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方剂汇总收集整理(301~330方)

 火帝养生_WSH 2022-10-07 发布于重庆

301、大豆麨方

  【处方】大豆黄卷(炒熟,捣末)1升,酥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口疮烦闷,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匙,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302、润肠丸

  【别名】苁蓉润肠丸(《医学纲目》卷二十三)、苁沉丸(《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肉苁蓉(酒浸,焙)60克 沉香(别研)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精养血,润肠通便。治精亏血虚,津液耗伤,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303、木香槟榔丸

  【处方】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莪术(烧)黄连(麸炒)各30克 黄柏 大黄各90克 炒香附 牵牛子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小豆大。

  【功能主治】行气导滞,攻积泄热。治积滞内停,脘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以及赤白下痢,里急后重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生姜煎汤送下。

  【备注】方中木香、香附通行三焦气滞;青皮、胨皮疏理肝胃之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槟榔,牵牛下气导滞;莪术破血中滞气;大黄攻积通便。诸药配伍,共奏行气导滞,攻积泄热之功。

  按:《御药院方》卷四载本方有枳壳。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304、厚朴丸

  【处方】厚朴4两,陈橘皮3两,干姜2两,附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积冷,腹胁刺痛,饮食进退,大便秘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305、当归龙荟丸

  【处方】当归3两,大黄3两,龙胆草3两,芦荟3两,黄连1两半,青黛3两,黄芩1两半,木香1两,黄柏1两半,栀子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肝火内壅,胃气不化,胁腹疼胀,大便闭结,脉数大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竹叶汤送下。

  【各家论述】方中当归养血荣肝胆,大黄泄热通大肠,龙胆草清肝火、泻湿热,芦荟清胃火除积热,栀子清利三焦,青黛清解郁热,黄柏清下焦湿热,黄芩清上焦燥火,木香调诸气之逆,当归和诸血之滞,白蜜为丸以润其燥,竹叶汤下以清其热,使大便一通,则火热自降,而肝胆肃清,胃气自化,安有胁腹疼胀之患,洵为通闭泻热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八

306、润肠丸

  【处方】麻子仁(另研)大黄(酒煨)各45克 桃仁泥 归尾 枳实(麸炒)白芍 升麻各15克 人参 生甘草 陈皮各9克 木香 槟榔各6克

  【制法】上药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正理气,润肠通便。治老人中风,三五日不大便者。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一

307、大麻丸

  【别名】大黄丸、搜风顺气丸、顺气丸、消风顺气丸、镇风润气丸

  【处方】大黄15两,枳壳3两(炒),槟榔5两,郁李仁5两,薯蓣5两,牛膝5两,独活3两,防风3两,山茱萸3两,麻仁10两(别研),菟丝子4两(酒浸,别捣粉),车前子6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疏风顺气,益阴润肠。补精驻颜,疏风顺气。补益通利。润三焦,和五脏,润肠,除风湿。主中风后,风壅气滞,阴亏津伤,大便秘涩,身体羸瘦,腰膝冷痛,四肢无力,遍身虚痒。脚气,及一切风气虚损。风壅大肠涩滞。三十六种风,七十二般气,上热下冷,腰脚疼痛,四肢无力,多睡少食,渐加羸瘦,颜色不定,或黄或赤,恶疮下痉,口苦无味,憎寒毛耸,积年症癖气块,丈夫世事断绝,女子久无子息,久患寒疟,吐逆泻利,变成劳疾,百节酸疼,腰膝无力,大肠闭则痛发,膝下似水冷。脚气欲发,大便先闭。中风,风秘,气袐;便溺阻隔,遍身虚痒,脉来浮数。亦治肠风下血,中风瘫痪。

  【用法用量】大黄丸(《圣惠》卷二十三)、搜风顺气丸(《直指》卷三引《圣惠》)、顺气丸(《袖珍》卷一引《简易》)、消风顺气丸(《医林绳墨大全》卷六)。镇风润气丸(《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直指》引《圣惠》此方中无山茱萸、菟丝子,疑脱。《医方类聚》引《简易》本方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酒、粥饮送下,百无所忌,平旦、临卧各一服。服经一月消食,二月去肠内宿滞,三月无倦少睡,四月精神强盛,五月耳目聪明,六月腰腿轻健,一年百病皆除,老者返少。

  【注意】忌牛肉生;孕妇勿服。如服药觉脏腑微动,以羊肚肺羹补之。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大黄苦寒峻猛,能下燥结而祛瘀热,加以蒸晒,则性稍和缓,故以为君;麻仁滑利,李仁甘润,并能入大肠而润燥通幽;车前利水,牛膝下行,又能益肝肾而不走元气;燥本于风,独活、防风之辛以润肾而搜风;滞由于气,枳壳、槟榔之苦以破滞而顺气;数药未免攻散,故又用山药益气固脾,山茱温肝补肾,菟丝益阳强阴,以补助之也。

  【临床应用】1.便秘:教授韩远举,福唐人,言渠祖母昔年常苦大便闭涩,初作即腰足冷痛,久遂不能行。渠取游氏与蔡君谟所藏异方,服之一日,而腰膝温暖如初。即从此大肠复无前日之苦,平时头风、血气诸疾,消除殆尽。饮食快美,肌肤充肥,迨今七十七,而步履轻健,耳目聪明,皆韩同年所传药功力之效。

  2.言语謇涩:予通判邵阳,日遇王仲及舍人,自靖解官还郡中。见其手颤,言语謇涩,似有瘫痪候,授以此方,随即平复如常。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六引《千金月令》

308、大黄连翘汤

  【处方】大黄、连翘、防风、瞿麦、荆芥、当归、赤芍、滑石、蝉蜕、黄芩、山栀、甘草(加紫草5分)。

  【功能主治】痘疮身热如火,疮势稠密,心烦狂躁,气喘妄言,大小便秘,渴而腹胀,内外蒸烁,毒复入里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三

309、葱涎丸

  【处方】麻仁、枳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葱涎调腊茶为丸。

  【功能主治】润肠。主产后水血俱下,肠虚津液不足,大便秘涩,5-6日不解,腹中闷胀。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葱茶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四

310、赤小豆汤

  【处方】赤小豆半合,桑根白皮半两,紫苏茎叶1两,槟榔半两。

  【功能主治】伤寒后脚膝肿满气急,大便秘涩。
  早泄 遗精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男科 妇科 生殖器 更多中医秘方 >>>

  【用法用量】上锉3味,如麻豆大,同小豆用水5盏,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2盏半,去滓,分2次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311、陈黄汤

  【处方】黄耆5钱,陈皮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老人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火麻仁1合(研烂),以水投,取汁1钟,滤去滓,于银石器中煎,候有乳花起,即加白蜜1大匙,再煎令滚,调药末,空心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五

312、槟榔丸

  【处方】槟榔1两,赤茯苓1两,紫苏茎叶1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大麻仁1两,木通3分(锉),羚羊角屑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泽泻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发动,大小便秘涩,腹中满闷,连膀胱里急,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313、紫苏麻仁粥

  【处方】苏子10克 火麻仁15克 粳米50~100克

  【制法】先将苏子、火麻仁捣烂,加水研,滤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适用于老人、产妇体虚肠燥、大便干结难解者。

  【用法用量】任意服用。

  【摘录】《普济本事方》

314、舟车丸

  【别名】舟车神佑丸(《医学纲目》卷四引河间)。

  【处方】甘遂 大戟(醋炒)芫花(醋炒)各30克 大黄60克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去白)各15克 牵牛(头末)120克 轻粉3克

  【制法】上药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峻下逐水。治水湿内停,气血壅滞,不得宣通,水肿水胀,二便秘塞,脉沉实有力。现用于肝硬化腹水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水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每服3~6克,每日一次,清晨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以利为度。

  腹中虫积,加芜荑15克。

  【注意】病甚者,忌盐、酱百日;若脾胃虚弱,胎前产后,均不宜用。

  【备注】方中甘遂、芫花、大戟攻逐水湿为君;大黄、牵牛泻湿利水为臣;青皮、陈皮、木香、槟榔导气行滞,轻粉逐水通便,均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攻逐水积,行气消滞之功。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三引《太平圣惠方》

315、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100g 大黄200g 黄连(姜汁炒)60g 黄芩60g 六神曲(炒)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60g 泽泻40g

  【性状】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316、一清颗粒

  【处方】黄连165g 大黄500g 黄芩250g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颗粒;味微甜、苦。

  【炮制】以上三味,分别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5(70℃),喷雾干燥成干浸膏粉;将上述三种浸膏粉加入适量蔗糖与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分装成125袋,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吐血,咯血,衄血,痔血等症;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7.5g,一日3~4次。

  【注意】出现腹泻时,可酌情减量。

  【规格】每袋装7.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317、延附汤

  【处方】延胡索(炒,去皮)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 木香(不见火)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七疝,气滞血郁,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318、新加黄龙汤

  【处方】细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参4.5克(另煎汁90毫升)生大黄9克 芒消3克 元参15克 麦冬(连心)15克 当归4.5克 海参(洗)2条 姜汁30毫升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泻热通便。治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气液两亏,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用法用量】水1.6升,煮取600毫升。先用200毫升,冲参汁30毫升,姜汁10毫升,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三至四小时不便,再如前法服200毫升;候六小时不便,再服200毫升。如服200毫升,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余参或可加入。

  【备注】方中大黄、芒消急下燥热以存阴气;人参、当归补益气血;麦冬、生地、玄参、海参激阴养液;姜汁、大枣、甘草固护胃气,调和诸药;桔梗开宣肺气,通调胃肠。全方泻热通便与滋阴益气并行为治,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319、大黄汤

  【别名】单煮大黄汤

  【处方】大黄。

  【功能主治】宣热拔毒。主痈疽,大便秘结,热盛脉数者,热毒蓄于内;脉实沉而数,膏粱食肉之辈,大腑秘者。

  【用法用量】单煮大黄汤(《外科精要》卷中)。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三因》卷十四

320、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三钱) 人参(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一钱半) 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321、推气丸

  【处方】槟榔 枳实(小者,去氟)陈橘皮(去白)黄芩 大黄 黑牵牛各等分(并生用)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行气除痞,泻火通便。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胸腹胀满,大便秘涩,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临卧,温熟水下100丸,更量虚实加减。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322、天门冬酒

  【处方】天门冬40g 高粱酒500ml

  【炮制】将大门冬用竹刀剖去心;之后与水同入砂锅煎煮;煮约40分钟后,去渣取液,兑入高粱酒中,装瓶密封待用。

  【功能主治】润肺滋肾,调整血脉。主治因肺、肾阴虚所致的劳咳咯血、口燥咽红,便秘,肢体、肌肉酸痛麻木。

  【用法用量】每次10~30ml,每日1次,以午后服为宜。

  【注意】阳虚阴盛,脾胃虚寒见有食少便溏症状者。不宜饮用此酒。

  【摘录】《本草纲目》

323、苏麻粥

  【处方】苏子15克 麻子30克 粳米30克

  【制法】先将苏子、麻子捣烂和水滤取汁,入米煮作粥。

  【功能主治】顺气润肠。适用于老人、妇女产后以及久病体弱者大便秘结艰涩。

  【用法用量】空腹食用。可长期服。

  【摘录】《济众新编》

324、麻仁丸

  【处方】麻仁、人参、枳壳、杏仁。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产后去血过多,津液枯竭,不能传送,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325、升阳除温防风汤

  【处方】苍术(泔浸)120.克 防风6克 白术 白茯苓 芍药各3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大便秘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者。

  【用法用量】以水350毫升,加生姜、大枣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脾胃论》卷中

326、上清丸

  【处方】川芎500克 连翘3千克 白芷3千克 防风1千克 大黄6千克 菊花3千克 薄荷500克 桔梗1千克 黄柏2千克 黄芩5千克 栀子(炒)1千克 荆芥500克

  【制法】上药共研为细扮,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消肿止痛。治肺胃积热,风火牙疼,头目眩晕,大便秘结,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327、三黄圆

  【处方】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用熟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加服圆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28、润肠汤

  【处方】麻子仁4.5克(研细,用水浸,滤去皮,取浓汁)脂麻6克(微炒,研,用水浸,取浓汁)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熟,研如泥)30克 荆芥穗(捣末)30克

  【功能主治】润燥滑肠。治大便秘涩,连日不通。

  【用法用量】上药煎数沸,人盐少许,如煎茶,煎时不宜过久,恣意饮之,以利为度,空腹时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329、七圣丸

  【处方】川芎 肉桂(去粗皮)木香(生)羌活(去芦)槟榔(生)各15克 郁李仁(去皮)大黄(蒸,焙,一份生用)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悟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气壅盛,痰热搏结,头目昏重,涕唾稠粘,心烦面赤,咽干口燥,精神不爽,夜卧不安,肩背拘急,胸膈痞闷,腹胁胀满,腰满重疼,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温开水送下,食后临卧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330、清宁丸

  【处方】大黄600g 绿豆25g 车前草25g 白术(炒)25g 黑豆25g 半夏(制)25g 香附(醋制)25g 桑叶25g 桃枝5g 牛乳50g 厚朴(姜制)25g 麦芽25g 陈皮25g 侧柏叶25g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苦。

  【炮制】上十四味,除牛乳外,将大黄碎为小块,另取黄酒600g,与大黄拌于罐中,加盖封闭,隔水加热炖至酒尽,取出,低温干燥。其余绿豆等十二味,分别酌予碎断,分次水煎至味尽,去渣,合并煎液,滤过,适当浓缩后加入牛乳,浸拌上述制成的大黄,再入罐中,加盖封闭,按上法炖至液尽,取出,低温干燥,研成细粉,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