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凯迪网

 昵称44161008 2022-10-06 发布于江苏

人 杰 地 灵 姑 苏 地

“两般秋雨庵随笔”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举人梁绍壬的著作。其中有一篇是写苏州状元的,很有趣。全文如下:本朝殿撰吴下为多,有苏人以此夸于座中,忽一人冷语曰:“苏州岀状元,亦犹河间岀太监,绍兴岀惰民,江西岀剃头师,句容岀剔脚匠。物以类聚,无足怪也。”案此戏语,亦有所本,唐王定保《摭言》载一则云:“卢肇初举,先达或问所来。肇曰:'我袁民也。’或曰:'袁州岀举人耶。’肇曰:'袁州岀举人,亦犹沅江岀龟甲。九肋者盖希矣。’”

看了此文,真使人感到有些人真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太监、惰民、剃头师、剔脚匠岂能和状元相提並论。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科举时代,名门望族都把读书做官、代代科名,视作家族可持续发展的正途。王士性在《广志绎》中一语道出天机:“缙绅家非奕世科第,富贵难相长守。”处于相对安定的权力社会,官本位吃香;士、农、工、商四大阶层,欲出人头地、长保富贵,唯有参加科举考试,走入仕途经济,才是最简捷、最有效的路子。“苏州地处江南富饶地区。各阶层历来重视文化教育,苏州的读书人学习最刻苦、最努力。所以苏州科举鼎盛,状元辈岀,岀了五十多位状元,特别是明清两代,三鼎甲、进士好象成了苏州人的囊中之物,让人荣耀,也让人妒嫉。难怪顺治苏州进士汪琬和翰林院一帮文人聚在一起闲聊谈天时把状元说成是苏州的土产。这些读书人不是绣花枕头,都是饱学之士,聪明超群、愽古通今、多才多艺。在各方面都有所建树,他们之中有状元宰相、有封疆大吏、有外交官、有学者、有诗人、有书法家……这些状元公中,有的为人正直,为官清正。有的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有的努力为地方办实事,不图高官厚禄。很多人被后世人称颂。苏州人应为此感到自傲。

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直到现在苏州的两院院士增至110多人,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名,成了名符其实“院士之乡。”这些人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有多人是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苏州,人傑地灵,一方水地养一方人。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我想不管多少年后,苏州还是一个人才辈岀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