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每日练 | 华西秋雨见,乐山大佛淹(2023届117)

 hjh2004 2022-10-06 发布于福建

2022届陕西汉中高三一模联考

华西雨屏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由岷山山脉、邛崃山脉、大相岭至黄茅埂所构成的狭长地带,因降水异常丰沛形成了中国内陆地区的“雨极”。该地受西风冷潮影响。2020年8月,华西雨屏带持续阴雨,降水量极大,致使乐山城区被淹,乐山大佛出现“洗脚”景观。读“华西雨屏带区域图”“大佛洗脚”景观图,完成20—22题。

图片

20、推测形成华西雨屏带的西风冷潮来源于

A.蒙古—西伯利亚   B.东部沿海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21、形成“大佛洗脚”景观的主要因素有

①南海暖湿气流深入该地

②地处副热带高压边缘

③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北上

④蒸发旺盛,水汽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华西雨屏带”的秋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有

A.提高粮食的产量

B.不利于冬小麦播种

C.增加晚稻空壳率

D.延长秋作物生长期

解题思路

本题以华西秋雨为背景材料,以形成华西雨屏带的西风冷潮、形成“大佛洗脚”景观的主要因素、“华西雨屏带”的秋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大气环流、区域地理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20、推测形成华西雨屏带的西风冷潮来源于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C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华西秋雨,多出现在9—11月(以9月和10月的降水量最大),由西风带的暖湿水汽和高纬度、高海拔的冷干气流源源不断地在华西(以川渝、云贵以及甘陕湘鄂部分地区为主)附近交汇而形成的。华西秋雨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小(阴雨连绵),降雨量多于春季,少于夏季,易出现秋汛。

【继续滑动查看】

西风冷潮,即来自西方的寒冷气流,如潮水一般大规模的侵袭活动。华西雨屏带的西侧为青藏高原,而高原上(或经过高原)的冷气流下沉到四川盆地附近,即为西风冷潮,故C项正确。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即亚洲高压,是全年都存在的一个气压系统,在冬半年(9月底至次年3月底)对中国大部影响较大,但也少有影响四川等地(北部高山阻挡),且其风向为偏北风,而不是西风,故A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8月是夏秋季,东部沿海多东南季风,温暖湿润,不是西风,也不是冷潮,故B项错误。云贵高原位于南侧,且地势海拔较大、纬度较低,难以形成较大的热力环流,更不会有明显的冷气流。故D项错误。

21、形成“大佛洗脚”景观的主要因素有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A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乐山大佛“洗脚”景观,即“持续阴雨,降水量极大,致使乐山城区被淹”。那么,我们只要找到持续降水的成因即可。降水三要素是水汽、冷却温度和凝结核,持续降水的要素就是连续不断的充足水汽。

【继续滑动查看】

该地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副热带)高压及乌拉尔山高压之间(特别是地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边缘,从高压地带输送水汽较足),印缅槽和贝加尔湖低槽类似水管一般,将西风带的水汽(绕过青藏高原,南支经孟加拉湾)、高纬度或高海拔的水汽及西太平洋(东南季风,经南海)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四川盆地附近,再加上四川盆地及周边高山地形抬升和地形限制,长期滞留,故而华西秋季多绵绵阴雨。故①、②、③三项正确。蒸发旺盛,的确会产生充足水汽,沙漠地带同样蒸发旺盛,但是对降水却影响不大,故④项错误。

22、“华西雨屏带”的秋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有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C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秋季是大多数农作物的收获季(冬季气温偏低,多不适合生物生长,故为农闲时节),大量的降水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或增加晚稻空壳率(光合作用不足,昼夜温差较小,有机质积累少),即减少粮食的产量,更不适合收获、晾晒。对于秋播作物(如冬小麦),适量降水有利于作物的存活,但是过多的降水(连阴雨)则会导致作物烂根和生长不良。此外,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多在10月、11月,与秋雨时间不太一致。故C项正确,A、B二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农作物的生长期(气候生长期),是指可供植物生长的时间周期(和热量相关),即某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通常情况下,以候均温≥10℃的天数来衡量,与无霜期挂钩),与降水量及降水时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并不是很密切。也就是说,连绵秋雨,难以延长秋作物生长期。故D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注意,华西地区多秋雨,有利于当地山塘水库、水田的蓄水以及土壤的蓄水保墒,不仅可以保证秋播作物(如冬小麦)的播种、出苗,还可以减轻来年春旱的威胁。但是,秋雨也会带来不利影响,诸如秋季为收获季,阴雨带来低温,导致未成熟的作物质量低下(光合作用弱),已成熟作物发芽、霉变,以致农业减产。阴雨寡照,更会出现作物烂根、枯苗、果实不饱满等生长困难的状况。

课外拓展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年),完工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历经三代建造者。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弥勒佛像,是武周及唐初广泛流传的佛像代表)。1996年12月,峨眉山及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图片

乐山大佛开凿于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红砂岩上,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依旧保持着雍容的盛唐风貌。大佛设计有巧妙的排水通风系统:一者,大佛的发髻上有三条排水沟,有效减免了雨水对大佛面部的直接冲刷,同时,大佛的衣纹线条也是隐蔽的排水沟。二者,在大佛的耳朵和肩膀背后凿有通风洞穴,有效缓解了岩体渗水对佛身的侵蚀。三者,大佛阁(宋元之际损毁)的覆盖也对大佛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李   瑜

审核 | 利之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