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人行:张进、老树、刘大石的画

 闲之寻味 2022-10-07 发布于广东

来自广东

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亦非懦夫所能作也

——张彦远

tt-audio

三人行

张进×老树×刘大石的画与书线上展

策展人

施晗

主办

米艺术 · 晗美术馆

施晗当代书法艺术研究中心

参展艺术家

张进

老树

刘大石


▼▼

张进,1958年生于北京,五岁随祖父张渭斋习字。1968年移居西安,1970年在西安开始学习传统山水画,启蒙于苏体乾先生、陈瑶生先生和外祖父沈文涛先生。后由石鲁、何海霞、罗铭等先生指导,转入长安画派写意风格。1976年返京,师从梁树年先生。1978年起担任北京五十四中美术教师至今。80年代后作品融入西方现代艺术。

198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张进国画作品观摩展”。1986年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展览厅举办“张进画展”。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进画展”(89艺术大展同期)。1995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开放展”(西班牙巴塞罗那艺术中心)等国内外现代水墨的展览,后在国家画院美术馆、荣宝斋美术馆、意大利蒙特布鲁切诺美术馆、美国比洛依特文理学院美术馆等地举办个展。

张进

笔是一个轴心

他有毒,因为看他的画会上瘾。他的画是传统笔墨,却又非传统笔墨,笔无定法,水墨恣肆,几条线、几块墨,寥寥数笔,简约抽象,却又意趣深远,使人忍不住被画面情境代入而欲一探究竟。

他说,笔随当代,这是因为加入了现代艺术因素的原因。他一直都在探索中国现代水墨的出路。水墨的“实”指心,而非形。他认为不管是传统水墨还是现代水墨,笔是一个轴心,它既是传统绘画的命脉,也是现代水墨的灵魂。相反,水墨越现代,根上的东西就要越传统,这样才站得住脚。现代水墨并不是水墨加抽象,抽象是西方的概念。我们的水墨艺术是“道”的学问,强调人在自然中的悟性与灵性。

为此,他崇尚“传统现代两条腿走路,一身泥生活“,到乡村、到山里去,每年他都抽时间去山里写生,山花、动物、野草、乱石、溪水…… 甚至山里简朴的食居,都会给他无限创作的灵感,新鲜、自由、狂野、奔放、无拘无束,他乐在其中,也享受其中,他说,这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作品品鉴

名称 | 铃铛花

尺寸 | 37.5×42cm

名称 | 敏于行

尺寸 | 38×55cm

名称 | 夜色

尺寸 | 68.5×34.5cm

名称 | 太阳出来了

尺寸 | 59×60cm

名称 | 闲适

尺寸 | 69×62cm

名称 | 出门

尺寸 | 69×70.5cm

名称 | 家园

尺寸 | 69.5×138cm

名称 | 境智冥合 解脱随机

尺寸 | 20×71cm×2

名称 | 明心解脱 一切解脱

尺寸 | 20×71cm×2

名称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尺寸 | 20×71cm×2


 ▼▼

老树,原名刘树勇,山东临朐人,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致力于视觉语言与叙事方式的比较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90年代中期以后,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目前,主要从事视觉语言形态的研究、影像的媒介传播研究与具体实践。2007年,重拾画艺。有《旧中国大博览》《图文二十世纪中国史》《目击世界100年》《中国故事》《新中国美术文献博物馆》《中国当代摄影批评文丛》《花乱开》《在江湖》《作品的背后》《四季》《简单而平静的生活》《活着》《真好》等著作行世。

老树

跟自己相处

他最经典的画,常是一民国闲人,戴草帽、无面目、着长衫,憨态可掬,在大自然的各种场景中,孤独地过着细碎的小日子,市井味浓浓或浅浅,从春到秋,人生纵然素淡,也心生欢喜。画外随附一首点晴诗文,直戳人心,有一种“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暖意。画风干净细腻,如一缕春风,如浮躁生活里的一盏茶,治愈且欢喜,极具舒适度。

他经常谈到一句话:眼前两碗米饭,心中一粒飞鸿。先过好”眼前儿“,再谈“理想”。如果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不知道如何在"江湖"上存身,还扯什么别的?这些”烟火“事儿,是我们要用一生时间去学习和应对的事情。

不开心了,遇到麻烦了,怎么办?他说,现实中无所避,故乡记忆里那个重要的人不在了,故乡回不去了,每一个人都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那就“避”在心中吧,跟与自己相处,享受一个人待着的状态,待在这种安静里……

作品品鉴

名称 | 好事近

尺寸 | 35×35cm

名称 要向肥猫学习

尺寸 | 35×35cm

名称 湖上小荷

尺寸 | 34×69cm

名称 朋友路过寒舍

尺寸 | 34×69cm

名称 暮春时节

尺寸 | 42×42cm

名称 春深在大床

尺寸 | 17×70cm

名称 怀揣速效救心丸

尺寸 | 17×70cm

名称 以风洗手

尺寸 | 17×70cm

名称 卖房卖车买梅花

尺寸 | 24×76cm

名称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尺寸 | 24×76cm

名称 小雪临静夜 大风满空山

尺寸 | 17×70cm

名称 遇花说两句 逢友喝一杯

尺寸 | 17×70cm


▼▼

刘大石,别属西园、大石草堂、大石山房,随堂。河北迁安人,客京,画家,自由撰稿人,《中国书房》名誉主编。书画作品为雅昌美术馆、深圳东方美术馆、蒙山美术馆、荣宝京行艺术馆等多家机构与个人收藏。

出版:书画集《寓妙于微·刘大石》《墨韵禅心·刘大石》《身在此山·刘大石》《雅意在怀·刘大石》《鉴己》《尘外》;散文集《西园闲草》;诗集《西园吟草》。

刘大石

手把芙蓉

传统画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子,因为一笔一纸里面只有浸润了文心、文化、文脉,才有“中国味儿”。

我们的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注重经验、自身感悟与归纳,需要很强的领悟力,在自然基础之上有人的思想感悟,在主客观的融合之下达到“美”。即所谓的“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对“人”的要求很高。为此,他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在纷扰的世俗中,始终保持一颗“干净”的心。他深信,艺术只有“修为到处”,才能“余味深藏”。

论习笔用墨,我们比不过古人,古代的文人墨客一生的饭碗、尊贵甚至全部自我价值的实现全赖此物,曾听说一古人舔笔尖舔的舌头五黑,这种对笔墨的亲和力,我们当代人差太远了。所以,他希望自己像芙蓉,可以始终保有纯洁无瑕的艺术信念,并且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

作品品鉴

名称 醉隐墨竹

尺寸 | 32×66cm

名称 老竹苍苍发嫩梢

尺寸 | 32×66cm

名称 天趣偶徒言外得 古香常在静中生

尺寸 | 32×66cm

名称 看竹何须问主人

尺寸 | 32×66cm

名称 | 赏梅

尺寸 | 32×66cm

名称 唐人诗意图

尺寸 | 33×102cm

名称 荷香

尺寸 | 33×102cm

名称 荷叶五寸荷花娇

尺寸 | 33×102cm

名称 有诗酬知己,无梦到功名

尺寸 | 33×102cm

名称 凭栏

尺寸 69.5×22cm

名称 | 新诗聊可佐盘桓

尺寸 | 62×16.5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