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灵魂深处的吟唱~画家李钧油画作品赏析 ![]() 尾巴歌歌 2016-06-01 ![]() 油画作者 李 钧 李钧,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兰州铁路局兰州北站。1996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2006年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2012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硕士研究生班。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内参展,入展和获奖! 万事万物,皆有可能成为人类审美的对象。质朴而厚重的艺术家,总会在不经意间以其特别的眼光、独到的笔触,去触摸美的瞬间,去感知美的形态,去捕捉美的魂灵…… ![]() 于是,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中,在云卷云舒的舒畅中,在觥筹交错的友谊中,在静气凝神的思考中,在半醒半醉的逍遥中,在高山流水的唱和中……美,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你,使得你无暇顾及尘世的媚俗,无暇忧患尘世的伤感。此时,美正在你的心田…… ![]() ![]() 一个不经意的发现,足以给艺术家想象的空间,让那些似有似无,从此也变得真实无妄,在每一次起笔落笔中震颤…… ![]() 画家李钧的作品,正是如此! 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足以给艺术家充分的灵感,从而将那些美的自然美的人,统统刻画在历史的艺术画卷中,经久不息…… ![]() 当你肆无忌惮地遐想,毫情满怀地瞭望,信心百倍地徜徉,美正悄悄地钻入你的魂魄中,流入你的血液里,进而从你的眼神中、镜头里、笔尖下汩汩流淌,象山间欢快的溪流,居高临下奔泄人间…… ![]() 曾几何时,艺术被神化,成为小众之中的小众,登不得百姓舞台,余以为,那样的所谓艺术,只是墙头芦苇,空中楼阁,经不起风浪。社会需要艺术,社会呼唤艺术家,只有根植于土壤、置身于民众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接地气的,才是富有养分的。李钧先生正是这样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也正是接地气的作品。虽然鲜有宏篇巨制,但每一个触角均深扎泥土,每一次挥毫皆生机十足。他的视角,永远瞄准大自然,永远瞄准现实生活的某个角落、某个节点、某个人或事,在写实与写意的过程中,展现所描写对象的形态与神韵,从这个意义上讲,李钧先生既是现实主义画家,又具有崇高的理想主义色彩。 李钧先生的画作,正是这种风骨的提纯与精炼!正是这种艺术思想的高度再现! ![]() 在李钧先生的笔下,每一件艺术作品的色彩效果、明暗对比均強调与交待的清清楚楚,云彩、草地、溪流、绿树、人物、他物等等,都会以饱满的颜色、精当的构图与谐调的互补,达到作品高度完美,不留遗憾,精雕细琢之中,更显示出画家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色彩。他的画作,浑厚质朴,营养健康,是对自我孤寂灵魂最完美的诠释。观之、品之,无不为作者厚实的情怀、高尚的情操、坚韧的精神、优秀的品质所感动,给观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正是李钧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 ![]() ![]() ![]() ![]() ![]() ![]() ![]() 黄河文化是画家永远追寻着的大美。 两幅黄河油画取景于黄河壶口瀑布,即写实,更写意。一方面,作者用独特的视角,抓住了黄河壶口瀑布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与奔腾不息的黄河,对于河水的处理,白浪滔天,水花四溅,卷起的怒涛顺势而来,咆哮着冲向河谷。另一方面,透过汹涌澎湃的浪涛,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受到了难以阻挡的气势,更感受到了黄河千年的吟唱,感受到了英雄般战无不胜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内心的孤独、孤傲以及或多或少崇尚英雄的情怀一览无余。 ![]() 作者从黄河的一角抓住了黄河的魂灵,从壶口瀑布的一个断面,剖析了母亲文化的精髓,那就是生命不止,奔流不息,前路坎坷,勇往直前…… 我们热爱黄河,因为她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蓝。我们热爱黄河,因为她是母亲的动脉,流淌着母亲的血液。作者正是用他的画笔,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母亲河那分挚爱,那种热诚。在作者心中,黄河咆哮着的壶口瀑布一角,正是黄河最突出、最耀眼的灵动与精魂。站在这里,相信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深深地被震撼,那是灵魂深处的震撼。 ![]() 陕北及山西一带的极具代表性的窑洞,则是画家另一个心灵深处难以挥去的执着情结。李钧君的笔下,有太多的黄土高原风土人情,那些土房、窑洞,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带着厚重的民族感情。几十年扎根黄土高原,使得作者永远忘不了那些标志性的、原生态的构建,它们正是黄土的气息、黄土的夯筑、黄土的描摹、黄土的提炼…… 一个艺术家,对于所处环境的认同与倦恋,正是他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黎民百姓、这里的文化传承有着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如此看来,李钧君实实在在是黄土地的儿子,是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朴实的艺术家,是极具性情的重情重义的汉子。 ![]() 当然,画面上那些陈旧的窑洞、甚至有些破烂的沧桑感,但作者並不是为了把丑陋的一面、贫穷落后的疮疤揭开让世人看。其目的正是通过这种实意结合的手法,把西北高原独特的民居以及透过这种民居表现出的纯朴与厚实表达了出来。一个民族的发展,经历着漫长的痛苦的孕育,经历着平淡而神奇的顽強的延续、渐进、升华。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立足黄土、扎根黄土、改造黄土的历史,也就是人类思想、文化递进的历史,是人意胜天的演变历史。作者也恰恰是透过直白的描绘,挖掘出背后的奋斗与坚韧,那一株一株消息树般的傲立,正是这种坚韧精神的真实写照,兴许恰恰印证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坚韧与执着。 书于此,作者的良苦用心一目了然,无需赘述。 ![]() 图片提供 李 钧 图文编者 张宏发 2016年5月31日于金城三闲斋书屋 发布于 2016-06-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