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事一二

 老鄧子 2022-10-08 发布于海南

作为并不能喝酒的中国人,但是喜欢把能够多喝这种难以下咽的粮食酿造的饮料作为一种殊荣来对待,甚至孕育除了一些列庞大繁杂的“礼仪、文化”,这点我也是一直不能理解的。(由于亚洲人基因的特点,普遍对酒精不耐受)-----《江城》

这是前阵子看《江城》,记下来的一段话,确实,酒被中国人赋予了复杂的内涵。中国人能把每一样事物当作工具为己所用,甚至是人,所以酒作为被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是被用的出神入化。网络上总是会流传着关于喝酒的种种文章,有的讨论哪个省份的人最能喝酒,有的讨论为什么有的人能喝有的人不能喝,有的讨论酒桌上的种种礼节和规矩,从这些众多的讨论中就足以见得,酒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之地不可小觑。

关于酒,冯唐有这样一段话“文字和人一样,很多时候比拼的不是强,是弱,是弱弱的真,是短暂的真,是嚣张的真。好诗永远比假话少,好久永远比白开水少,心里有灵、贴地飞行的时候永远比坐着开会的时候少。所以,大酒之后,看到女人而不是看到花朵,看到月亮而不是看到灯泡,想起你而不是想起其他比你完美太多的人”。玩味一番,甚是有趣,甚是欢喜。

酒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不喝并不会少什么,喝的刚好你会发现新大陆,喝大发了你就什么都没了。它能让人暂时忘掉世事中的繁杂顾虑,打破一个心灵与另一个心灵之间的藩篱,开启通往另一个欢喜世界的门窗。

小时候住在厂区,厂里面有个惯例,元宵节期间,各个地方的秧歌队会聚集来,在俱乐部广场前扭啊跳的,持续两三天,所以一些卖烟花鞭炮、做烧烤小生意的商贩也会闻声而来,某点儿营生。那时候也是我们住在同一层筒子楼里面的孩子们一年里,最疯的几个日子之一。其实也就是瞎跑,在人群里面左窜右窜,打打闹闹,却沉浸在那个小世界里面非常开心。大约就在我10岁时候的元宵节,有个大我们3、4岁的孩子,从家里偷出来一些钱,说请大家吃羊肉串喝啤酒。那个时候家里都不怎么有钱,2毛钱一串的羊肉串也算是比较奢侈的美食,于是一帮孩子高兴的很,吃着羊肉串儿,稀里糊涂的就着啤酒,一会儿就撸完了。买之前说好的,6个人,两个人一瓶,但是最后不知道怎么了,我自己就喝了一瓶半。人生中第一次喝酒就醉了,现在还记得清楚,没一会儿自己就走起了8字。躺在一车红地毯上,身下是软的,太阳照在脸上,感觉轻飘飘的,整个时空变成了充满啤酒的大泳池,我在里面像一条鳗鱼,悠哉悠哉的飘着。大抵是因为小,代谢好,没一会就缓过了酒劲儿,拍拍屁股上的灰,继续和大家一起瞎跑。

之后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偶尔会感觉到自己被酒吸引。但是家人从小就对我说,小孩子不能喝酒,喝酒不好,喝酒难受云云,所以也就不敢表现出来。就算是家人让我喝,我也会故意摆出很反感的样子,表现出与酒划清界线,自己是清白的态度,生怕家人看出来我对酒有一点儿喜爱。

到了大学,天高皇帝远,手里也有点儿余钱,柜子里面便始终放着酒,有时是白酒,有时是红酒,从十几块的红星二锅头开始、慢慢的什么杜康、西凤、宝丰、鹿邑、郎酒、泸州老窖、五粮液、汾酒、茅台、长城、张裕,王朝、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酒庄酒,抱着喝遍天下酒的豪情也算是积累了不少酒瓶子。也是从那时开始,过年团聚吃饭,偶尔我也能坐上大人们喝酒的那一桌。

那时候没酒量,但是有酒胆。

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喝酒的痛苦,是在10年的大年初二。按照家里面的习惯,外公、外婆不在了,长兄如父,家里面要随着母亲去哥哥家串亲戚。大舅年轻的时候干过煤矿,提着脑袋干活,下了班儿就和矿友们喝酒,养成了每到午饭就要喝二两的习惯,长年累月下来,酒量自不用说。那天中午吃饭,大舅拿出了几瓶二锅头,圆肚细颈双耳青花瓷瓶,很是漂亮,看得我眼睛都快拔不出来了。52度,一斤半装,没拆瓶盖我都能闻到一股子酒香。吃饭、喝酒、胡乱侃,三个小时四个人硬生生喝了两瓶半。头晕,感觉整个人泡在了酒里,看什么都带着一股酒味儿。到了晚上来了劲儿,胃里面翻腾的难受,往洗手间来回几次,胃里面的东西就吐干净了,还是难受还是想吐,只能不停的喝水,然后接着吐,再喝,再吐,身上直冒冷汗,没有一点儿困意,折腾到3点多。真是怕了,真怕。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想起白酒的味道就觉得恶心。

随着年纪的增长,发现身边的很多人不会喝的学着喝,会喝的想办法增长自己的酒量,于是喝酒的人越来越多。酒开始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出现,好久没见的人一见面肯定是要喝酒的,有人过生日要喝,有人得了奖要喝,比赛赢了要喝,输了要喝,恋爱了要喝,失恋了要喝,开学了要喝,期末了要喝,毕业了自然也是要喝的。酒变的越来越不可或缺。

见过不少人勾搭上的一对儿一对儿就是趁着酒劲儿捅破窗户纸的,明明两个人眉来眼去了好久,却就是差点儿火候,一个有情一个有意,却就是不知道如何往前多走一步,旁的人看了都为之着急。这时候攒个局,一帮人坐在一起,几轮推杯换盏,男的喝个微醺,女的脸上泛点儿桃红,两人一对眼,男的再来一杯壮胆酒,准成。有人起哄会说酒壮怂人胆,这话太糙,拿捏的也不到位,实事求是的讲,酒精能让人思考缓慢,减少顾虑,从而更容易对犹豫不决的事情下个决断。酒作为媒介其妙处当然不止发挥在月老的角色上。新人要融入一个团体,最快的办法莫过于喝酒了,半斤酒垫底儿,话也就说开了,人也就认识了,老人的趣事儿听了几件,你就熟了一大半儿。如果领导在,那场面就有意思了,新人们轮番表现,第一个人敬半杯,第二人恨不得敬一杯,好像喝的多隔天就能被委以重任一样。

上了研究生,大家的事情都多了起来,不能有事儿没事儿好多人坐在一起喷着天儿,一边剥花生一边喝酒了。于是需要给自己添加酒精的时候,更多的是自斟自饮。不知怎么得自己开始转向了国外的酒,百加得朗姆、绝对、深蓝、添加利、斯米诺、黑方、红方、杰克.丹尼、芝华士、孟买蓝宝石、野格力娇他们也是各有各的好。算是图个新鲜吧,很多东西就是要体验一下方知个中滋味。中国的白酒与外国的白酒差别特大。中国的白酒讲究的是一个酿字,酒曲是关键,它决定了酒中酸、酯、酚、醛的种类及多少,之后还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使得酒中不愉快的部分充分的死去,尽量的保留愉快的气息。这个过程中原料,水质、温度、空气、湿度、菌落等因素都会起到微妙但是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众多的因素同时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才让酒的风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年轻躁动变的成熟甘醇。而洋酒讲究一个造字,尤为典型的就是伏特加、朗姆和金酒,它们最关键的步骤是蒸馏提纯,蒸馏的次数越多越干净,做到极致咂摸不出来一丁点儿味道,与凉白开无异,酒也就造成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所谓的洋酒大都是与软饮掺饮居多的原因。威士忌、白兰地也是蒸馏酒,但是它们复杂的味道、饱满的颜色或是在后期陈酿的过程中从木桶中得来或是调配的结果,还是不像中国的白酒,那股子香劲儿是骨子里透出来的。

不论中国的白酒还是外国的洋酒,酒始终是酒,不能当饭吃,充其量就是个生活调味品,对多数人来说它不能是主角。喝酒看做人,有人喝多了哭,内心丰富却压抑的厉害,不是受过苦就是玻璃心;有的人喝大了话多,性情人就是酒后更张扬,非性情人心中也是有匹野马;有人喝多了闹,多半儿是个不成事儿的主,把不住斤两还捏不住分寸。所以说酒是性情水,什么样的人酒里一泡本来什么样就都出来了。

你,要不要来二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