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月同辉:一张图看懂明朝疆域变迁

 遇事明言 2022-10-07 发布于甘肃
        1368年正月,已经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诸多竞争对手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明朝肇始之际,已占有浙江、江南、湖广、江西四省之地,东南进入福建已攻下福州;西南兵临湖南永州;西北已至河南南阳,北方攻至山东益都。同年明军南取两广、北伐中原,8月,元顺帝被逐出大都,最终逃往漠北。接着明军开始征讨四方,肃清各地割据与残元势力。
      洪武四年(1371年)8月消灭盘踞巴蜀的明夏政权;洪武五年(1372年)西征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进至甘肃,后为防御蒙古,又在嘉峪关外至罗布泊间设置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关西四卫实施羁縻统治;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军出征元朝梁王控制的云南,梁王把剌瓦儿密兵败自杀,此后明军又击败兴起于云南边陲、称霸中南半岛的麓川王国,此前依附于后者的云南土司纷纷倒向明朝。
      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东北取辽阳,迫降北元纳哈出,辽东平定,进入东北地区的明朝在辽东设置辽东都司。亲元的高丽王朝趁元末大乱之际将北部边界扩展至铁岭,明太祖朱元璋企图恢复旧界并在朝鲜半岛西北部设卫所驻防,双方发生冲突。1392年,奉命出征明朝的高丽大将李成桂趁机取代高丽王氏,建立朝鲜王朝,转而亲明,朱元璋遂撤将卫所车至江北,将图们江以南之地“赐予”朝鲜,两国遂以鸭绿江与图们江为界。
      同年,明军又北伐进取塞外大宁之地;北界抵达狼山-阴山-潢河一线,形成了一道东起辽东,经大宁、开平至东胜的较为平直的防线。
      明朝建立之后,西藏政教领袖喃加巴藏卜遣使纳贡并亲自入朝,被封为炽盛佛宝国师。与元朝敕封国师以统领西藏教政不同,明朝实施多封众建的政策,大封法王,分而治之。并在青藏高原设置“二府一司”,即朵甘、乌思藏二都司与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实行羁縻统治。
      经此二十余年征战,除漠北等地外,元朝疆域几乎尽入明朝版图。
      由于逃往漠北的蒙古势力始终未被消灭,为巩固边防,朱元璋大封诸子为王,以其作为“塞王”镇守北方边陲,作为北疆防线。但朱元璋死后明朝就爆发内乱。建文帝削藩引发朱棣起兵“靖难”,为解除后顾之忧,自北平起兵的朱棣先取长城之外的大宁,裹挟北平行都司军队与被封于大宁的宁王朱权及其护卫一同南撤,这也是明朝弃塞外、守长城的开始。
      明初曾在蒙古兀良哈部聚集地老哈河与辽河流域设置福余卫、泰宁卫、朵颜卫,即“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明成祖起兵“靖难”之际,兀良哈曾驱兵相助,朱棣夺取帝位后改年号为永乐,后迁都北京,即明成祖。为酬劳兀良哈助驾问鼎之功,永乐帝即位后,将原宁王封地大宁都司内迁至河北保定,原来的辖地让与兀良哈,使得北京失去了一道北部屏障。大宁都司的撤销使得开平卫孤立在外,于是北方长城外卫所如开平卫、东胜卫、兴和所等也或废除、或内迁,居延海一带的亦集乃路也于永乐三年前弃守;至宣德五年(1430年),明朝北疆防线已退至长城,变得蜿蜒曲折。塞外原大宁、开平、东胜等卫所虽仍有军队巡视,但已逐渐成为蒙古诸部与明朝之间的缓冲地带。

      在明朝北疆收缩之际,其它方向的疆域则有了拓展。
      永乐二年至四年,在西北关西四卫的基础上又增加哈密、赤斤蒙古、沙州三卫,将其扩展至七卫,以断蒙古瓦剌部之右臂,并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孔道。
      明初安南发生内乱,陈朝大臣黎季犛弑主篡位,又欺骗明朝称陈式绝后,获得明朝册封。但不久东窗事发,老挝将原安南国王之弟陈天平送到明朝,明成祖遂于永乐四年(1406年)护送陈天平归国,但又被黎氏所杀。明成祖出兵安南、兴师问罪,俘杀黎季犛父子,尽收其地,在今越南中北部设置布政使司,下辖17府、47州、157县,交趾旧地在自唐末脱离中国500多年后重归版图。但明朝的统治遭到当地反抗加之一些官员处置失当,明朝长期镇压无果,在统治了22年后的宣德二年(1427)撤销交趾布政使司、退出交趾,安南再度独立。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云南布政使司正式府州外还设置了大量宣抚司与宣慰司,囊括元朝旧疆。明成祖时形成南甸、干崖两个宣抚司和麓川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老挝、大古喇、底马撒和底兀剌十个宣慰司,遍及今缅甸、老挝中北部与泰国与北部,但大古喇、底马撒和底兀剌3个宣慰司因路途遥远难以控制,不久就放弃。到正统年间云南边陲形成“三宣六慰”(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
      永乐七年(1409年),明朝在辽东都司以北设置奴儿干都司,将东北边疆拓展到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流域,统领东北北抵外兴安岭、东至苦兀(库页岛)、南达鸭绿江的广大地区,全盛时期统领300余卫。宦官亦失哈曾先后10次前往巡视,在其黑龙江下游东岸的治所特林村北建庙立碑宣谕镇抚,后来形成两年一巡之制。虽然奴儿干都司撤销在宣德十年(1435年),控制力大为减弱,但下属的卫所依然存在。
      由于未能完全消灭残元势力,逃往漠北的蒙古分裂为鞑靼与瓦剌两部后,仍威胁明朝北疆,土木之战中瓦剌俘虏亲征的明英宗,围攻北京,明朝由盛转衰,边疆开始不断退缩。
      明英宗天顺年间,蒙古鞑靼部趁明朝北疆收缩之际开始进入河套地区,并据此不断骚扰延绥、宁夏、大同等地,逐渐成为明朝边患。成化以后,河套地区完全沦陷,明朝陕西北界已退缩至延绥(榆林)至宁夏的长城一带。自弘治至嘉靖年间,明廷屡次廷议恢复河套,但将怯兵弱,皆无果而终。
      而在西北,从东察合台汗国分裂出来的土鲁番不断侵扰,成化以后,关西七卫或内迁或亡散,到1524年嘉靖年间,关西七卫全部迁入嘉峪关内。鞑靼土默特部甚至越过甘肃入据青海,到万历年间,青海的蒙古部众已达10万之多。

      西南边疆随着缅甸东吁王朝的兴起也不断退缩,嘉靖十年(1531年),缅甸东吁王朝逐步统一缅甸,不断蚕食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到万历年间,三宣六慰全部被缅甸吞并,明朝出兵反击,收复部分失地,但仅保住了“三宣”,“六慰”中除车里外都已为缅甸所有,云南布政使司南界已退缩至孟艮府。
     到了万历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又兴起,其首领努尔哈赤崛起,建立后金。明朝屡次征讨不胜,东北地区逐渐沦丧,至17世纪40年代初时山海关外的辽东都司大部与奴儿干都司旧地尽归于后金。而在西陲,蒙古卫拉特部进入西藏,建立了和硕特汗国。此时明朝内陆爆发的农民大起义已如火如荼,朱明王朝的灭亡已进入倒计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