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什么是陌刀?诞生于何时?

 liuhuirong 2022-10-06 发布于湖北

《唐六典》:

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陌刀”是唐代出现的一种长柄大刀。它两面双刃,长约一丈,轻的有15斤,重的可达50斤。

日本的三大名枪之一御手杵,全长210 公分,刃长135 公分,看起来与中国的陌刀很相似,很难说它的前身不是中国的陌刀。御手杵与其说是枪,倒不如说是一把双手长刀。

唐朝开元年间,陌刀在唐军中被大规模使用,军中还设有专门的陌刀队、陌刀将。有传言说陌刀是依据汉代“斩马剑”演变而来。陌刀的设计初衷是沙场斩马。而陌刀“人马俱碎”的凶名,自唐朝之后也慢慢流传了下来。

image.png

在冷兵器时代,陌刀在唐朝大将征战四方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陌刀也成了制式武器标配。由于陌刀非常珍贵,这种刀具不允许陪葬,而它的制作方法最后也慢慢失传,这更为陌刀增添一抹神秘的色彩。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唐代的大杀器陌刀,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到最后反而慢慢销声匿迹?

了解历史我们知道,陌刀主要对付骑兵,它最早可追溯到西汉。秦末汉初,匈奴逐渐强大并屡次骚扰汉朝边境。因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所以多为骑兵,这让汉朝军队屡屡处于被动局面。

为了有效应对战场形势,汉朝将帅开始研究对付这种骑兵的武器,就这样,“斩马刀”应运而生。

这种刀让匈奴兵为之胆寒,它在沙场上大放异彩,为西汉王朝平定匈奴,扫平漠北,维护西汉政权的稳定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斩马刀俗称“尚方宝剑”(斩马刀源于斩马剑),这可不是皇帝赐给钦差的宝剑,之所以叫尚方宝剑,是因为斩马刀是由“尚方局”铸造而成,因此得名。

《汉书·王莽传》:

莽使虎贲以斩马剑挫忠……

《汉书·朱云传》:

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瘪对日安昌侯张禹。

因斩马刀为皇家官府所铸,用料和工艺都十分考究,所以非常稀少,而且使用范围仅限王公大臣,因此,斩马刀也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由于西汉斩马刀在战场上优势明显,且能有效制敌,所以到了唐朝,很多工匠便开始兼收并蓄,认真研究这一冷兵器的制作方法,用以抵抗唐朝边患的游牧民族,如突厥。

铸剑师在借鉴汉朝制作斩马刀工艺的基础上,揉合了汉露陌刀及六朝长刀的结构特点,加以改进和创新。据记载,汉露陌刀魏文帝曹丕的宝刀。

魏文帝露陌刀铭曰:

於铄良刀,胡炼亶时,譬诸麟角,靡所任兹,不逢不若,永世宝持。

由此可知唐朝陌刀与汉末露陌刀颇有渊源,成为陌刀的重点借鉴对象。而六朝长刀是当时有名的灌钢法铸造供应,一体成型,其最大的优点是削铁如泥,刺穿甲胄更是不在话下。

唐朝建立初期,基业未稳,周边游牧政权虎视眈眈,而强大的游牧骑兵经常滋扰唐朝边境,即便是盛唐时期,太宗仍然签订了一生之耻的“渭水之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唐朝整体军事实力并不差,差的只是技艺和兵器。在这种情况下,陌刀在前朝淬炼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在唐朝,时至今日,陌刀的威名闻名遐迩,《唐六典》卷十六当中明确记载称:

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人是武器的发明者,但武器使人更加强大。善使陌刀者,一刀劈下去,骑兵人马俱碎。而唐朝名将李嗣业更是将大众对陌刀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李嗣业号称陌刀神将,《旧唐书》记载:

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image.png

《旧唐书·李嗣业传》中:

嗣业乃脱衣徒搏,持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糜。

无论是“陌刀战神”还是“人马俱碎”,陌刀已经成了唐朝用于步军对抗突厥等骑兵最有效的杀伤武器。而佩戴陌刀的战士犹如刽子手一般,出入于敌营如无人之境,强有力的彰显了大唐盛世气吞山河的威武气概。

那么,如此优质的冷兵器,为何到后来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呢?后经史学家研究分析,最终找出了答案。

首先,制作工艺繁琐,非常耗时,产量低。古代官府虽然有专门的铸造局,不过像陌刀这种质量要求极高的产品,很难批量生产。陌刀在唐朝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锻造技术,即灌钢法来生产的。关于这种技艺,《资治通鉴》里曾描述: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可见想要锻造一柄优质的陌刀,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可以想象,在古代战场,大都是近身肉搏,拼的是人头,而对于高质量要求的百炼钢,甚至千炼钢的陌刀而言,数量远远供不应求,所以普及起来就很困难。

其次,陌刀的分量,让很多步兵“望而却步”。《旧唐书》在描述一次唐朝军队对抗敌人的骑兵时记载:

每车伏壮士五人,各赍(jī)陌刀、劲驽。

前文有述,陌刀至少在十几斤以上,还有50斤重的,也就是说,持陌刀者,大都是“大力士”,否则很难在战场上开启游刃有余式的击杀模式。要知道,在短兵相接时,抵抗住骑兵高强度的进攻,唐朝步兵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体格要求,否则很难胜任。

换句话说,能达到这样要求的士兵,一定是唐朝军队里的精锐,但这样的兵种一定少之又少。这无形中,也成了陌刀进一步推广的制约因素。

第三,铸造成本高。陌刀制作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很烧钱。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排除铸造工匠,不论是陌刀的技艺还是用料,都非常考究。在古代税收“靠天收”的情况下,很难再从国库中抽出专门资金用于批量生产高质量的兵器。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不仅对太子要求严格,她自己也非常崇尚节俭。凡是衣物车马,只要够用就好,从不讲究。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当时财政的拮据。这种情况下,朝廷是不会花费巨额资金用于生产陌刀的。

所以,还没有到五代,仅仅是过了中唐,在晚唐的文献中就已经难觅陌刀的踪迹了。

image.png

到了宋朝,虽然也面临着草原游牧民族的滋扰问题,但这个时候冷兵器的发展又推进一步,同类武器斧钺大棒和弩箭等,其威力不输陌刀,而价格却要便宜得多,所以陌刀焉能不被淘汰。加之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最终让陌刀折戟沉沙,消失在历史烟尘之中。

由于唐朝禁止陌刀陪葬,更不允许民间持有,所以今天的考古学家很难从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中找到实物和相关记载,只能在唐后期、宋朝的一些学者描述陌刀为“三尖两刃刀”中加以想象和重构,铸剑技艺更是无处寻觅。

北宋李公麟所绘《免胄图》中,就有武将手持“三尖两刃刀”的画像。

2013年12月,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方州广场地铁施工区发现汉代墓。考古人员挖出长度超过1米的西汉时期的斩马剑。该剑无锈蚀,保存完好,可以轻松将民用电线割断,可见其锋利程度。

西北望,黄沙漫卷苍茫,狼烟急,虏骑猖,人臣安可坐消亡?

回望历史,陌刀神将李嗣业的一首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战将的心胸和格局,也让陌刀的威名蜚声古今。

我们在惊叹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同时,可能很难想象某项技艺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影响。为古人的智慧叫绝,为这样的工匠精神点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