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军事战争史-139》“锁国”前的日本军事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2-10-07 发布于上海

“锁国”前的日本军事

1.军队概况

15世纪中叶,日本爆发了"应仁之乱",导致日本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战国时代。在战国时代,日本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大名纷争不已。

1)室町后期的军队概况

室町幕府后期尚处在战国时代,各地方大名扩充实力,增加兵员。征兵中,大名们各自为政,基本上是1万石领地出兵200—350人,武士和马匹不多,大部分是徒步步兵性质的"足轻"。足轻是镰仓时代的产物。其时"足轻"比例增大,武士比例缩小。这种军队军纪败坏,欺压百姓,没有多少战斗力。各大名的军队基本上是一伙乌合之众,到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在这些大名中,只有尾张国(今名古屋一带)大名织田信长的军队遵守纪律,颇有战斗力。

2)江户幕府时代的军队

江户幕府与前两代幕府有很大不同,幕府握有重兵。中央兵力可分为"旗本""御家人"两种。旗本可以参拜将军,御家人则没有这种特权;旗本及家人乘马作战,军队都是骑兵;御家人则徒步打仗,军队是步兵;旗本养有武士为家臣。旗本虽然只有5000人,可是连同他们的家臣一起,总数可达8万人,而御家人只有1.7万人。幕府从旗本和御家人中选拔出一批优秀分子,编成幕府的常备警卫部队,分成"五番""五番"及其它特别部队共约4000—5000人。五番的编制是:

"大番"。开始时为5组,后增至12组。每组设番头1人,组头4人,番士50人,杂兵20人,总人数约千人左右。平时在营中守卫,战时充当先锋。

"书院番"。开始为4组,后增至10组。每组设番头1人,组头1人,番士50人,另有"兴力"10骑,杂兵20人。平时在营中守卫,战时为将军的步兵。

"花畠番"。又称为"小性组",开始为6组,后增至8组。每组有番头1人,组头1人,番众50人。其职能和"书院番"相同,两番被并称为"两番"

"新番"。设置时间较晚。初时为4组,后增至8组。每组设番头1人,番众20人。将军出行时扈从,战时为将军亲兵。

"小十人组""小十人"意即扈从。最初附于"小性组",后逐渐独立。"小十人组"数量各代不一,最多时20组,最少时只有5组。每组设组头1人,"小十人"20人。战时为将军的卫队。

除上述"五番"外,江户时代的军队还有其它辅助及特殊兵种,如警卫部队、传令兵、炮兵、水兵等等。

江户初期,日本人口3000万,有武士40万,武家人口约200万。随着旧的大名被消灭,那些失去原来职业的武士变成了"浪人"。但这时的"浪人"与后来的"浪人"有着巨大差别。德川家康进攻大阪时,许多"浪人"替丰臣秀吉卖命。所以,德川家康后来曾对"浪人"大开杀戒。

2.火器及其对战术的影响

火器未进日本前,兵员是武士及其家臣,骑兵发挥着重要作用。骑兵训练有素,机动性强,且讲究武德。所使用的兵器只是剑和矛。武士们只知战斗,不懂战术。攻城拔寨,进攻一方也先筑起堡垒。战斗中,双方武士对立阵前,互道姓名,然后交战。后来日本人学会了团体战术,加之"足轻"的增加,战术必然要发生变化。

然而,日本战术发展史上发生重大变化的促进因素是火器的传入。1543年,一艘载有3名水手的葡萄牙船被大风吹到了九州的种子岛上。上岛的3名葡萄牙水手把两支火枪卖给了岛上领主时尧,又教会当地人如何生产火药。种子岛生产铁砂,岛上铁工较多,很快学会了火枪制造技术。日本人自己造的火枪传到各地,火器制造厂陆续在各地建立。

1580年,西班牙人也来到日本。西葡两国把欧洲的火药和火器大量运往日本。日本不仅自己制造火器,欧洲的火枪、火炮也逐渐传入日本,火器成为欧洲输往日本的主要商品。最初日本人将西洋输入的火器称为铁炮,后改称为铳。

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以骑兵、武士为主的旧式、旧时的战术。手持火枪的"足轻",成为决定战局的主力部队。战争中,火枪也显示出弓箭等冷兵器无法比拟的巨大杀伤力。自火器用于战争后,在历次战役中,人员的伤亡大部分为枪、炮所致,冷兵器杀伤的人数比例逐步减少。16世纪50年代,日本军队中出现了"火枪队",称为"铁炮足轻"。火器在日本军队中的应用及其成为主要兵器并非一帆风顺。枪、炮的杀伤力固然较大,但命中率低,发射速度慢,所以未能马上成为日本军队的主要兵器。随着火器威力的逐渐增强,人们对火器重视起来,枪、炮装备部队也日益增加。1555年甲越战役中,武田氏偏师计3000人,装备火枪300支;1570年近江小谷山战役中,织田信长的军队已拥有火枪500支。

火枪在兵器中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是在桃山时代。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时,他的一支3000人的部队,战斗员1400人,其中"铁炮足轻"200人。侵朝战争结束后的8年里,火器大增。德川家康发动关原血战时,伊达正宗统率的部队的火器比例大大高于其它部队,兵员3000,铳1200,而这次战役中火器比例最少的是上杉景胜所率部队,兵员8700,铳亦有2000。日军在侵朝战争中,还发明了骑兵使用的火器——骑铳。从此以后,日本火器便有了步铳和骑铳之分。当时,日军没有火炮,攻防战中凡遇明朝军队的"佛郎机"和朝鲜军队的火炮时,不占任何优势。但日军火枪枪管较长,士兵操作灵活,火力仍不比中、朝军队差。日军大口径火炮最早出现在小田原战役中,北条式铸造了20"大筒"。在江户初年的大阪攻防战中,也曾使用火炮进行射击。

火器改变了日军的战术。侵朝战争中,日军的战术是:敌方军队接近日军几百米时,让"铁炮足轻"展开第一线阵形;对方军队进入100米以内时,开枪射击。然后,步兵中的弓箭手进入火枪兵中间放箭射击。如果敌军向前开进,其余的步兵、骑兵一齐出击,用刀、矛进行白刃战。

火器使用后,各大名军队人数增加,当兵的农民日益增多,出现了农民出身的职业兵,这些士兵都精通武器使用方法。武士阶层的大部分由这样的农民补充。内战期间,许多农民出身的职业兵成为武士,有的成为大地主。

原有的旧封建世家在内战中衰落,从前的武士家臣中那些门第并不显赫的阶层逐渐上升。武士阶层中的变化及其影响被称为"下尅上"

3.织田信长的统一战争

织田信长出生在尾张国,少年时代勤武练兵,学习兵法,养成了决死的精神。18岁时,其父死,织田信长继承父业。他曾带领小股队伍四处征战。

1556年和1557年,他平息了同父异母的兄弟织田信广和胞弟织田信行的叛乱。24岁时,织田信长确立了在家族中的地位,控制了尾张国的大部分地区。

1)奇袭桶狭间

1560年,实力较强的大名今川义元带2.5万人大举进攻尾张国,直逼织田信长所在地清州城。清州城内织田的兵力与今川大军比较相差悬殊。织田军队不过三四千人,清州城内一片恐慌,有人甚至主张投降。

织田信长则认为今川大军并非无懈可击。他决定奇袭今川的右翼。织田信长在进军途中得知,今川带万余人向桶狭间(今名古屋附近)进发。"桶狭间"如其名所示,为一狭窄的低洼地,今川大军无法在此施展威力。织田信长认为是发动奇袭的理想地点,便下令火速赶往桶狭间北部太子岭扎营。恰在此时,暴风雨降临,掩护了信长的行动。风雨刚停,信长带2000人从太子岭上猛扑而下。信长突如其来的打击令今川大军不知所措,溃不成军,今川义元也在战斗中丧生。

桶狭间的胜利向世人展示了织田信长的军事天才,他本人也迈出了征服天下的第一步。

2)进军京畿

桶狭间胜利后,织田信长着手进军京畿。作为进军的第一步,信长首先攻打美浓。他命令他所重用的羽柴秀吉(后来的丰臣秀吉)在美浓境内的墨般地方建筑城堡,作为根据地。在敌方境内面对重兵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建筑一座城堡并非易事,但秀吉只用了3天时间就巧妙地完成了筑城任务。信长收买了对方重臣,里应外合,控制了美浓,逼近京畿。

1568年,衰落的天皇朝廷和室町幕府向织田信长求援,让他进入京都帮其恢复势力。信长打开了通往京都之路,9月进入京都。之后,织田信长又征服了但马、南伊等地,趁机扩大了自己的常备军。第二年,他又以烧光、杀光相威胁,迫使堺市屈服。

3)镇压"一向宗"起义

恢复将军名号的足利义昭没有实权,在暗中策划织田信长的敌对势力组成联合阵线,反对信长。1570年,在举兵反抗织田信长时,号召"一向宗"门徒起义,与织田信长为敌。一时四面受敌的织田信长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后将其消灭。在镇压"一向宗"门徒起义的过程中,信长表现出了凶残的本性。他将起义军团团围住,起义军断水断粮,以城墙墙土充饥,仍坚持战斗。信长下令,无论男女老少,格杀勿论。最后,他将起义军2万余人用栅栏围住,活活烧死。这是日本历史上罕见的一场大屠杀。

4)本能寺之变

织田信长在与大名们的斗争中,几次陷入困境。在与武田信玄的斗争中,织田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几乎全军覆没。织田信长趁武田信玄死去的机会反攻,才消灭了强硬的对手。

1582年,织田信长为了支援羽柴秀吉,亲率大军前往,住进京都本能寺内。其62日,部将发动兵变。信长奋力迎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放火烧掉本能寺,自己切腹自杀。

5)其它

在统一战争中,织田信长重视经济基础的支持。他夺取堺市后,堺市便成为他的巨大财源。堺市既是重要港口,又是火枪生产中心,其冷兵器的刀、剑生产也很有名气。信长攻占堺市后,这里便成为他的军工生产基地。

战争中,织田信长首创持枪步兵为主要军事力量的作战模式,这对日本战术和兵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长篠战役中,他以3000火枪兵全歼武田胜赖的强大骑兵,足以证明他的火枪兵颇具战斗力。

织田信长注意争取商人的支持,他从商人那里得到了大量的枪支弹药,他的步兵才比其它大名的步兵强大许多。他的用人之道和组织能力也有过人之处,因而他手下聚集了一大批有实力的地方武装。他用人不拘一格,后来的丰臣秀吉就是他从下级武士提拔为大将的。

4.丰臣秀吉的征服和统一

织田信长奠定了日本统一的基础,丰臣秀吉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日本的统一。

1)贱岳和牧山之战

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丧生后,在西线作战的丰臣秀吉以最快的方式结束了战争,组织了讨伐本能寺之变的叛军,并将其平息。

丰臣秀吉拥立织田信长年仅2岁的孙子继承信长的位置,实权则在丰臣秀吉手中,于是招致了织田信长家臣及家人的不满,最后终于兵戎相见。丰臣秀吉的军队与柴田胜家、织田信雄联军在贱岳进行决战,是为贱岳之役。

结果,柴田胜家兵败身亡。15844月,丰臣秀吉又与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德川家康联军再次会战,丰臣秀吉打了败仗。不久,双方又在牧山决战。战争未分胜负,丰臣秀吉于是主动提出议和,德川家康也表示臣服。

2)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

贱岳和牧山战役后,丰臣秀吉接连进行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第一次,他带10万大军扫平了本州中部西北地区。第二次,他动员3730万大军,荡平九州,直捣鹿儿岛。第三次,丰臣秀吉举4526万大军,兵分几路出击,围攻北条氏,北条氏被迫投降。经过一系列征战,丰臣秀吉于1590年完成了日本的统一。

3"城割制""军役制"

丰臣秀吉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自己的统一。在各种措施中,许多措施都与军事相关。一些大名为了取得丰臣秀吉对自己领地领有权的承认,不得不承担一些军事义务。丰臣秀吉实行了"城割制",大名按丰臣秀吉的旨意将许多具有军事意义的城镇据点捣毁、拆除,使其丧失军事上的独立权。秀吉还实行"军役制",要求大名按地租收入多少向国家提供军役,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兵源充足。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结束了诸侯长期争霸的历史。

4)侵朝战争

丰臣秀吉稳定了国内局势后,15919月开始征兵备粮,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15924月,16万日军在朝鲜登陆,第一次侵朝战争爆发。中朝联军协同作战,打败了日本侵略军。

丰臣秀吉不甘心失败,于1597年出动新编14万陆军,几百艘战船发动了第二次侵朝战争,又一次遭到中朝联军的坚决抵抗,处处受挫。本来打算速战速决的丰臣秀吉没想到战争一拖7年,在国外连遭败绩,国内也群情不满,秀吉忧忿成疾,不久病死。

5.德川家康时代

1)关原血战

丰臣秀吉死时,将其年幼独子丰臣秀赖托孤于"五大老"。德川家康发誓忠于秀赖。不久,文吏派和武将派发生矛盾冲突。德川家康支持武将派。1600年,德川家康率5万大军从大阪出发东征,讨伐上杉景胜。

乘家康出征之机,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吏派推举毛利辉为西军盟主,讨伐家康。家康指挥东军7万人在关原与西军8.2万人展开决战。东军利用内应打败了西军。关原血战的胜利,使家康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2)冬夏两役——围攻大阪城

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成为全国合法统治者。2年后,他把将军位置传给了儿子秀忠,但丰臣氏依然存在。关原血战后,一些"浪人"聚集到丰臣氏所占据的坚固的大阪城。德川家康于1614年找借口举兵讨伐丰臣氏,亲自指挥围攻大阪城。

大阪城城高墙厚,久攻不克,双方遂讲和。此役被称为"冬季之战""冬之役",亦称为"大阪冬阵"。冬之役结束后,双方矛盾并未解决。德川家康要求丰臣氏驱逐大阪城内的全部浪人。大阪城内主战派马上加强战备,以对付家康随时可能发动的攻击。家康以丰臣氏企图再战为由,发动了夏季攻势,称为"夏之役""大阪夏阵"。最后,家康攻克大阪城,丰臣秀赖母子二人自杀身死,丰臣氏宣告灭亡。

6.岛原起义

1637—1638年,九州岛原和天草地区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参加起义的农民利用天主教反抗大名暴政,人数多达3万人以上,一些"浪人"也投身起义队伍中。这次起义与以往日本历史上任何一次起义有所不同,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而且起义者还大量地使用了枪炮。

起义军据守一座破城堡坚持战斗,幕府动用了12万人前往镇压,围困起义军3个多月。幕府为了镇压起义军,向荷兰军舰求援。荷兰军舰"霹雳号""戴立波号"从海上向起义军炮击,起义军在城堡内坚持到弹尽粮绝,最后城堡被攻破,守城者几乎全被杀害。

幕府在镇压了这次起义后,于1639年颁布了日本历史上最后一道"锁国令",禁止对外贸易。其主要目的在于禁止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播,以防天主教徒不服从幕府的统治。因此,岛原起义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便是日本从此开始了闭关锁国200年的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