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蜡梅,刚强的美
2022-10-07 | 阅:  转:  |  分享 
  
蜡梅,刚强的美



(一)



去年十月与十一月间,先是家里因阳台漏水而修房子;接着是家人因病住院,我要跑医院照顾病人;家人出院后再接着修房子,一直到12月初才停当。这期间东奔西跑,略无生趣,种的几十盆花也无心照顾,常常要过四五天才勉强上阳台给它们浇一次水。所幸我种花用的都是大的青陶盆,蓄水多,所以植物倒也无一损失,但精心照顾是谈不上了。



12月中的一天上阳台,拿着水管给植物浇水的时候,忽然鼻间闻到一股浓香,原来是蜡梅在没来得及清除的杂草间,悄悄地开了。被忽视两个月之后还按时开花,倒是我对不起它了。



(二)



以前也“对不起”它过。这棵蜡梅原来有粗粗的主干,团团如盖的枝叶,样子很好。后来有一年夏天我外出旅游时它受了干,回来时叶子全枯死了。我没舍得把它丢弃,放在阴处还时不时给它浇水,因为我知道植物有顽强的生命力,有时看似是死了其实未全死,在主干或根部仍残留着一点活力。



第二年春天,这棵蜡梅居然在主干离地二寸处冒出了新芽。于是我就拿一把园艺截枝剪把它上面枯死的枝干截去。下面的新芽长成新枝,于是这株蜡梅就变成了老桩盆景状,也很好。



(三)



跟多数在冬天开花的植物一样,蜡梅开得很缓慢也很持久。这棵蜡梅在12月中就开了,可我在1月初给它浇水的时候它依然香气馥郁,而且还有许多圆圆的已经露出黄色的花苞未打开呢,起码还能开半个月吧。



袁宏道在讲插花的《瓶史·花目》中提到他在各季节对花的选择,冬天就只有蜡梅:“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菊;冬为蜡梅。”是的,梅虽然开得早,但实际上是在早春才开放的;只有蜡梅,才是正经在寒冬腊月开的。



所以,就有人主张应该写成“腊梅”。



那么到底是应该用“蜡”字还是“腊”字呢?传统上写作“蜡梅”比较多。北宋的苏东坡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中就有“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之句,黄庭坚也作有《戏咏蜡梅二首》。而且他们还有说法。黄庭坚在《诗序》中写蜡梅“香气似梅,类女工撚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范成大也在《梅谱》中写道,“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由此可见,宋人写作“蜡梅”,是因为他们觉得“蜡梅”的花瓣像是黄色的蜂蜡做的。



但又有人提出,比苏、黄更早的唐代诗人杜牧,却在《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一诗中,用的是“腊月”的“腊”:“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唐比宋更早,所以应以“腊梅”为准。



我觉得这事也不用争个谁对谁错,“腊梅”和“蜡梅”这两种写法,一个跟这花开的季节有关,一个跟这花的颜色和质感有关,都说得通,谁喜欢哪个就用哪个,不必非有个标准答案不可。



(四)



袁宏道又在《瓶史·洗沐》中写道,“浴牡丹、芍药宜靓妆妙女,浴榴宜艳婢,……浴蜡梅宜清瘦僧”,也就是说蜡梅的美并非女性的那种婀娜或艳丽的美,而更多的是男性的清秀乃至刚强的美。



他又在《瓶史·使令》中写道,“蜡梅以水仙为婢”。所谓使令,讲的其实就是搭配。蜡梅和水仙都是冬季开花,但一个是高大的木本,一个是宿根的草本,可以互相搭配,一个为主,一个为辅。比如在造园时,可以在高大的蜡梅下种几株水仙;在家里插花时,可以在高瓶中插大枝的蜡梅,然后搭配低矮的水盆里养的水仙。而且一个清秀刚健,一个美丽婀娜,在美学上也呈阴阳互补的状态。

献花(0)
+1
(本文系左右_逢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