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便﹙偶尔﹚翻翻之夜读三国--以泰比舅,今舅实不如泰

 新用户3951uudG 2022-10-07 发布于河南

以泰比舅,今舅实不如泰

司马昭杀曹髦后,大伙被召集来开会,只有尚书仆射陈泰不至。

看资料,这职位应该是个高官,要是一般的小官,司马昭也不会叫他,所以昭令泰之舅尚书荀顗召之。

血雨腥风之下,他不敢不来,但很做作,大哭曰:“论者以泰比舅,今舅实不如泰也。”乃披麻带孝而入,哭拜于灵前。


不来可不来了,以身殉主的人多的是,这次事件的另一个尚书王经不是连老母亲带全家也被司马昭所杀,《演义》上说:含笑受刑。

而且来了第一句话很厉害:“独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第二句话也差不多:“惟有进于此者,不知其次。”

后来就没有话了,我们也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雷声大,雨点小,博得个名声。

而且人家做作很好,把舅舅弄了个大红脸,你们不敢说,我敢说,但效果呢?不知道,反正人家贾充活的好好的,好像他陈泰也活的不错。想起来一个小小说《严重问题》:领导让大伙给自己提意见,大伙都不吭声,一个人要给局长提一个“严重问题”,说局长兢兢业业,是随随便便糟蹋党的宝贵财富。

没有效果,最好不要说,反正觉得有点沽名钓誉,而且压低别人,给司马昭可论战(以至于死战)了,是不是舅父叫他,把舅父也牵涉进去。唉,光看结果来说,五十步笑百步,装的还挺像。


史载,这位舅父的名声就是不太好,帮助司马氏篡权,但帮不帮助,国家到底是谁的?倒是这陈泰有点奇怪,其先帮助司马懿说服曹爽投降,后在司马氏杀魏主的时候,又作出这样的举动。仔细想想,和他舅父的父亲荀彧是一样的主张,拥护自己侍奉的主,但不允许权臣。

这的确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都在两难中苦苦挣扎,有什么办法?杀了头就不会长起来,荀彧的死是个教训,我不知道自己?不过,1.咱是个再小不过的人物,2.处在那个时代也是茫然。

突然想起陈佩斯来,现在他是不是个“大人物”,或许曾经算,他现在是不是茫然,也许是。如今风光不再,据说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

他不过是个艺人,政治就更残酷的了。

据说刚开始时人家介绍他的时候说是陈强的儿子,后来他出名了,介绍陈强的时候说是陈佩斯的父亲。是不是后代人要拿荀顗和陈泰比,这俩家伙都不咋地。

外甥像舅,一般人的理解是相貌上,我想“以泰比舅”这句话,大约还是说聪明才智,陈泰偷换了概念,想流传后世,后来有本叫《魏氏春秋》的书,就说陈泰当场吐血而死,那还不叫宣传死。

人比人,气死人,但是还是要比,没有比好像不可能,不过,我们的比,是比谁有钱,比谁有本事,庸俗化了,但好像又没别的比,于是“穷的只剩下钱了”成了经典的黑色幽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