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延熙:温经汤-手皮肤病】下

 昊晟堂 2022-10-07 发布于山东

温经汤与手皮肤病

中医五运六气 2022-05-26 07:21 发表于陕西
温经汤治疗手掌角化症、妇女湿疹以及手皮肤病等多有疗效。根据大塚敬节先生的研究,虽属常识问题,而我们再报告没有必要。这里仅就三例非常有意义的经验报告如下:

01
手掌脓疱性皮肤病

某女,家庭主妇,32岁。初诊:1974年7月20日。主诉:婚后由于接触洗濯工作,双手掌患皮肤病,迄今病史已十余年。患处一年四季不愈,冬季手掌皲裂,干燥,发红,疼痛。春季更加瘙痒,逐渐皮下开始湿润,形成脓疱和水疱。到夏季时尤甚,瘙痒异常,搔破感染则发生溃烂,不搔表皮就干燥。秋季皮肤逐渐干燥,脓疱、水疱消退。冬季又呈现皲裂状态。一年中,以冬季干燥期疼痛最难过,其次夏季湿润期奇痒难忍。长期治疗几乎无效。现今涂擦软膏,稍感舒适,但无良效。

我初治时正值夏季,手掌脓疱和水疱混合,表皮干燥,搔破处感染,结痂。曾在医院检查脓液,发现细菌。患者体型消瘦,面色良好,冬季畏寒,夏季恶热,食西红柿、乌贼鱼之类后全身不适,食欲减少,口渴喜饮,大便日1~2次,小便白昼5次,夜间1次。上热下寒,口唇皲裂,手心发热,符合温经汤证。

现今是水疱性,口渴甚,故投与五苓散煎剂,15日份服后,水疱、脓疱很快消退,再进原方15日份,瘙痒消失,又出现痛感遂停用本方,改投温经汤浸膏,每日4.5克,分3次服。服15日后无显效,可能是过服五苓散而加重了患部的干燥和皲裂。故改用温经汤浸膏3克和薏苡仁丸3克。为一日量,投与15日份,服后出现湿润状态,由于有效再进15日份,痛痒诸证皆除。以后续服浸膏5个月,煎剂1个月而完全治愈,至今未见复发。十多年的脓疱性皮肤病,用五苓散配合温经汤坚持服用,前后共治疗7个半月,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02
男性手掌脓疮性皮肤病

某男,36岁,为上例的丈夫。因感染其妻的两手掌皮肤病而苦恼,虽不像其妻那样厉害,但也相当严重。患者身高1.68米,体重74公斤,体格魁伟,口渴,素体发烧,尤其趾端为甚,每日盗汗,经常头痛,虽服地黄剂和白虎汤,但并无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之证。1976年4月2日初诊。同其妻一起要求服温经汤。给予温经汤浸膏3克,薏苡仁丸3克,为一日量,分3次服。连服30日后,疗效显著。再给30日份。以后患者常服此方,直至痊愈,此后未再复发。
03
进行性手掌角化症

仲某,25岁,护士。1976年12月15日初诊。身高1.58米,体重50公斤,中等身材,面色正常,无任何特殊证候。主诉:常做洗濯工作,故两手掌干燥、皲裂非常严重,指纹不清,诊断为进行性手掌角化症。经各种治疗,均无效。因职业关系,希望早日治愈,因是医院护士,不相信中医,故态度很不谦虚,原想拒绝给她治疗,但考虑这是使她认识中医能治愈西医不能治愈的病的好机会。患者想试用一周,然而不可能有效,故劝服温经汤加薏苡仁,先服30日。1977年1月18日复诊,诉说服20日后渐有转机,以后又给患者服3个月,完全治愈。

04
小 结

温经汤对治疗手掌的皮肤病有相当好的效果,既使不辨证,也是合适的。它不仅对女性有效,对男性也有效
但治掌趾脓疱病,也有不满意的病例。
根据失败的经验,我用荆芥连翘汤等清热解毒药每多获效

荆芥连翘汤

处方
 

荆芥、连翘、防风、当归、川芎、白芍、柴胡、枳壳、黄芩、栀子、白芷、桔梗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
 

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
 

治肾经风热,两耳肿痛;或胆热移脑之鼻渊。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摘录
 
《万病回春》卷五

荆芥连翘汤

处方
 

荆芥、连翘、防风、当归、川芎、白芍、柴胡、枳壳、黄芩、山栀、白芷、桔梗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肾经风热,两耳肿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摘录
 
《回春》卷五

荆芥连翘汤

处方
 

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山栀、黄芩、桔梗、连翘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胆移热于脑之鼻渊。

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

摘录
 
《回春》卷五

温经汤

【方药】吴茱萸三两(9克) 当归二两(6克) 芎穷二两(6克)  芍药二两(6克) 人参二两(6克) 桂枝二两(6克) 阿胶二两(6克)生姜二两(6克) 牡丹皮(去心)二两(6克) 甘草二两(6克)半夏半升(9克)麦门冬一升(去心)(18克)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则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日: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九)

【解说】

本方主治冲任虚寒兼有瘀血之证。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皆起于胞宫。冲任虚寒,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留,胞宫失养,于是崩漏下血,少腹冷痛,月经闭阻,久不受胎诸证作矣。其病机关键是冲任虚寒加瘀血内留,故治疗当主要用温经之法,《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此外,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津液失润,亦当佐以润养之法。

温经汤集温、润药物于一炉,阴阳兼顾,既能温经散寒,又能滋养阴血,务使寒者温而燥者润,瘀者行而下者断。本方用于妇女冲任虚损,月经不调,崩中下血,痛经,闭经,以及半产漏下,瘀血内留,少腹急痛,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久不受孕等证,都有较好疗效。

温经汤

[组成用法]吴茱萸6~10g、当归10~12g、芍药10~12g、川芎6~10g、麦门冬15~20g、半夏10~15g、人参10~15g、阿胶10~15g、桂枝10~12g、丹皮10~12g、生姜6~10g、甘草3~6g。水煎二次,温服,每日二次。 

[方证]

1.月经不调、血色暗淡或有血块。

2.自觉手足心热而又恶风、自汗,午后有发热感,或有头痛、恶心。

3.腹壁薄而无力,小腹部拘急、疼痛或腹胀感。

4.口唇干燥,舌质暗淡,脉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