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中甲讲,防己黄芪汤,益气健脾、祛风利水,风水、风湿,浮肿水肿,舌淡苔白

 北京润雨 2022-10-07 发布于辽宁

邓中甲讲方剂学

防己黄耆汤 二类 《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耆汤也是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经方。在《金匮要略》上有两篇里边都用了这个方,一个《痉湿暍篇》,一个《水气病篇》。这两篇里边,两条条文,只有一字之差。《痉湿暍篇》说“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水气病篇》里提的,“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说明这个方,张仲景用来治疗风水、风湿两类病证。

主证分析

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

这两类病证同时发生的一个基础,都有汗出、恶风、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脉浮、身重反应出来它是一个表虚不固,又感受风水、风湿。所以主治证候,它有两个方面。一个正气的方面,正虚表现在表虚不固,所以它可以有恶风、自汗。汗出、恶风有表虚表现。而风邪兼湿邪,风湿伤于肌表,风湿证,或者风水,风水往往指的上半身为主。水湿泛滥、浮肿、水肿,这两个水湿本为同类,当然水湿侵渍,身重,身体沉重。如果属于风湿主要反映在肢节疼痛上,我们现在所说痺证这一类,肢节疼痛。浮肿是风水反应,水肿病,舌像脉像来看,舌淡苔白,这一般偏于虚,脉浮,有表邪的特点。所以从这个方来讲,对内来说,正气不足,表现在表虚不固上,反应的症状,汗出恶风。病邪来讲,它有外来风邪或风湿之邪。体内由于正虚,会产生水湿的病理产物。内外合邪,以风湿的肢节疼痛,或者风水的浮肿反应出来,这是它的主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治法需要邪正兼顾。

功用

益气健脾、祛风利水。

益气健脾是个扶正,由于它表虚,主要是气虚,气之源头在脾,所以健脾呢,有助于气的不断化生,祛风是散风祛表邪。利水可以除湿,也能治水肿。所以这个方功用是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方解【防己黄芪汤】

历来讨论的君药的设定,方案不尽相同。有的防己为君,有的黄耆为君。我们教材,根据多数意见,以防己黄耆联合为君。这体现一个邪正兼顾。防己祛风,又可利水,祛风能祛风止痛,利水能消水肿。黄耆补气,它有很重要的特点,有较强的固摄作用。特别是黄耆量大的时候,在方中往往侧重在固摄。我们前面学了不少以黄耆为君药的,在方中用量比较大的黄耆,比如说补阳还五汤,或当归补血汤。这些方里黄耆它不但有补气作用,而且有较强的固摄作用。这种升举,像补中益气汤,升举和固摄,是同类的一种作用。在当归补血汤里的血虚阳浮,它可以也有固摄、固表这种作用。在这方里黄耆也是用来益气固表,既能补气,又能针对表虚,有点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玉屏风散,治疗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玉屏风散里边,跟这个方的前三味药相比很相像,玉屏风散黄耆、防风、白朮。这里是黄耆、防己、白朮。就差一个字,可以领悟一下。两个共同特点。都有这种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都有黄耆白朮联用。

白朮健脾燥湿,针对了风水、风湿含有的水湿为病的问题。白朮又能协助黄耆补气和健脾相结合,白朮本身还有止汗作用。它和黄耆相配,构成治疗表虚常用的一种组合。

下面生姜、大枣、甘草,都属于佐使药。生姜、大枣在这,由于外有风邪,所以它起到在表调和营卫的作用。在内可以调和脾胃。生姜还有散水湿的作用。

防己黄耆汤药味不多,反应出来一些基本配伍组合,还比较丰富。而且在临床上,是治疗表虚风水,风湿,一个常用方。实际上这个方临床是非常常用。但是由于整个祛湿剂里的一类方比较集中,所以我们把它定做二类方。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

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迟细。

防己黄耆汤的运用,这是辨证使用的要点。汗出、恶风,前面讲了,这是很重要反应它的表虚特点。小便不利,水湿壅滞,如果小便通利了,水湿就有出路了。所以从主治来看,一般来说,特别是在风水证。都会有小便不利现像。

随证加减

· 兼喘,加麻黄;风水,往往水湿,由于外来风邪,造成风邪侵犯体表,造成肺气不能宣发,肺气失宣,水道不通,水湿泛滥,这样造成影响到肺的一个宣发,而成喘。加麻黄,既能宣肺平喘,又能通过宣肺来畅通水道之水。

· 腹痛,加芍药;缓急止痛。

· 冲气上逆,加桂枝;(水气重,造成冲气上逆,侵及头眩,加桂枝,增加平冲降逆作用)

· 腰膝肿者,加茯苓、泽泻。增加利水,利水消肿。

水湿壅盛而肿甚者,非本方所宜。(水湿量很重,水湿泛滥,肿势很重,这个方的利水消肿力量较小,它治疗风水,一般肿势并不是很重。所以就要掌握这个尺度。

上面我们讨论了利水渗湿方面的三个方,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耆汤。这三张方都是《伤寒论》或《金匮要略》的经方,这三个方的共同特点是利水渗湿,以利水为主要的。当然在防己黄耆汤里它有个表虚问题,所以它祛风、利湿和益气固表相结合。这是和前两个方有区别的地方。


防己黄芪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己黄芪汤

处方  防己四两,黄芪五两,甘草(炙)二两,白术三两。

炮制 右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淅恶风,不欲去衣。及治风水客搏,腰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服讫盖覆温卧,令微汗,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组成

防己一两(12g) ,黄芪去芦一两一分(15g) ,甘草炒半两(6g), 白术七钱半( 9g)。

用法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大枣1枚,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功效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  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方解

本方证为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所致。表虚不固,则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则肢体重着,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故治宜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用。方中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两药合用,祛风而不伤表,固表而不留邪,共为君药。白术为臣药,补气健脾祛湿,与防己相配则增祛湿行水之力,与黄芪相伍增益气固表之功。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煎加姜枣为佐,调和营卫。诸药合用,使肌表得固,脾气得健,风邪得除,水湿得运,则风水、风湿之证自愈。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水、风湿属表虚证的代表方,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方歌

防已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摘录《金匮要略》




治疗水肿有奇效的古方——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金匮要略》:“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主治】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因为水湿排不出来)、舌淡苔白(水湿)、脉浮(表症)。

首先这个患者有水肿,水湿内停乃脾虚不运所致;但同时汗出恶风,为营卫失调、卫虚不固;乃表气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经络,在表虚不固的基础上又感受风水或风湿。脉浮为风邪在表;身重是湿在经络,湿性重浊,水湿郁于皮下肌腠,展开来的话,身体微有浮肿,内湿郁于肌肉、筋骨、关节,那么就出现肢节疼痛;

风邪在表、不可过发其汗、发汗除湿,必然导致表虚越重,所以只能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同时进行;脉象上如何辨别寒湿和风湿呢?寒湿则脉沉,风湿则脉浮。不管风水还是风湿,都是因为表虚卫气不固,风湿之邪伤于肌表,水湿郁于皮下肌腠所致。

从脏腑运作的角度来讲,肺脾气虚,风湿郁滞于肌肉、关节、经脉。故本方配伍特点:祛风固表与除湿健脾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

需要注意的是:水湿壅盛,汗不出者,或者不容易出汗的人,虽有脉浮恶风,亦非本方所宜。

【方解】

防己 一两【12g】 黄芪 一两一分【15g】去芦 甘草 半两【6g】炒 白术 七钱半【9g】

防已——祛风行水。防己大辛苦寒,太阳经入里之药,通行十二经,开窍泻湿,泄腠理,疗风水,通治风湿、皮水二证。为治风肿水肿之主药;与黄芪相配、补气利水增强、且利而不伤正,为主药;

黄芪——重用黄芪益气固表。行水消肿,黄芪是气分补药,有很强的固摄作用,防己黄芪汤跟什么方子很像,玉屏风散。是不是。也是一字之差,防己和防风的不同。两张方子共同点都有表虚不固出现自汗恶风,都用了黄芪白术,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利水。

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健脾胜湿、与黄芪相配、益气固表之力更大,对外达到止汗的效果,对内达到利湿的效果;

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诸药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生姜还能利水

从而达到祛风固表与除湿健脾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

【加减】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

【运用】现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心脏病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虚湿重者。

顽固水肿,诸医束手,破格用药,一剂见功!

武汉张胜兵

导语:黄芪是大家都知道的补气药,然其利水消肿之功亦巨,经方有防己黄芪汤专治风水,但是一般医家对此药的利水消肿之功并不重视,我在临床就遇到过这样顽固的水肿患者,在诸医诸药罔效的情况下,破格使用黄芪,一剂即见功,现分享给大家我的用药心得。

某女,35岁,起初眼睑,颜面部、足踝部水肿,后下肢及全身皆水肿,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

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炎,在某著名三甲西医医院住院月余,基本无进展,又经某名老中医予以中医调理月余,效果亦甚微。经人介绍,到愚处就诊。

愚观其久病已虚,按常理,绝不可能速愈也,其精神萎靡,小便不利,遍身浮肿,本打算开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之品,然此人已经服用过某名老中医之药,其药大抵如此,既如此,找愚何用?

遂愚联想到某破格方剂四神煎,此方出自《验方新编》原著清·鲍相璈,方由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金银花一两组成,用法:生黄芪、远志肉、牛膝、石斛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一两,煎一碗,一气服之。

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鹤膝风两膝疼痛,膝肿粗大,大腿细,形似鹤膝,步履维艰,日久则破溃之证。痛而无脓,颜色不变,成败症矣。

如此顽疾,尚可速效,此水肿为何不可耶?水肿日久必淤,故选用既能活血通经又能利水消肿之泽兰,水肿比之鹤膝风之关节肿,面积更大,范围更广,故除用大剂量黄芪发汗,又加猪苓利小便消肿,保留石斛养阴生津补虚,因计量皆大,故命名为破格黄芪消肿汤。

投之,一剂而肿消大半,二剂而消八成,三剂而停药,改服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之品月余,痊愈!后每用之,凡气虚水停之各种水肿者,皆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