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钓用饵与白天有何不同?钓同一种鱼,作钓水域不同,用饵也不同

 钓手说钓 2022-10-08 发布于广东

现在虽然立秋,但白天还是比较热,温度还是比较高,所以很多钓友都选择夜钓。夜晚温度适宜,人也舒服,鱼也舒服,因此夜钓是我们天热时候钓鱼不错的选择。今天钓客有鱼乐就和大家聊聊有关夜钓的两个话题。

    夜钓用饵与白天用饵有什么不同

    昼夜变化会引起鱼类的食性转换,夜晚的水环境相较于白天会发生一些变化,最直观的变化有两种,一是水温,二是光线。夜晚的水温要比白天明显降低,饵料的味道,要想在水中扩散传播,与水分子的运动密切相关。

    1、根据水温的变化用饵。夜晚水分子的运动没有白天剧烈,不利于饵料味型在水中的传播,我们夜钓就需要加大饵料的味型,比如在饵料中加腥加香,通过传播载体的改变,来弥补味型传播速度的不足,这样才能诱来更大范围的鱼,诱鱼的速度才能更快。夏天天热时,白天和夜晚可以使用同样的饵料垂钓,因为单从水温的角度来看,夜晚的水温水平已经足够。不过眼下的多雨季节,夜钓用饵最好不同于白天。

    2、根据光线的变化用饵。在光线方面,夜晚鱼类觅食,几乎没有光线的参与。黑夜来临之后,大部分鱼类几乎全靠嗅觉、味觉,以及强大的侧线系统来寻找食物,所以一般鱼类晚上觅食,靠的是感知环境的能力。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鱼在夜晚更容易发现饵料、感知到饵料?与上面一样,也是适当加大饵料的味型。由于小杂鱼一般都是上层鱼类,觅食主要是靠视觉系统,所以在没有光线的夜晚基本无法觅食,这样我们的目标鱼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吃到饵料,而不会因为味型的加大而引来更多的小杂鱼闹窝。

    水域不同,鱼类喜欢饵料的味型也不同

    鱼类栖息场所的不同,引发的食性转换也会有所不同,不同水域的同一种鱼类,在食性上的差别也会很大,即所谓的“一方水土一方鱼”。鱼类栖息环境的改变,或者同一种鱼类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水域,它们的食物组成常常会有所变化,就会导致它们的食性也会不同。

    鱼类这种食性的不同,对于我们钓鱼来说,使用相同方法开制同一款饵料,即便是在天气、水温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在不同水域作钓同一种鱼类,往往垂钓效果相差巨大,这便是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水情,来选择不同饵料的主要原因。

    比如在肥水和瘦水环境下垂钓,虽然都是作钓同一种鲫鱼,但选择的饵料却是截然相反。肥水选素,瘦水选荤,就是因为这两种水域的鲫鱼食性完全不同所导致,也是由这两种水域中的饵料生物构成所决定。

    肥水中饵料生物丰富,各种浮游动物、微生物数量庞大,鱼类并不缺少这方面的腥味食物,吃多了也就吃腻了。说专业一点,就是鱼类的嗅觉和味觉系统,会对固有的食物系统产生麻痹反应,而且大部分时候是饱食状态。因此,饵料的固有味型,一般很难刺激鱼类开口,我们必须改变一下饵料味型,才能更容易刺激鱼类的嗅觉和味觉的反应。

    瘦水中这种状况正好相反,水中食物匮乏,鱼类经常处于一种饥饿状态,只要是食物就能刺激到它们的味蕾。荤饵味型更大,蛋白质含量也更高,更能弥补鱼类身体所需,所以也最能让它们更喜欢。

    不同地区同一种鱼类的食性,差别一般很大。比如同样是鲫鱼,南方鲫鱼的食性与北方鲫鱼的食性相比,差别就会非常地大,南方鲫鱼食性更杂,北方鲫鱼食性则相对单一。作钓时,南方垂钓鲫鱼用饵的味型,并没有很严格的要求。而北方则受制约的因素颇多,由于鱼类的栖息场所不同所导致的食性转换,对钓鱼人的用饵思路要求比较高,单靠“一包饵料打天下”,是不能实现的。

    总结

    我们在天热的时候夜钓,可在白天用饵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饵料的味型,这样才能在更大范围里面诱鱼,诱鱼的速度才会更快。由于鱼类栖息水域的不同,所以它们的食性也不尽相同,我们用饵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肥水用素饵,瘦水用荤饵等等。我是钓客有鱼乐,分享钓鱼经验,剖析与钓鱼有关的深层知识,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及建议,欢迎多多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我是钓客有鱼乐,分享钓鱼知识,分享垂钓经验,分享美女钓鱼视频,每天更新,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