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会演戏的男演员,老了

 汕头能率 2022-10-0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今年的国庆档电影,最不可错过的莫过于《万里归途》。

阵容那叫一个众星云集。

既有张译、殷桃、张小贤这样的演技派,也有王俊凯这样的流量小生。

不过,真正吸引我走进影院的,其实是他——

李雪健老师。

图片
图片

李雪健在《万里归途》的预告片里只出现了几秒钟。

他的声音因为早年患鼻咽癌,已经含糊不清。

但不知为何,听他说出那句:

“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

就格外安心。

图片
图片

遗憾的是,播出版本为李雪健做了配音处理,也是不得已之举。

这两天还看到了李雪健为献礼国庆出演的微电影《目光》,合作周冬雨。

大概是为了他的身体考虑,全程李雪健只在影片结尾有一句台词。

但即便如此,单凭肢体和表情,他依然塑造了四个的角色。

父亲、导师、校长、老兵。

演戏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只是单单看他站在那里,就已经成立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于他的演技神话,我们听了很多——

出道40余年时间里,33次斩获影帝;

国内唯一的大满贯获得者,前任影协主席;

公认的内陆最会演戏的男演员之一,甚至“之一”这两个字可以去掉。

可如今,每次看到李雪健出现,脑子里就有种强烈的感觉:

我们在见证着一位了不起的演员的老去。

图片
图片

他的身型愈发消瘦,治疗的后遗症导致他声带受损,说话很吃力。

嘴巴无法分泌唾液,只能不断喝水来保持湿润,听力也需要借助助听器。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答记者问环节,李雪健只能微笑着等记者提问完,再听身边的郭帆导演转述一遍。

图片
图片

说惋惜太轻,更多是无奈。

如今已不是李雪健表演的黄金时代。

可,谁能不怀念。

图片
图片

1990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那时的追剧盛况,只能用万人空巷来形容。

在其中饰演宋大成的李雪健,也成为了时下最红火的男演员。

图片
图片

单论做演员的硬件,李雪健并不算理想。

他个头不高,长相也不出众。

没有唐国强的浓眉大眼,也不似陈道明的风流倜傥。

但也恰巧胜在他的“其貌不扬”,诠释朴素善良的好人,再让人信服不过。

李雪健演过不少好人,包括绝对正面的楷模。

比如焦裕禄、杨善洲。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种主旋律角色一旦过于正面,很容易显得假,脸谱化。

但放在李雪健身上,角色总会生出筋血,长出骨肉,与角色合为一体。

还记得小时候看《焦裕禄》,一度以为那就是纪录片。

图片
图片

李雪健的厉害就在于,他演什么就是什么。

如今提起中国父亲的形象,我脑海里还是会自动对应李雪健的脸。

早年他演《搭错车》里的哑父,就赚取眼泪无数。

前些年又在《嘿!老头》里出演一个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

光是一个手抖还偏要喝酒的镜头,这个固执老头的形象就鲜活起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雪健的表演不着痕迹,极其生活化,表演好人和普通人,对他来说信手拈来。

而这位演技大拿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在于他对复杂人物的诠释。

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堪称内陆男演员的巅峰对决。

集齐了李雪健、王志文、张丰毅三位戏骨,同台飙戏。

图片
图片

但相比王志文版嫪毐的毒辣两面派,张丰毅版荆轲的赤诚刚毅。

李雪健版的嬴政,则显得另类很多。

在他狂放的演绎里,嬴政不只是我们印象中的千古一帝。

残忍嗜血或雄才伟略的代名词之下,他更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人。

他可以突然顽童一般大喝,“你们都听到了,燕王,要杀寡人了!”

也可在被荆轲刺杀过后,又饱含热泪,痛哭流涕:“你为什么要杀我”。

图片
图片

他剥下千古一帝高贵的外壳,充分展现了嬴政的复杂性。

疯狂,狠毒,又天真,外放。

这是一次对人物形象的彻底打破和重塑。

图片
图片

另外一次,则是1998年版的《水浒传》,李雪健颠覆了传统视角下的宋江。

在这一版本中,宋江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梁山好汉,江湖豪杰。

他腹黑,阴柔,手无缚鸡之力,却又精于算计,野心勃勃。

光是无时无刻的小碎步,和收编后跪拜朝廷时高高撅起的后腚,就立住了这样一个扭曲的人物。

图片
图片

片中有一场著名的浔阳江题反诗的戏,李雪健练就书法的好功夫,亲自上阵。

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把宋江的不甘和疯癫写得酣畅淋漓。

图片
图片

李雪健回忆起那时《水浒传》播出后,宋江让人恨得牙痒痒,吓得他一度不敢回山东老家。

就是因为演得活,才让人恨得真。

还有《新上海滩》里的大亨冯敬尧、《少帅》里满口“妈了个巴子”的张作霖、《1942》里的李培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雪健总有让角色立体起来的能力,让我们通过他看向人性的复杂与幽深。

图片

史铁生专门为李雪健写过一篇文章,在介绍李雪健其人时,语气不乏诙谐:

“(身高),他说情绪好了是一米七二,情绪不好就是一米七零。体重呢,平时是七十公斤,演上戏了就不一样,根据角色的身世可以大减。血型不能马虎,一贯是O。”

体重的弹性设定,贯穿了李雪健的职业生涯。

早在李雪健27岁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重要的演出机会。

出演话剧《九·一三事件》中的反派林彪。

一开始李雪健还是作为替身,因为过于努力,成功“转正”。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李雪健不仅剃了同款光头,还在一个月内快速瘦身20斤。

图片
图片

他用所有时间都用在琢磨角色上,几乎把生平细节都一一刻录在脑子里:

“林彪胃不好,所以他早上起来,一定要吃黄豆。他衣兜里一定有两样东西,望远镜,还有黄豆。”

就连怎么走路,都通过纪录片熟稔于心,朋友回想起那阵子的李雪健,经常脸色阴沉在院子里顺戏,就像魔怔了似的。

如此扎根角色,成功为他取得履历上大写的一笔——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

李雪健时常为了角色胖胖瘦瘦,仿佛橡皮人一样。

出演焦裕禄的时候,为了呈现出这位人民公仆的操劳憔悴,他每天只吃一点白菜汤,又在短时间内暴瘦。

即使可以借助化妆,但他仍然以这种堪称自虐的方式,体会重病缠身的虚弱感。

图片
图片

这部电影在那个年代引起的轰动不亚于当今任何一部电影。

票价3毛的年代,收获了1.3亿天文数字的票房。

可是站在颁奖台上,李雪健却说:

“苦和累都让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图片
图片

李雪健深知,受人喜爱,是沾了角色的光。

唯有以几十年如一日地踏实演戏,每一次都用尽全力,才对得起角色。

也有一次例外,让李雪健后悔至今。

在《横空出世》中,他饰演的是一线部队指挥官冯石将军。

战场杀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军人普遍是消瘦的。

但那次李雪健没来得及减肥。

为此他埋怨自己:“41年胖了一次,我永远对不起观众。”

“我如果再瘦20斤,那个角色会更有魅力,更有力量。”

图片
图片

2001年,在拍摄《中国轨道》的时候,李雪健发现脖子上长了一个小疙瘩。

一开始嗓子不适,他还没有放在心上,但一个月后,他却检查出了鼻咽癌。

图片
图片

伤病很痛苦。

“就像你要吃鱼,服务员把一条活鱼狠狠摔在地上,那鱼可能没死,但内脏肯定被摔烂了。

我就是被摔烂了内脏的那条鱼,生不如死。

为了不耽误剧组进度,李雪健上午和妻子去医院化疗,下午回剧组拍戏,一直坚持到他杀青。

每次他忍着剧痛拍摄时,工作人员都在一旁抹泪。

好在几年后,李雪健的病痊愈了,然而治疗的后遗症一直延续到今天。

令人诧异的是,为了治病,他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

这位功成名就的人民艺术家,收入却如此微薄。

没有高片酬,不接广告代言,也鲜少出现在荧幕之外的地方。

虽然近些年片酬有所上涨,但依然和霸屏热搜的208W们没有可比性。

每每想到这个,就让人倍感讽刺。

图片

史铁生笔下,还记录过李雪健的一件趣事——

在他成名后,有天傍晚骑着车急急忙忙去幼儿园接孩子。

路过一个老街坊,对面大喊:“嘿,哥们儿哪儿去?”

李雪健随便应了一声,继续蹬车。

结果老街坊不乐意了,在背后叨咕了一句:“怎么着哥们儿,牛啦?”

李雪健一听,连忙调头回来作一番解释:“我他妈有什么牛的?我得接孩子去,这都快晚了。”

老街坊转怒为喜,一挥手:“快去快去。”

与生活中的这幕截然相反的,是他出席活动时的待遇。

每逢影视行业的颁奖盛典活动,李雪健一出现,所有同僚后辈或夹道相迎,或起立致敬。

图片
图片

通常这类视频还有一个霸气的标题,《属于李雪健的排面》。

他的影坛地位,不言自明。

可无论多么德高望重,都没能改变李雪健一以贯之的生活方式。

低调,从简。

对此史铁生写他的这句话再恰当不过——

「除了“认认真真演戏”之外李雪健再无所长,

除了“清清白白做人”之外李雪健再无奢望。」

这种对于名利、对于演员身份的态度,如同行业明灯,不断启发着后来者。

在一次颁奖典礼上,胡歌击败李雪健获奖时,特意来到他面前表示:“受之有愧”。

图片
图片

在跟李雪健同班过一次飞机之后,他倍感愧疚。

“李雪健老师德高望重,这么高的年龄,他只带了一个随行人员,我很惭愧,我带了三个。”

从此,胡歌便也一切从简。

李雪健受赏“最佳表演艺术奖”时,台下无数演员红了眼睛。

宁静在一旁备受触动:

“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前辈,还在坚持工作……我不知道到了您这个年龄的时候我在做什么,因为我经常都在动摇……”

图片
图片

演技派如黄渤,在分析李雪健的表演时也唯有敬仰。

“有的是自己带的个人魅力,有的是沉淀下来的力量”,而李雪健两种都是,“他真的就是融进去了,是用骨血在演戏”。

图片
图片

跟李雪健合作过《我和我的父辈》的沈腾,回忆起一起表演的点滴,忍不住眼圈泛红。

“自打李雪健老师进场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老艺术家,表演的那种准确。

大家也都知道他的病很严重,拍完每一条,他都在旁边拿手绢咳半天,但回来还是百分百地在投入。

那时候你真的会,肃然起敬。”

图片
图片

因为身体原因,李雪健深知自己必须珍惜时间,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

因为“拍一个少一个,拍一个就得成一个”。

其实相比演艺圈的鱼龙混杂,李雪健的这份执着,多少显得有些不真实。

我也曾好奇过,何以一个人可以赤诚至此。

不为名,不为利,一辈子勤勤恳恳,只求对得起观众。

无论你从哪个角度观察他,都似乎捕捉不到他的阴影。

这太罕见了。

图片
图片

可在我发出这样感叹的同时,才回过神来。

李雪健何其罕见,不过是我们这个时代,理想主义已经变成了稀罕玩意儿。

我们看惯了人人追名逐利,为热度和资源打个头破血流的丑态。

再听到投身热爱、用生命表演这样的故事,仿佛神话一样。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现在看李雪健的戏,颇有种且看且珍惜的感觉。

虽然身子骨大不如前,但起码老爷子还能演,还在演。

每一次亮相都无形中提醒着我们,真正了不起的演员当如是。

演员的风骨当如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唯愿李雪健老师身体健康,永远活在热爱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6 / Oct / 2022

图片

来源:视觉志

编辑:贝瑞酱

微博:视觉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