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一天,父母出家了,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他们? 是极力反对,苦苦哀求他们还俗归家?还是全力支持,真心替他们感到高兴? 在网络上,有这么一张照片,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 一位女孩,在情人节当天带着男朋友一起上山看望已经出家的母亲。 照片里,女孩紧紧挽着母亲,母女俩脸上都面带微笑,画面看上去温馨有爱。 这是女孩第二次上山看望母亲,这也是她母亲出家的第二年。 她与母亲之间有一个约定,每年都会上山一趟给出家的母亲拍一张照,风雨不改。 ![]() #图片来源:小红书@棘子 或许对有的人来说,亲口说出父母是出家人这件事,是难以启齿的。 但照片里的女孩,却大大方方地在网络上讲述了自己上山拜访母亲这一天的经历: 今天雨天,山里云雾迷蒙 上山的路,像是在往仙境里去。 抵达的时候妈打着伞站在寺院门口等我们,平静而庄严 寺庙还在修建中,山里的环境也比较艰苦 但妈的状态静默如初,虚怀若谷,对待所有事波澜不惊 傍晚的时候我们参加了功课 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妈充满灵性的唱诵,心里万分感触 “梵音阵阵共沾法雨,佛号声声同沐慈悲。” 在这充满爱的节日里,希望老妈一切安好,自在如风 愿我们都在心中生成,无所不在的禅。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丢下家人不管而选择出家,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行为。 然而,照片里的女孩,显然并不赞同这种说法。 她用一种再平凡不过的陪伴方式,在一言一语中透露出自己对妈妈的爱与支持。 在这条帖子的评论区里,有许多声音,但大多数的留言都是祝福与感慨的话。 @哉不哉:“突然有点感悟,出家并不是斩断一切尘世情缘,而是一切顺其自然,来去是缘,自得欢喜。” @goth黑羊:“我妈妈也出家几年了,也是一年难得见上几面,从开始的难过不解,到现在也慢慢接受了,希望她过得心安。” @拾光:“我觉得,生活其实可以有很多可能性,我们也不必太过拘泥于尘世。” @大景子:“这周日我就四十岁了,我的女儿今年九岁。希望多年后,我已出家时,女儿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能生活得像你一样洒脱自在。” @慕紫三金:“也许妈妈并不是出家而是'回家’,那是她真正心灵的归宿。” ...... 在众多的评论声中,有一个女生说的话,让我触动很深。 她说:“我的母亲出家以后,我不能称她为母亲了,而是要喊她师父。” 是啊,一声母亲,包含了多少情感!世界上最温暖的两个字,莫过于母亲这两个字。 面对陪伴在自己身边相处许久、养育多年的母亲,如今却换了一个身份,离开自己、离开这个家。 试问,多少子女又能在短时间内接受父母这样的身份转换? 但佛经里曾这样描述过:“父母有生育之恩,有养育之恩。对于父母,所以要知恩、报恩。” 在衣食住行上照顾好父母,让父母感到高兴,让父母无所顾虑,这也叫孝敬,也是一种报恩。 那些学会尊重父母学佛、默默支持父母决定的子女,何尝不是另一种报答父母的方式呢? ![]() #图片来源:小红书@棘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去过自己的生活。 小时候,父母支持我们的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时光荏苒,当我们长大了,无需再让父母牵挂担忧,我们何不支持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人生? 从一声“母亲”转换到“师父”,我想,除了原本那一份永恒不变的亲情之外,更多了一份尊敬和理解。 父母出家,并非是对家庭的不负责,而是看清了自己脚下的路,处理好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才理智做出的决定。 这个过程,他们不仅要闯过许多意想不到的难关,还要清理掉多余的尘世欲望,才能沉下心来,做好自己,努力积极地修行。 所谓佛法,实际上是对人们本心的一种修行与磨练,不再贪恋世间复杂繁琐的关系,也不再因为各种各样的大小事情感到困扰烦心,只是静下心来去寻找自我,感悟人生。 父母的“半路出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也是对自己人生认真负责的一种积极态度。 人生漫漫,岁月悠悠,我们无法顾及太多别人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学会遵循着自己心里的声音,踏实地走好脚下每一步。 “父母出家,你会支持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