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行 文/陈金中(江苏) 人生的温暖和温馨,莫贵于有人关心。再一次去金华项目,耿经理安排我去金华项目确认哪些木方材料可以拉到杭州新项目。人还未去金华,耿经理几次三番嘱咐时主管与金华项目张会计联系好,方便的话到车站接一下。耿经理说一切请时主管联系,有什么困难再找他。 时主管刚和张会计联系好后,张会计就通过微信联系了我,问我几点的车票,到金华那个站下车,我一时也讲不清楚,张会计就叫我把票拍给他看,他说明白了。 杭州高铁东站现代化多功能豪型候车大厅,让我回想起三十多年前的杭州火车站候车室,已今非昔比,从老家去金华都要从杭州火车站转签车票再转车去金华,从杭州到金华大概需要四个多小时,如今的高铁只要一个多小时,舒适明亮的现代化车厢里再也嗅不到当年列车里一丝丝怪味,再也听不到叽叽喳喳大声喧嚷抑或争吵声......当我的思绪还游离在梦境里,一转眼义乌到了,一转眼金华又到了。刚刚走出站口,就迫不及待拨打张会计的电话,张会计早已在北广场站台口静候我的到来,此刻我的心犹如三十五年前新兵车到站,见到接我们的部队干部和战士一样激动着,我连声道谢,张会计笑着说不必客气啊! 一到金华项目就受到蒋会计和同事叶树春的热情接待。蒋会计又是让坐又是拿饮料又是拿饼干,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见如顾,我和蒋会计虽然在一个总公司做同样的工作,但不在同一个项目,两年多来只是匆匆谋过两次面,一次是到公司上海总部参加培训,一次是参加2017年度(2018年4月15日在苏州某酒店举行)公司年会,尽管互留了电话和互加了微信,联系也不多,想不到蒋会计早已把我当成他心目中的兄弟,对我热情有加,让我感到些许惭愧,别看蒋会计六十多岁,依然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侃侃而谈,满腹经论,仍不减当年的气质和风度。蒋会计从事财务工作几十年,工作经验十分丰富,从传统手工做账到网络化软件做账,他做得如鱼得水顺顺当当,帐目分朋,令我敬佩,很值得我学习。做仓管财务工作他是我名副其实的前辈。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半个月前耿总带我到金华项目确认哪些材料可以拉到杭州新项目再使用,半个月后耿总安排我一个人到金华项目鉴别再拉一车木方到杭州新项目,当树春领我到场地上查看木方情况,半个月前现场还到处堆放的材料,仅仅半个月时间有三幢楼的脚手架已经拆除,现场有一半已经还土,当树春介绍说这三幢做得较快是区段长许小平负责的,我不由得顿生敬畏,许主管原是苏州拾鲤项目的储备区段长,在苏州项目虽然时间不长,工作就很负责,只要项目部安排他的工作他都盯得紧,别看他个子不高,有计划有主见,常常在例会上受到表扬,在金华项目上他能有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是必然的。一次苏州拾鲤项目例会,技术总工张伟谈到工程进度,他把在金华当主管许小平大夸特夸,说许主管工作思路清晰,有计划有跟踪,超额完成了工作计划,值得大家学习。当我在金华工地偶遇他时,他行色匆忙,有一种责任写在脸上,三言两语给我介绍了他的工作思路,值得借鉴。 两次短暂的金华之行,两次去项目部经理室找朱传进经理,他都在工地现场,传说中的朱经理喜欢亲历亲为名不虚传,喜欢自己动手领头干,项目部的同事们都夸朱经理人不错。我见到朱经理时,虽然只是打过招呼,没有多少交流,但我从朱经理脸上读到了踏实、耐苦、谦逊和认真,也读到了蕴藏的管理智慧,为朱经理点赞。 为了一车木方,牵动了金华项目部经理们的心,生产经理张进说,只要我看好那些木方可以装车,其他的事交给他们。为了一车木方,从项目经理到生产经理,特别是财务仓管科从项目会计张剑峰,到保管员收料员时刻追踪着,在塔吊比较紧张(还要吊装钢管)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不畏炎炎夏阳,这就是一种团队协作精神,令我赞叹。 金华之行,为了一车木方,牵挂着杭州和金华两个项目领导和同事们的心。领导关心下属,同事与同事之的关心,这不正契合了德持公司人文关怀的另一种呈现吗?! 感谢金华同事们的盛情款待,领略着金华项目同事们热情,短暂的金华之行的确不虚此行,带着愉悦和快乐连夜押车回杭,一点也不觉累。 作者简介 陈金中,江苏海安市人,在浙江金华当兵4年。迄今已在《诗刊》《散文》《雨花》《芒种》《春风》《青春》《中国文化报》《中国建设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金华日报》《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全国一百多家报刊杂志和十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八百多篇(首),1999年3月代表南通(每个地级市仅一个名额)参加江苏作家协会举办的青年作家读书班第8期学习。主要代表作诗《活在苏北》、《春在苏北》(组诗)、《秋在苏北》(组诗)、《感谢生活》等,诗《清晨》获《芒种》全国征诗二等奖。报告文学《徐老太的读书预案》获国家九部委农民读书征文一等奖。另获多种奖项。系江苏作家协会会员。现在上海德持建设集团杭州新项目从事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