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杂思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2-10-08 发布于天津

杂思

梦里曾看一剑寒,深疑此便是吴干。

九芒劈断风尘苦,三尺系连天地宽。

古土惊留越王刃,今时恨刺楚宫欢。

可怜儒士无长铗,每忍刘人辱溺冠。

【注释】读宋代诗人陆游的《秋思六首》其五,步韵而咏他事。原诗云:“雁阵横空送早寒,白头病叟住江干。风林脱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万里关河惊契阔,一尊邻曲话悲欢。书生饿死寻常事,那得重弹挂壁冠。”步韵诗作于2022年10月5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梦里曾经看到一柄长剑锋芒凛寒,于是便深深怀疑这就是传说中的吴干。耀眼的锋芒能够劈断风尘之苦,三尺利刃维系连接着天地之宽。古老的土地上很惊讶留下了越王之剑,一直到今时还在愤怒地刺向楚宫之欢。只可怜儒士们从来就没有长铗,所以每每忍受刘家人用尿来侮辱头顶之冠。

首联中的“吴干”,指春秋吴国的干将剑。亦泛指宝剑。见宋代诗人朱南杰的《延陵道中即事三绝》其一:“笋舆取道自吴干,东作村村喜一般。”又见明代诗人尹台的《送陈给事赴守卫辉十韵》诗:“吴干缠斗气,魏阙阻关河。”还见明代诗人陈克侯的《十五夜见月》诗:“桂宫恐有浮云近,寒倚吴干望几回。”以及清代诗人施世骠的《节妇郑氏诗》:“千古香魂高蜀魄,一缣英烈胜吴干。”

颔联中的“九芒”,意思是光芒四射。这里借指剑锋的光芒。见宋代诗人何麒的《绍兴丁已二月三十日同晏元老冯应礼罗君瑞游》诗:“山积五仓窥石罅,霞拖九芒觅丹炉。”又见元代诗人李孝光的《天台谣送人还山》诗:“日出吐九芒。”还见元代诗人郝经的《乙卯秋月十九日登泰山太平顶》诗:“玉鳞剥落金甲拆,九芒迸绮生血鲜。”以及清代诗人孙元衡的《海南入夏困于炎蒸,阴晴不定,次园、任畦占验持胜,因次其语作歌调之》诗:“肤寸祁祁不待族,九芒杲杲生于东。”

这一联中的“三尺”,指法律。见前蜀诗人韦庄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俭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又见清代诗人王士禛的《香祖笔记》卷一:“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餘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亦指剑。见唐代诗人杜甫的《奉送苏州李十五长史丈之任》诗:“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又见太平天囯洪秀全的《吟剑诗》:“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这一联中的“系连”,意思是维系而使之连接。见清代诗人陈子升的《韩公桥歌》:“船系连环石两头,一头盐饷接官邮。”又见清代诗人汪东的《拜星月慢》词:“剩怜取、一寸春心,系连环不断。”还见清代诗人顾太清的《玉连环影·元日解九连环》诗:“系连环,解连环,一笑人间万事理皆然。”

颈联中的“楚宫”,指古楚国的宫殿。见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二:“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又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柳》诗:“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还见清代诗人邓汉仪的《题息夫人庙》诗:“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尾联中的“长铗”,指长剑。见《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又见晋代诗人张协的《杂诗》其七:“长铗鸣鞘中,烽火列边亭。”还见唐代诗人柳宗元的《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诗:“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以及明代诗人张缙彦的《袁石寓(袁可立子)饷边》诗:“昨日射雕犹住马,谁将长铗净风霜。”还有清代诗人龚自珍的《鹧鸪天·题于湘山旧雨轩图》词:“长铗怨,破箫词,两般合就鬓边丝。”

这一联中的“溺冠”,指的是刘邦往儒士的帽子里撒尿的典故。事见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用典见宋代诗人潘中父的《题钓台》五首其一:“焚坑祸作逃轩绮,明哲保身宁饥死。溺冠嫚骂又一春,织奋鼓刀恬不耻。”又见宋代诗人刘子翚的《李伯时画十古图郑尚明作诗诗辞多振绝因为同》诗:“胡床二女执市裾,长揖高阳旧酒徒。不是苍皇能辍洗,溺冠何异昔坑儒。”还见清代诗人唐孙华的《记里中事》诗其二:“书牘人方尊狱吏,溺冠世久厌儒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