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评论||新作快递:吴绪久文论/屈幺姑:屈原的好姊妹——有关屈幺姑其人及传说

 元辰1948 2022-10-06 发布于湖北


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办
2022-261   总第1027 期
执编:元

吴绪久,湖北省枝江市人。饮沮漳水成长,沐三峡风发展。恢复高考后,首批华中师大中文学士。现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正高三级)。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国家高级书法师。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研究专家委员(内蒙)。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历任宜昌市作协副主席,三峡诗词学会副主席。现为宜昌市屈原学会副主席。出版《走进三峡》、《三峡咏稿》、《竹海那方情》等多部文学专著。长篇报告文学《洒爱大渡河》获湖北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宜昌市委宣传部屈原文学奖,宜昌市文联优秀成果奖。书法作品被宜昌市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库首批收藏(证号0015)。诗歌被宜昌市委宣传部诗库首批收藏(50首之一)。长篇报告文学《啼歌清江》被宜昌市委宣传部评为精品项目。《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十数篇,其中《最是三峡绝顶处》、《三峡橙子红》、《昭君,流淌在香溪的永远记忆》及《车辙》等文相继进入大学、中学教材。
书画作品也广受社会欢迎。屡获金奖。其文学因子融入到书法内涵,生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沉稳端庄透力的艺术风格,高雅而典丽,具有高端的审美价值。应邀参加了央视2021年艺术家新春联欢晚会,并被授予“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名家”荣誉称号。同时,中华网,中国品牌网等推为2021年中国品牌艺术家。建党百年之际,央视《文化强国》栏目组授予“建党百年中国书法首批传承人”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宾礼艺术家荣誉。受评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受聘北京京华阁书画院副院长。2021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书画集《盛世翰墨/丹青集萃》,并被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数十家单位收藏。作品参加了《文化中国》北京地铁一号线主题巡展。由美术档案出版社出版《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吴绪久书画专集》,同时获得“奥运文化使者”的称号。作品获首届“黄河魂”书画大赛金奖,并获黄河文化学者荣誉称号。作品入选《1921--2021中国艺术家大序》。作品入选《2021年度中国艺术家年鉴》。作品入选《2021年度中国非遗领军人物》特刊。还被授予“中国黄金画代表人物”荣誉。另外获得《中华英才》褒奖。被中国文化下基层管理委员会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称号。20223月被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联播网和中国文化商会联合推举为“中国艺术代言人”4月与央视书画频道签约,成为签约艺术家等。

屈原画像

屈幺姑:屈原的好姊妹

——有关屈幺姑其人及传说

文/吴绪久

屈幺姑何其人也?她与屈原究竟是什么关系?千百年来,这一直是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也是说辞比较多的一个话题。现在,经过各路专家的研究和考证,这事已基本明朗。
屈幺姑,屈原之姊妹也。屈原故里三闾乡无人不知,秭归无人不晓。位于屈原镇乐平里的凤凰溪村,离屈原诞生地香炉坪约十里许的凤凰山顶上,建有屈姑庙一座。庙坐西朝东,占地约一亩,青砖土木结构,一正门两正殿,正门上方刻有女须庙(当地人们称之为屈姑庙)唐楷书三个大字,庙门两旁书有楹联一副,上联“屈姑一手好茶饭”,下联“慈悲济世千古传”。庙右上方山腰间有三个洞,即上洞、中洞、下洞,名为女须三洞。洞内清泉潺潺、清新袭人,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似宫殿、似飞禽走兽、似花鸟、似人物,活龙活现,栩栩如生。洞两旁上方各高挂数十个形似宫灯的钟乳石,每个宫灯直径达1米多;上洞有一尊高约1.6米的钟乳石像,极像屈姑。她发梳云簪,上着白色衬衫,下着红色摆裙,凝视远方,似在呼唤"我哥回"。庙里早先供有屈原妹妹屈姑的塑像,前来朝拜者多为女性。有求生儿育女的、有为家人求平安的、有祈求如意婚配的、有求风调雨顺的,无奇不有。曾几何时,庙内香火兴盛,热闹非凡。2018年,我去乐平里北峰作过考察,见过庙址,断垣和残碑,并留下一首诗作,记录了其情其事:《访秭归乐平里北峰屈姑庙》:
雾起峰沉景象新,高山流水漫芳馨。
寻宫终见屈原石,访庙聆听女媭音。
有妹三生皆幸宠,无哥一世半消沦。
声声呼唤传霄远,大爱真心敢赋文。
在屈原的《离骚》中,出现过女媭这样一位女性。这女嬃是不是就是屈幺姑?过去的说法很多,有说侍女的,有说情侣的,有说小妾的,这些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本。这除了有悖于民间认同外,也有悖于专家认同。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女嬃应该就是屈原的姊妹,是我们的屈幺姑。在众多的屈原文化研究专家中,谭家斌先生的考证是有说服力的:
第一,女媭有古籍文献记载,屈姑或香录只是民间传说。我们只能相信古籍文献,女媭是真实存在的,屈姑或香录于史无凭,故存疑; 第二,屈姑的称谓对象在屈原诞生地乐平里是有区别的。屈姑为屈幺姑的简称,乐平里习俗称谓的“屈姑”,多是屈氏家族之外者对屈家女子的称呼,故称谓中带上“屈”的姓氏,对屈家的姐姐或妹妹均可用这种称呼,也就是说屈原的姐姐女媭或妹妹香录都可称呼为屈幺姑,有的以示尊敬,则不带姓氏“屈”,即称呼幺姑。但是,屈氏家族自家的下辈称呼父亲的姐姐或妹妹,只能称呼幺姑,如果加上“屈”的姓氏来称呼自家的人,则被视作大不敬。有的以示大、小排行,也称大幺姑、小幺姑;第三,屈姑或香录与女媭在秭归民间传说故事中存在相互混淆现象。如《神鱼》传说故事即如此,有的主人公是“屈原的妹妹屈幺姑”,有的主人公则是“屈原的姐姐女媭”。由此,正如易炜在《屈幺姑何许人》一文中考论后所言:“我以为幺姑与女媭实为一人。”[58]我们也认为屈姑或香录与女媭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有关屈姑或香录的传说故事多由“女媭屈原姊”附会而来。因为女媭在秭归深入人心,按《宜都山川记》记载,不仅“秭归”地名源于女媭,而且在屈原诞生地乐平里一带还有女媭庙、女媭捣衣石。同时,从当初《幺姑鸟》“屈原的妹妹香录”到后来以“妹妹屈幺姑”取代香录来看,也可证明屈姑或香录与女媭可能是同一个人,即女媭。
这也得到了楚学界权威人士的认可。同时,民间传说和民俗中也可以进一步佐证:屈姑其名源于女媭,屈原《离骚》云:“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注曰:“女媭,屈原姊也。”屈原故里乐平里一带常称呼父辈的姊妹为姑,有时为了表示敬意,也称呼家族外年长或受尊敬女性为姑。女媭是屈原同胞姊妹。因此,民间人们都尊称女媭为屈姑。
东晋袁山松(有称袁崧)《宜都山川记》云:“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又云:“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平故宅,累石为室基,今其地名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乐平里北峰村有明清时期修建的专门祭祀女媭的女媭庙,当地人们都习惯称其为屈姑庙。
其实,屈原和屈幺姑,他们姊妹感情是非常深的。我在《陈皮那些事》一文中曾说到这样的事:当时,他们生活的时日,当地曾发生过瘟疫,就是屈原支持屈幺姑根据神农尝百草留下的遗产,用本地遍有的柑橘皮煎制出一种汤剂,帮百姓渡过了灾难。当地老百姓非常感谢他们俩。屈幺姑也非常尊敬屈原了。以至于,屈原投江后,屈幺姑伤心欲绝,彻夜痛喊“我哥回!”因而有了杜鹃啼血的典故。
关于屈幺姑的贤淑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做得一手好茶饭的事,在坊间还有这样的传说:七国争雄,战乱不断时,百里人家无炊烟,千顷良田睡饿虎。她看到家乡民不聊生、背井离乡的凄惨情景,暗自思忖,立志要学哥哥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一手技艺来济世救民。一天,她于堂前辞别父母,上五指山找三个洞仙去学艺,父母见女儿志向高远,随即应允。于是,屈幺姑乘着凤凰飞到五指山求仙拜师学艺。三位洞仙被屈幺姑的真诚所感动,相继答应授徒,上洞洞仙专授种植桑、麻、粮之艺,中洞洞仙传授蔬果之艺,下洞洞仙专授烹饪茶饭之艺。她在每个洞内分别拜师学艺三年,等技艺学成已有九年了。出师拜别洞仙时,上洞仙送她一粒谷种,中洞仙送她一棵橘树,下洞仙送她一本山野土菜菜谱,她喜极而泣,感恩不尽,立志将自己所学技艺及师傅送给她的法宝带回故乡救济乡亲。据说,那本山野土菜菜谱的28个菜,是天上28宿神仙赠送给世人的一道菜,又称28宿山野土菜。这28个菜皆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出产物,分别是甜橙羹、柑橘饼、柑橘酱、橙皮榨广椒、九制陈皮、柑橘醋、柑橘香糯粽等。
屈幺姑回到村里后,即刻把周围的姐妹们喊来,把她历经九年所学之艺一一传授给姐妹们。在玉米三丘,教姐姐们栽秧播谷;在乐平里,教妹妹们如何种植后皇嘉树;在灶前,手把手地教姐妹们如何烹饪28种菜肴。众姐妹们把她们在屈么姑那里精心学来的技艺传承开来。屈原有感于妹妹无私传授技艺,欣然提笔,诗曰:朝搴仳之木兰兮(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夕揽洲之宿莽(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我己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树之百亩(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畦留夷与揭车兮(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杂杜衡与芳芷(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夕餐秋菊之落英(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机)”。从而写下了《桔颂》、《离骚》传世之作,把妹妹崇高的品质,精堪的手艺,比作后皇嘉树、春兰花草,颂扬妹妹的善举。
战乱之年的楚国,屈原向楚怀王力奏抗秦保楚,征得楚王准奏,下旨举国上下奋起抗秦保楚。为女儿身的屈幺姑虽不能戎装疆场,却带领楚国巾帼们,在后方用洞仙传授的28宿山野土菜谱做成强筋壮骨、滋补益人、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送到前线,慰问征战的将士。前方将士食用了屈幺姑送来的饭菜,顿觉精神百倍,战斗力陡增,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把秦兵赶出了楚国,为楚国换来了28年的国泰民安。
然而,楚王听信奸臣馋言,流放忠心报国的屈原,随后楚国日渐衰败,饥荒瘟疫猖獗,民不聊生,千里无饮烟,户无开门人。灾难当头,屈幺姑不得不带领众姐妹上山采来28种野菜,熬成28宿神仙野菜粥,做成斋饭,周济苦难的人们,帮助乡亲们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在这些山野土菜的滋养下,秭归的姑娘个个天生丽质、如花似玉、妩媚多情,可见秭归自古出美女一说是与常吃山野土菜分不开的。
后来,众乡亲捐资在她学艺的洞脚下修建了屈姑庙,供世世代代的秭归女儿瞻仰。
而且,近些年,随着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的成立,发展及壮大,屈幺姑的品格和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弘扬和光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屈幺姑的人格魅力。
(屈姑文化研究院熊本旭院长协助完成该文整理编写。2022年国庆日)

认证文艺微公号,入驻360图书馆,同步发布作品,经审核公开后,可供读者转为个人馆藏。

“夷陵评论”微刊专栏专事文艺作品推介、评论,兼顾文化建设;“元辰私坊”专栏只发布个人作品。

微主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本号总在深夜等待您的好稿,共同打造优秀平台。也许您已成了大家。小小的本号,依然欢迎你回来坐坐。

所有来稿文责自负,加个人简介、个人照片。稿件微信元辰或发66371560@qq.com信箱。已在微信平台发布的,需对“元辰文苑”开放白名单。

元辰赞赏账户陈宇辰只对元辰个人作品开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