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倾听 初2004班:胡静瑶 指导老师:陈 亮 班主任:岳海云 桃花在嶙峋的枝条上热烈地开放着,映着湛蓝的天,已有几分红意了。在桃花寂寞飘零的角落,一把木椅,一碟凉糕——宁和她的絮叨着春风一般的琐碎话语的很老很老的奶奶,一起看那花开花落。宁嘴角的笑容似乎有些凄楚,这一切其实还可以早一点,再早一点。小时候的宁是奶奶的跟屁虫,奶奶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奶奶嘴上说,这个淘气包甩都甩不掉,却掩不住皱纹里的笑意。是的,她是奶奶的宝贝孙女,最疼爱的孩子。晚上奶奶抱着她在星空下纳凉,扇着蒲团扇,摇着老木椅讲着故事。宁笑着听着,不时提出奇怪的问题,奶奶总会耐心地解答。一次宁问起爷爷,奶奶说:“他是一个老兵,在战场上没的……”再抬头,奶奶眼里满是悲伤而骄傲的泪花。宁长大后搬离了农村,去城里上学,但偶尔会回老家,每次回老家,奶奶总会做宁最爱吃的凉糕。一次,宁没有考好,回去找奶奶哭诉,奶奶听着,很认真地听着,时而眉头紧皱,时而舒展, 时而点头,时而沉思,眼里也似乎起了悲伤的雾,但在此后是清亮的光。宁哭诉完后,奶奶却只是说:“没事儿,你是优秀的!奶奶呢,在学习上也帮不了你什么,凉糕吃些吧,刚做的……”然后她又絮叨起来,“你爷爷是个老兵,他……”宁突然暴躁起来,一把推开了凉糕,冷冷地说:“不吃了,我要上楼学习了。”蹬蹬蹬地上了楼,只留下清冷的空气……随着学业的日渐繁重,宁学习也越来越紧张,几乎不回老家啦,但宁内心正庆幸:她用不着见那个不关心她,还有代沟,沉浸在老故事里的人。一次重阳节,奶奶打来电话:“小宁啊,凉糕做好了,还是绿豆馅的,回来吗?”最后几个字说得如此小心翼翼,仿佛做错了事一样。“要上课,没时间。”“那你啥时候有时间啊?我一个人在老屋,最想的就是你,还有你爷爷。”一提到爷爷,宁就生气,想到那个未听到肯定是乏味的、冗长的故事,宁胡乱说了个时间:“高考完后。”“好吧!”电话那边的声音有些震颤。没等宁生气,奶奶就害怕地先挂了电话。此后,奶奶就坐在老院的桃树下等她的孙女。风吹雨打,花开花落,她的目光始终盯着前方——宁下车的公交站台。哪一个是小宁呢?她想着想着,想着那个她一定要讲的故事,都快把时间忘了。然而高考后那个绚丽的夏,确实没有宁的身影。宁去了她的大学,一个美丽的城市,远离了家乡,也远离了那个等着她的人。宁已经把这个约定给忘了,再次记起已经是大一了,准确的说是被提醒起。爸爸寄信来,信上只有几个字“奶奶不见了”。霎时,记忆的阀门轰然打开,奶奶的笑,奶奶的话,奶奶的凉糕,奶奶的陈年旧事……宁立刻乘着火车赶到奶奶家,人去哪儿了?她害怕地嘀咕着。这时,邻家的叔叔让她上医院,宁马不停蹄地坐上公交车,只想要它快一点,再快一点。赶到医院,走进病房,父母陪在奶奶身边,奶奶很健康,一如往常。只是鬓上增添了几缕银霜,两眼失神,她一见到宁死灰般的眼又燃起了光,又转瞬即逝。“小宁,不对;不是小宁,不是她,小宁应该早就来了的。她肯定是迷路了,凉糕,对,我去找她……”说着就往门外走,“妈!”爸爸无力地喊了一声。奶奶回过头来,“我不记得我有儿子,只有小宁,她迷路了,在等着我讲故事。”宁心里隐隐作痛,她轻轻地扶着奶奶回到床上,奶奶很顺从。“你的脸很像小宁,但你不是。”宁哄道:“奶奶,很晚了,您先睡吧。”奶奶安然地睡着了。爸爸告诉宁,奶奶大把年纪了,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一会儿认得人,一会儿不认得。她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你,每年她都做了凉糕等你回来,可……宁不语,只是哭,一直哭到嗓眼里发干……宁向学校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一周,她要好好地把握。早上,奶奶茫然地问道:“你是谁呀?”那刻,她的心都碎了,宁忍着泪说:“奶奶,是小宁啊,虽然迟了一点,但她还是回来了。”奶奶的目光似乎有些触动,但她还是记不起来。宁寸步不离地陪在奶奶身边,陪奶奶聊天,牵奶奶散步,逗奶奶开心……医生说,感情疗法有助于恢复记忆。“以前,我跟小宁讲了个故事,她爷爷在战场上被炮弹炸了手,哎!惨不忍睹!团长劝他回去,但他还是左手拿枪,扫死了十几个鬼子,然后自己也倒了,他是英雄,我希望小宁在学习上也能像爷爷一样坚强。可是她迷路了。”奶奶终于吐出了那个故事。宁含着笑,倾听着,原来这是一场悲剧的误会,此刻,所有的不解,隔阂,辛酸都已消失殆尽,但过去的一切终将无法挽回,唯有弥补……为什么不早一点含笑倾听呢?为什么当时不能耐心一点呢?宁后悔而自责,同时又倍感幸福 ,“我没有迷路,我会一直陪在您身旁,奶奶!”宁笑着对奶奶说。
|