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证陵城发展变迁丨秋墨:回家的路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10-07 发布于山东

我的老家杨大旄村属于现在的赵虎镇。

其实,我刚上班那阵子,我村属于赵宅乡。杨大旄村跟赵宅是邻村,就在赵宅南边,那时,赵宅、赵虎等乡镇刚从陵县划到德城区,这一划不要紧,我就成了在陵县上班的德城区人。

那时从陵县回趟老家,骑着自行车从陵县西关棉厂那里踏上窄窄的陵边路,蹭蹭地蹬上十多公里,穿过边镇街,然后走一小段德宁公路,拐上通赵宅的比陵边路更窄的乡路,再骑上几公里,拐弯骑一小段土路才能到家。

回趟家真不容易,好多功夫都花在路上了,要是赶上刮风下雨,又急着往家赶或往班上赶,那可就麻烦透了,耗力耗时耗精神,把个好心情弄得一团糟。

大约是1996年左右,苦于奔波的我终于攒够了钱买了辆建设60摩托车,回家才感到轻松了些。

骑摩托是快些,但是那时陵边路作为县乡级别的公路,对向行车都有些紧张,路况也很糟,坑坑洼洼,让俺那新摩托也吃尽了苦头。

记不清是哪一年,陵边路拓宽,唯一一条回家的路给封了,想回家只能从菜园村往西从田间小路上七拐八拐拐到马颊河大堤上,沿着大堤北行到马才桥那儿过了马颊河,然后再往边镇骑。

那时候河堤上没铺沥青,道路坑洼不平,再加上春季少雨,到处尘土飞扬,回一趟家,就像在土里打了滚,真是土驴子一般。

要说道路建设“大跃进”,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近十几年的事。

随着德滨高速的兴建,陵边路再度大幅度拓宽工程开始了。跟以前比,这次真是大手笔,双向六车道直接对接到德宁公路。

就是这节骨眼儿上,我把俩轱辘的摩托换成了四轱辘的轿车。新陵边路通车后,第一次在这宽敞平坦的大路上开车回家,那叫一个爽啊!

开车回家从陵边路上爽了几回,便感觉还是美中有点小小的不足——要是有条不绕弯的大路让俺回家,那才叫真正的爽啊!嘿,人总是没有满足,俺也不免俗!俗人奢望,想想也就罢了。

这些年我们国家发展太快了,咱大德州发展得也挺快,那奢望本是想想就罢了,但是仅仅过了几年,我那想法竟神话般地变为了现实!

大约就是2010年前后,德陵对接驶上了快车道,德州阔步向东发展,陵县奋力向西与德州对接,那变化真叫一个快,快得令人目不暇接。

有一次想回家,突然听说回家不用绕陵边路了。原来,单位门口那条路(迎宾北大街)延伸到了马颊河堤上,马颊河堤上顺河沿堤也修上了双车道的柏油路,这条路使得我回老老家的路程又缩短了不少,虽说也得过马才桥,但比走陵边路近便五公里。

在陵边路上开车时那种爽快劲还没体验够,俺又到这条崭新的沿河路上寻找新感觉了!

沿河行车,车速不宜快,快了领略不到马颊河沿岸美丽的风光。路旁河堤上茂密的林带苍翠无边,看在眼里养眼;装进心里怡心。

河面上镜面样的清水映着蓝天白云,岸边上密密丛丛的庄稼挤挤插插正忙着拔节抽穗。

这些景象虽说一掠而过,但是觉得很享受呢。

要不怎么说快得目不暇接呢,俺还没看够马颊河路沿途清水绿野的大好风光,德州北外环东外环又一气贯通下来,这绝对是咱德州的大手笔,大气魄!

让我最得意的是,这大外环最近处离我老家杨大旄村只有三四公里,我要是想回趟老家,出了单位往西拐,上东外环往北一遛,一根烟的功夫到家了!

一叶知秋,一花知春,看看这回家的路,就知道我们的小康路正在提速啊!

(已载10月8日《德州晚报》)

■作者:秋墨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