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见证:相隔四十八年战友再相逢||陈金中(江苏)

 段爱锋 2022-10-07 发布于新疆

见证:相隔四十八年战友再相逢

                         文/陈金中(江苏)

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某某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好久不联系的朋友,或者曾经资助过的恩人,十年二十年抑或三十年四十年后再相见的场景,特别是听那亲历者讲述在寻找过程中艰辛而感人的故事时,我属性情中人,时常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其实大千世界像这样寻找的感人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能走上电视荧屏确是风毛麟角的。

2019年10月4日当战友秦国兵带我再次去拜望他的岳父老所长龚必胜时,当听说今天将有两位四十八年未见的老战友从上海特意赶来看望老所长时,想起我和我的战友多年不见后,每每见到都那么激动,四十八年后才见一次,那又该是怎样的激动场面呢?!我将做为见证人之一亲临其中,感受老所长和他战友相逢的喜悦。

上午约莫十时许,两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提着礼盒走进老所长堂屋正厅,异口同声喊着"老排长好",老所长早就安排海安老家李堡的几位老兵在家迎候专程从上海来看他的两位老兵,分别四十八年后再相见,已从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成了悬车之年(指七十岁),依稀的模样也变了,当矮一点老兵问老所长还记得我吗时,老所长摇摇头真的想不起来,矮个老兵说:"我是当年的卫生员小蒋啊!"高一点的老兵说:"我是当年睡在老排长上床的小邵呢!"这时一下子构起老所长的记忆,三位老兵聊起四十八年前的部队生活,还是那样激动不已,令我感慨万千,享受于老兵其中。

后来这两位老兵退伍复员,而老所长又从排长提到连长,又从连长升到股长,直到1985年1月转业到海安李堡老家任工商所所长。老所长退休后,这么多年一直没忘和他一起摸爬滚打过的战友,尤其是他带过的兵更加情有独钟,每年四月都要组织战友相聚,在马鞍山、泰州、海安、杭州和宜兴等地已经连续五届相聚,都镂刻了战友聚会情深意长印痕。尽管后两次由于老所长身体原因,老所长都委托他的两个女儿参与。每次相聚还做了精美的影集,留着永恒的珍藏。

前年四月老所长刚刚成功组织完成在家乡海安第三届的战友聚会,没几天老所长突然半身中风倒了下来,经过及时治疗和他两个女儿女婿的照顾,特别是老所长老伴婶婶的精心侍候,老所长恢复得蛮好,尽管老所长行动不便,心里装着更多的还是战情,当老战友们听说老所长中风后,纷纷从各个地赶过来看望老连长老股长,抑或是看望老排长。只要是老战友来了,老所长都要叫上自己的女婿女儿和部分李堡的老兵们作陪,好酒好菜盛情款待,由于自己不便,每次见到老战友们都激动得要哭,像过孩子似的。

其实人越来越老,尤其是身体残弱时,希望得到更多的慰藉。老所长也不例外,他更想见到那些还没有联系上的老兵们,比如从上海来的老邵和老蒋就是四十八年后刚刚联系上的,两位老兵就迫不及待赶来看望"老排长"。衷心祝愿老所长一定能联系到还没有见过的所有老兵们!同时祝愿老所长寿比南山,心想事成,永远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

陈金中,江苏海安市人,在浙江金华当兵4年。迄今已在《诗刊》《散文》《雨花》《芒种》《春风》《青春》《中国文化报》《中国建设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金华日报》《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全国一百多家报刊杂志和十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八百多篇(首),1999年3月代表南通(每个地级市仅一个名额)参加江苏作家协会举办的青年作家读书班第8期学习。主要代表作诗《活在苏北》、《春在苏北》(组诗)、《秋在苏北》(组诗)、《感谢生活》等,诗《清晨》获《芒种》全国征诗二等奖。报告文学《徐老太的读书预案》获国家九部委农民读书征文一等奖。另获多种奖项。系江苏作家协会会员。现在上海德持建设集团杭州新项目从事管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