。”火性热,水性寒,赤主热,白主寒,荥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清热又可温阳。

热有实热、虚热之别,由于五脏失调,多表现为虚证,六腑失调,多表现为实证,大体上实热用阳经荥穴,如胃经荥穴内庭清泻胃热,大肠经荥穴二间用于肺热咳嗽颊赤,虚热用阴经的荥穴,如肝经荥穴行间用于肝阳上亢之面红。

外感发热“井”“荥”合用,以手三阳经荥穴为主,井穴放血,且荥穴可清脏腑热。而热证、寒证最常见到肤色的改变,如肝火上炎可见面红目赤,肾阳不足,虚寒内生,可见面色白或黧黑。

古代文献中早有荥穴用于病变于色者治疗,如《百症赋》所载的心包经荥穴劳宫治疗身目俱黄的黄疸,万物疗法提示荥穴鱼际还可用于色诊,见于《灵枢·经脉》所载:“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

火与心相应,水与肾相应,现代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疾病可见到面色苍白的肾病面容,二尖瓣狭窄口唇发绀、双颊紫红、面色晦暗的二尖瓣面容。可见病变于色者取荥穴治疗与阴经之荥属火、阳经之荥属水的五行属性是相关联的。

2.3腧穴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腧”,即对于具有阵发性发作、时轻时重、时休时止的疾病,如风湿痹证、疟疾、癫痫,治疗上取相应的腧穴。痹证多因外感风寒湿邪,而阴经之腧属土,阳经之腧属木,土主湿,木主风,腧穴可益气化湿,故可治疗休作有时之痹证;疟疾可见阵发性寒战高热交替发作。

而疟疾的发生主要在于邪犯少阳(肝胆);癫痫发作时,可见肌肉强直和全身抽搐,中医学认为其发生是因为肝血不足,筋脉失养,阳经之腧属木,木与肝相应,同气相求,故取腧穴可用于治疗阵发性发作的疟疾、癫痫。

可见对于病时间时甚者的疾病,可取阳经属木、阴经属土的腧穴,如临床中取太冲穴为主治疗阵发性发作之痫病,《玉龙赋》记载小肠经腧穴后溪可以治疗疟疾,“荥腧治外经”,即荥穴、腧穴可用于治疗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经筋病。如膀胱经腧穴束骨可治疗头痛、腰痛。

2.4 经穴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现代医学认为发音器官由动力区、声源区、调音区组成,而肺、鼻、喉、舌均是此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区的协调,保证发音的正常,道家绳疗提示阴经之经属金,阳经之经属火,金与肺相应,火与心相应,肺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亦为呼吸之门户、发音之器官,心开窍于舌,不管是肺气失调还是心气失调,均可出现发音的异常,如肺失宣降所致的咳喘,而咳喘可导致声音的改变。

心脉痹阻所见的失音、口噤以及舌强语謇,可见中医和西医对发音关乎的脏腑器官的认识是一致的。同时由于经穴位于荥穴、腧穴之后,合穴之前,而荥腧治外经,合治内腑,可见荥穴可兼治经络病和脏腑病,可载经气上至头面,从而治疗头面五官疾患(失音),又可调理肺脏,治疗咳嗽气喘。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诸阳经均上达头面五官,故在治疗头面五官疾病时,多选用阳经经穴。火功开锁疗法提示在古书中有很多经穴治疗病于音者的记载,如《百症赋》记载了小肠经经穴阳谷穴治疗口噤以及心包经经穴间使治疗失音,《针灸甲乙经》记载经渠治疗喉痹、咳喘。

2.5合穴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张志聪认为:“肺与阳明主秋金之令,入胃之饮食,由肺气通调输布,而生此营卫血脉,故经满而血者,病在胃。饮食不节者,肺气不能输而得病也。

肺与阳明,并主秋令,此章以府合藏,而藏合于四时,五行味主秋,则秋令所主藏府,皆隐于其中矣。”又阴经之合属水,阳经之合属土,水与肾相应,土与脾相应,脾与胃同居中焦,因为饮食不节而得病者,可致脾胃受损,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需要后天运化的水谷精微充养,脾胃受损,可导致先天补充不足。同时先天可以促进脾运化水谷。

是故饮食不节得病者,关乎脾胃以及肾,合穴具有健脾益胃,扶正培元之功。火攻推拿提示从现代解剖学可知,由于合穴位于肘膝关节周围,此处肌束肥厚,神经干特别敏感,各种检测表明,肌梭密集处,感受器强,容易得气,疗效显著。

胃经合穴足三里及脾经合穴阴陵泉均常用于治疗肠胃病。经满而血者,《针灸甲乙经》注:“经满作络满。经满而血,即血络也,盖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饮食不节,则经脉沸腾,血络满现。”临床中合穴委中、曲泽、尺泽、曲池均是常用的放血腧穴,如委中放血可治疗腓肠肌痉挛、急性腰扭伤,急性吐泻,且委中穴又名血郗;曲池放血可治疗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

故可见经满而血者,取之于合是有道理的。

3、结语

综上可见,五腧穴配合五行的属性,与五腧穴的主病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也为针灸临床中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选穴配穴原则提供指导。

但在临床实践中,有些五腧穴并没有以上所述的主病作用,是由于十二经各有不同的经脉循行和脏腑属络,各有不同所主的病证,故各经的五腧穴主治各有其特点,且不可拘泥。如十二井穴调节阴阳、开窍启闭、解表清热、清心除烦、通行气血等,是诸井穴功能的综合,而并非每个井穴均有上述所有作用,如少冲、少泽穴专于清心除烦安神,而中冲则强于清心开窍。

合穴尺泽、阴陵泉、曲池、足三里可用于饮食不节诸症的治疗,而对于其他经脉的合穴则不具有这样的作用,正是基于各经循行属络和所主病的不同。

且疾病可分为两类:经络病和脏腑病,此篇所述五腧穴主治作用多为脏病,而阴经与阳经在四肢腧穴的主病特点是不一样的,阳经四肢腧穴主要用于治疗经络病(头面病),阴经的四肢腧穴多可以治疗本脏病,而对于病在脏者、色者、时间时甚者、音者、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总体上多是脏病,故在选穴上亦多选用阴经相应的五腧穴,火焰掌治病术提示由于阴经、阳经互为表里、相互属络,且有表里经配穴方法治疗疾病,临证时,尚需辨证。

另外凡属五运六气升降而尚未发病者,皆可取五输穴预防之。可见五腧穴尚可用于疾病的预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