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致三个团全军覆没的金门战斗前,粟裕曾有过“三不打”的指示?

 鸢飞九天2018 2022-10-08 发布于河北

1949年10月1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受到鼓舞的解放军更是横扫江南,彻底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全中国除了孤悬海外的海南、台湾等岛屿之外,大陆上的国民党已经进入灭亡的倒计时。

渡江战役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1949年10月24日,负责解放福建省的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发出了“解放全福建,向新中国献礼”的战斗号召。

当时的福建,除了沿海的几个岛屿之外,绝大部分地区均已经解放。因此,解放福建沿海岛屿就成为十兵团的战斗目标。第十兵团第二十八军副军长肖锋亲自指挥三个团,发起了旨在解放金门岛的金门战斗。

当时,国民党已经兵败如山倒,蒋介石最嫡系的主力更是在三大战役之中被解放军消灭殆尽,之后渡江战役更是如秋风扫落叶。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上都知道,国民党已经如秋后的蚂蚱——长不了了。

然而,金门战斗发起之后的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当时,登陆金门岛的解放军三个团在金门岛上苦战三昼夜,虽然取得了歼敌9000余人的辉煌战果,但是因为寡不敌众,援兵始终无法上岛,再加上弹尽粮绝,最终全军覆没。

金门战斗

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解放军极为罕见地获得这样一场失利之战,这不但震动了全军,而且,还引起了毛主席和统帅部的高度重视。

当时,毛主席专门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致电各野战军和各大军区:

“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要求全军必须以金门岛事件为深戒,对于尚在作战的兵团进行教育,务必力戒轻敌,急躁,稳步地有计划地歼灭残敌,解放全国视为至要”。

而且,毛主席还专门给准备发起解放海南岛战役的林彪发电报,要求他向粟裕“了解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以免重蹈金门覆辙”。

金门战斗中总计损失三个团9000多名将士,这个数字对比当时解放军500多万的兵力而言,是十分微小的,对于解放战争的形势,包括福建战场的形势,也远达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这只是一场局部战场因轻敌和急躁所致的战斗失利而已。然而即便如此,在三年解放战争之中,金门岛战斗的失利依然是“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

毛主席

而当时,负责发起金门战斗的第十兵团,正是粟裕率领的第三野战军麾下。因此,金门战斗与粟裕有着密切的关系。

粟裕是人民军队在20多年军事革命生涯中涌现出的最具军事才华、战果最为显著的我军名将。其超凡脱俗的军事才华,天马行空的军事指挥,包括其赫赫战功,都令人惊赞不已。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凭借无比过硬的军功,更是成为与林彪元帅齐名的我军名将。

作为一个拥有极为丰富军事经验、指挥人民军队取得过无数辉煌胜利的名将,粟裕在金门战斗之前知道这场战役吗?他是否对这场失利负有领导责任呢?

如今的网络上,许多人提起金门战役,往往会提起粟裕的三不打原则。据说,粟裕在金门战斗之前,专门给发起金门战斗的部队发了电报,要求他们前线不满足三个条件,不可以发起金门战役,这三个条件分别为:

(1) 以原敌二十五军一零八师一万二千人计算,只要增敌一个团也不打; (2)没有一次载六个团的船只不打;(3)要求苏北或山东沿海挑选六千名久经考验的船工 , 船工不到不打。

粟裕

然而,根据金门战役的实际情况,金门前线的部队显然违背了这三不打原则。

首先,金门岛的国民党守军在战役发起之前,已经进了进行了大力增援,当时敌人增援的兵力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团,而是直接增援了两个军。这使得敌我之间的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指挥者也变成了素来以狡猾如狐著称的胡琏。

其次,发起金门战斗的船只只够载三个团的兵力,这也是为何只有这三个团登陆金门岛的原因。这依然不满足“一次性在6个团船只不打”的原则。

最后,第3条来自四苏北和山东的船工也远远没有达到6000名的数量。

所以,如果粟裕确实在战前发过“三不打的”原则,那么,粟裕虽然是第三野战军的指挥员,但是,金门战斗的失利与粟裕并没有关系,反而是前线部队不听指挥,违背粟裕命令私自做主的行为。

那么,这个流传颇广的“三不打原则”是真的吗?粟裕是否真的说过,它来源于何处?

粟裕

最早提及粟裕三不打原则的,是当年直接负责指挥金门战斗的原28军副军长肖锋。他写过一篇名为《难忘的教诲》文章,文章除了怀念粟裕将军之外,还提及了金门战斗的内容,并提及了粟裕指示的三不打原则。

大概以此为依据,在此后的多个文章和书籍之中,粟裕的三不打原则开始广泛流传开来。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三不打原则只在肖锋的文章中出现过,当时,与肖锋共同负责指挥金门战斗的原28军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在其多篇回忆金文战斗的文章之中,从没有提及过粟裕的三不打原则相关内容。

不仅如此,在收录了30多篇金门战斗亲历者的回忆录《回顾金门登陆战》一书中,也没有一个人提到过粟裕的三不打原则。

例如,曾在粟裕大家身边工作的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内勤参谋黄野松就曾说过:来信所问的肖锋回忆录中涉及栗司令的 “三不”指示事 , 我查问了王辅一 , 也查问了我们当时在作战科的同志 , 均不知此事。

粟裕

黄野松曾在粟裕身边工作,且金门战斗时担任野司作战处内勤参谋,如果真的有这份电报,他不可能不知道。而在金门战斗中担任28军前指电台台长的姜从华,也认为三不打“可能不是事实”。

最关键的是,按肖锋所说,如果粟裕真的曾向前线部队发出“三不打原则”电文的话,那么,这个电报必然不可能只下达给肖锋一人,前线的指挥官,包括兵团、军、师、团等各级首长也能够看到这篇电报。然而如此多的人,如此大范围的电报,居然没有一个人有回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此,当时担任三野第十兵团司令员、也是金门战斗的主要负责人的叶飞上将,在金门战斗的回忆总结文章中,也从来没有提到粟裕三不打的原则。

而且,叶飞在一次听取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工作汇报时,曾明确说道:粟裕的三不打指示根本没有。

叶飞

当然,既然三不打是出自金门战斗亲历者的回忆,无论是提出三不打原则的肖锋,还是否认三不打的其他亲历者,他们的回答大多数根据亲身经历。而时隔几十年之后因为种种原因,记忆很可能发生变化甚至错误。

所以,金门战斗的电报和史实资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那么,查阅档案,是否有过粟裕的三不打电报呢?

有学者曾专门到南京和北京等有关军事部门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资料,但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从没发现过关于三不打的任何文字根据。

就连有学者在当面请教肖锋时,肖锋的回答也是:“过去曾保存过,现在是没有了,我自己也想找也找不到了,也许是后来弄丢了吧”。

当然,根据三不打的电报,会议电报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当时,作为第三野战军军事负责人,粟裕发往部队的电报自然是极为重要的文件,当然会留档保存。

然而在金门战斗前后,第三野战军关于金门战斗的5封电报之中,没有一封曾提及三不打。

可以说,除了肖锋本人的文章和日记中曾记载过之外,其他金门战斗的当事人以及相关的档案文件资料中,从没有提及过三不打。

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如果粟裕在战前曾提出过三不打要求,那么,这封电报就是粟裕对于金门战斗前线指挥员的命令和要求,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军令。

俗话说军令如山,在上级已经明确提出发起战斗的要求之后,仍违反命令执意发起战斗并取得重大失利,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战斗失利了,而是直接违反上级命令、无组织无纪律的问题,这是性质极为严重的问题。

但是很显然,金门失利之后虽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但是,处理的结果显然没有无组织无纪律这么严重。

而且值得一提的还有粟裕的反应,金门失利之后,粟裕曾向中央和毛主席做了检讨,而且不止一次。

粟裕

比如,11月4日,粟裕就曾向中央军委发过电报除了转发十兵团金门战斗失利检讨之外,自己也曾说道:

在厦门战斗结束后, 野司对十兵团对金门作战的准备情况及作战部署, 亦未严加追询查问和发出指示, 引起他们警惕, 因此,对此次金门战斗失利亦应负其责任。

1949 年 11 月 15 日, 粟裕再次致电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进行检讨。电文中说 :“关于金门 、登步两岛战斗失利, 虽由各该方面高级干部犯轻敌、骄傲与急躁等毛病, 但职未尽到检查与督导之责, 亦不能辞其责咎。”

在检讨电报中,粟裕也没有提及过三不打。如果粟裕之前已经发出过类似的“三不打”的电报,那么,他就不会在电报中说对于金门战斗情况“亦未严加追询查问和发出指示, 引起他们警惕, 因此对此次金门战斗失利亦应负其责任。”

所以,所谓粟裕在金门战斗之前曾向前线发送过三不打原则的电报,并非事实。

许多人对于拥有传奇经历,军事才华横溢,军功赫赫的粟裕大将十分崇拜,这当然是好的,但是,没有必要因此将许多杜撰甚至别有用心的“夸奖”都不加分辨的加在粟裕身上。没有这些杜撰,也丝毫无损粟裕的传奇和伟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