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奇葩,“没文化真可怕”

 历史探奇 2022-10-08 发布于河南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较为特殊的农民起义,留下的奇葩事也非常多。除开乱改历法这种过于离谱的事情外,太平天国给清朝时期中国各省改的名字,也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太平天国取的好名字

在太平天国改的这些身份名称中,改得比较好的大概就是南京,洪秀全将其名字改成了“天京”。

“京”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首都”的含义,而南京和北京这两个城市名称,沿用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明朝时期实施的双首都制度。

自明成祖朱棣后,北京成为了明朝的正式首都,南京则成为了大明朝的陪都。

到了清朝时期,北京成为了大清的唯一首都,南京这座城市被改名为“江宁府”。

像我们常说的《南京条约》,其实是建国后国人习惯的名称,但是在清朝时,此条约又被称为《江宁条约》或者《万年和约》。

在新中国建国后,国内各大城市曾掀起过一阵改名风潮,人们就把“南京”如此气派的名字,重新拿出来用了。

所以按照惯例,在中国的土地上,政权的首都都可以以“某京”来命名。

比如说西安是曾经的十三朝首都,在部分时候也被称为“西京”。再比如宋朝时期的开封,为了和西京相呼应,也被称为“东京”。

对于当时的太平天国来说,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首都可以用“天某”或“圣某”来命名。

再加之,我国自古以来把首都称作“某京”的习惯,南京就这么被改名成“天京”了。

单从名字好坏来看,天京这名字还算不错。只是天京的发音与如今的“天津”相似,也不知道当时的南京人,吃不吃狗不理包子。

太平天国取的坏名字

但除了“天京”此名外,太平天国给其它省份改名字,就显得非常的没文化了。

比如说,当时为了避讳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的名讳,太平天国把国内带有云、山、贵等字的省份名全改了。

于是云变成了芸,山变为了珊,贵改成了桂。云南变成为了芸南,山西改为了珊西,贵州变为了桂州。

另外太平天国是一个以反抗清政府起家的势力,太平天国自然要对清政府重视的地名进行贬低。比如说直隶省,因为“直隶”这两个字有天子脚下土地的意思,因此太平天国直接把直隶省改名成了“罪隶省”。

再比如黑龙江一代,曾经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原本的含义是“水黑得好似蜿蜒的黑龙”的意思,结果太平天国直接给它改成了“乌龙江”。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因为要避讳帝王名字而修改某处地名的情况,屡见不鲜。

比如现在的江苏宜兴市,原本的名字叫作“义兴”,但宋朝时为了避讳高梁河车神赵光义的名讳,将其改为了宜兴。

再比如广东梅州,原本叫作敬州。赵匡胤黄袍加身后,追封他爷爷赵敬为简恭皇帝,于是敬州被迫改名梅州。

此外到了明朝时期,明代的各个皇帝,开始用五行当作名字中某个字的偏旁。后随着明朝宗室人口越来越多,常规的带五行偏旁的字越来越不够用了。

于是明朝宗室们就开始造字,后来硬生生造出了一张“元素周期表”出来。

由此可见,古代皇帝让地名更改以避讳自己的名字,通常皇帝都会给这个地名改个比较好听,或者有比较好含义的地名。

像宜兴和梅州,老名字很好,但新名字也不错。或者像明朝那样,皇帝的名字用新造的字,就不会出现实际地名和其他人名重叠的情况了。

像太平天国这种简单粗暴改名字的,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葩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一帮子大老粗没啥文化,给地名取新名字,自然是怎么简单粗暴怎么来。

实际上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的人,他也没啥文化,但他和太平天国不同的是,朱元璋取得了全国性的政权,有的是全天下士子来当自己的“智囊”。

 

由此朱元璋给地方改名就要优美很多,比如说宁波的古地名“明州”,在明朝建国后为避讳王朝的名讳,经学子名建议改名宁波,取“海定则波宁”的含义。宁波这个名字,比起芸南、乌龙江等名字自然要优美且有内涵得多。

当然这种情况更深层次来看,是洪秀全为建立政教合一国家,没有取得中国传统士子和士族的支持,导致其身边没有“文化人”出谋划策的情况。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