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猫一命

 刘相春1967 2022-10-07 发布于浙江

冯梦龙《醒世恒言》里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说,救猫一命呢?胜造几级浮屠呢?哎呀,先不要想那么多了,救了再说吧。人命是命,猫命也是命,见死不救,总是心里过意不去的。

我是在昨天下午三点左右在群里看到一只猫被困的消息的,说是有一只猫可能被困在了教学楼的顶棚里,不断的哀嚎声影响了学生的考试。当时群里还发了一张照片,一个不锈钢板夹缝中,露着一条尾巴。我看了一眼,大概知道了那只猫被困的位置了,那应该是两座楼之间的缝隙里。

科普一下:

两座楼之间的缝隙叫“伸缩缝”。建造联排的房子时,两栋楼之间必须要保留伸缩缝,目的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由于气温的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使结构受到破坏的情况,所以沿着房屋生长的方向适当地设置一些缝隙,有利于后期房屋的稳定性。

其实这种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比如过去的铁轨,两条铁轨的连接处一定有伸缩缝,也是为了防止因热胀冷缩造成铁轨变形而带来的安全隐患。绿皮火车跑在上面,由于要不停地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伸缩缝,就会发出“咣当当、咣当当”的声音,很有规律性,也很有坐火车的感觉。不像现在的高铁,据说现在高铁的铁轨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几百几千里长的铁轨,一个接缝也没有,其实也不是没有接缝,而是用特殊工艺焊在了一起,看起来就像一整条一样。乘坐奔跑在这样无缝的铁轨上面的高铁,舒适度得到大大的提高,可是,不知怎么,我总感觉坐火车的那种感觉没有了。

再比如家家户户铺的地板,也要留伸缩缝,不然每逢雨季来临时,潮湿的空气就会使地板伸张,原本平平整整的地板,就会到处“鼓包”。不过装修师傅一般手艺比较高强,人家会把伸缩缝隐藏到墙边,再用踢脚线一盖,一般人就看不出来了。

两座楼之间的伸缩缝不能让它裸露在那里,那样很不美观。一般都采取用不锈钢板或者铝合金板遮挡的办法,又美观,又牢固。不过一些小动物如鸟类或者猫鼠之类的似乎总能找到进入缝隙内部的通道,在那个非常“安全”的地方繁衍生息,不过万一弄不好,也有可能被困其中,昨天那只猫,应该就是被困其中的“倒霉蛋”了吧。

影响考试可是大事,我在群里看到一位主任闻讯应声而动,前往处理,我以为救出或驱赶一只困在夹缝里给我们惹麻烦的猫,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所以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今晨是我巡考,还没走到二楼的伸缩缝处,我便听到了一只小猫的哀嚎声。走进观察了一下,发现声音是从一楼夹缝中发出的,大概昨天那只猫已经不在棚顶的伸缩缝里,而是跌落到了一楼楼底。由于身处位置较低,发出的声音也就不那么刺耳,因此就没有人在意它的存在了。又或许是它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已经被困十几个小时,哀嚎得有些筋疲力尽了吧。但是,它的哀嚎声在我的耳朵里却是特别地清晰。

我连忙跑去一楼观察情况,在墙角处遭遇一只老猫,看来是小猫的母亲。她的孩子被困夹缝,它能做的,大概只有不离不弃了吧。它见我过来,感觉受到了威胁,于是冲我吹胡子瞪眼呲牙,看看吓不到我,只好转身退到边上低矮的树丛中去了。

我观察了一下,伸缩缝的中间是用铝合金板镶嵌的,便有了办法。我四处寻找着“破拆工具”,最后找到一根木方。我拿着木方回来时,又见到那只老猫,它正直起上身用两只前爪不断地挠着那块铝合金板,看来我们俩救猫的切入点是一致的。用木方的一端对着铝合金板撞了两下,它就有些变形了,我用手把铝合金板向上一推,一条“巨大”的豁口露了出来。不过这两下也引来了楼上巡视的老师的责备,以为我影响了人家的考试,当听到我的不再敲打的保证以及看到我的“义举”后,她亦深表理解并加入到营救的“队伍”里来了。

我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发现那只原本跌落到地面的小猫大概因为害怕而扒着两边的墙体向上爬了一段距离——一段我正好够不到它的距离。

下面已经洞口大开,只要把它赶到楼底它就会自动脱困了,我又开始寻找“工具”。

开始找了一块长条状的木板,拿到二楼向下捅但却够不到那只猫,我只好再去找“工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竟然找到了墙角立着的一根长长的竹竿,一端绑着一把竹扫帚,这可是绝佳的救猫“利器”啊。竿子很长,我七扭八扭地把竹竿运上楼,对准小猫所在的方向一捅,小猫便掉了下去。迅雷不及掩耳,在掉到地面的一刹那,它“噌”的一下子从我给它开出的“窗口”窜了出去,然后闪电一般钻进了旁边低矮的灌木丛里,不见了踪影。

我又七扭八扭地把那根竹竿放回到远处,然后把伸缩缝中间的铝合金板复原,去洗了洗手,就站在了小猫消失的灌木丛前。

我似乎在等待些什么。

等待什么呢?我很想看看它们母子团聚的令人感动的场面,可是我等了好久,没有看到。

我回想起以前看过的好多“童话”里的温馨场面:一只被人类救下来的小动物,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向救它的“恩人”表达着感恩之情。我等了好久,这样的场景终于没有出现。

我三步一回头地离开了那里,心里竟有些忤然。

但更多的,当然是释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